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33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33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2-1797-02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B

2002年11月~2006年8月我科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33例,取得较好疗效,就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33例中,男26例,女7例,年龄56~88岁,平均(72.9±7.46)岁,符合COPD诊治指南及Ⅱ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1]。均并发肺型脑病,其中烦躁3例,嗜睡20例,昏迷10例。33例上机前血气分析:pH(7.165±0.120),PaO2(6.20±2.60)kPa,PaCO2(10.99±2.27)kPa。

1.2 方法:经口插管12例,经鼻纤支镜插管18例,先经口后改经鼻纤支镜插管3例,均用美国万灵科PB760型呼吸机。开始采用辅助-控制(A-CMV)模式,待患者意识清醒,自主呼吸恢复后过渡到SIMV+PSV模式至脱机。设定RR16~20次/分,VT 6~8 ml/kg,I/E 1:2~3,FiO2据SaO2来调整,在保证SaO2>90%情况下尽快降到50%以下,均加用PEEP 2~5 cmH2O。上机后定期复查动脉血气并据此调节参数。

2 结果

(1)成功撤机22例;机械通气中死亡5例,家属中途放弃治疗死亡6例,通气天数3~14天,平均7天。成功撤机组和机械通气中死亡组血气情况见表1。(2)并发左侧气胸1例,经胸腔闭式引留后气胸愈合并成功撤机,开始通气后血压下降7例,经多巴胺及补液处理后血压恢复正常。气管插管滑脱2例,其中患者自行拔出1例,行纤支镜吸痰及灌洗后滑脱1例,均予再插管。(3)机械通气中死亡5例,其中4例为肺部感染并发严重感染性休克及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为心跳呼吸停止后插管,上机后死于严重酸中毒及循环衰竭。(4)机械通气中家属放弃治疗死亡6例。其中3例有严重营养不良、全身衰竭,虽机械通气治疗后呼衰好转,但短时间内不能脱机,患者因经济条件而放弃。1例合并慢性白血病并颅内转移,2例上机前有心跳呼吸停止10分钟左右,上机后一直深昏迷,均无自主呼吸,脱机无望而放弃。

3 讨论

有创机械通气(IMV)是治疗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手段,为了提高机械通气成功率,减少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正确把握上机的时机:COPD呼吸衰竭患者经积极保守治疗,大多数均能缓解,可免于上机;若病情进一步恶化,则应及时行IMV。上机过晚,易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或多器官衰竭(MOF),减低机械通气成功率,故主张早上机[2]。上机时间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其主要参考两方面:(1)患者临床情况:意识障碍并自主呼吸受抑;呼吸肌疲劳,呼吸浅快;气道分泌物多,自行排除困难;(2)动脉血气:pH

3.2 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及参数:A-CMV、PSV、SIMV+PSV是目前使用最广的3种通气模式。由于COPD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基本都有意识障碍、自主呼吸受抑制,故先用A/CMV模式;待患者意识障碍及自主呼吸得以恢复后应及时改用SIMV+PSV模式,使患者逐渐适应自主呼吸、防止呼吸肌萎缩;待引起呼衰加重诱因得到控制,综合病情好转后,逐渐降低机控次数和PSV水平至脱机[4,5]。本组用此方法22例成功撤机。为了减少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的发生,现主张采用6~8 ml/kg小潮气量及加适量PEEP(3~5 cmH2O)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6]。本组仅出现1例并发气胸,此例患者上机前确诊有肺大疱。

3.3 尽早脱机:早脱机可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提高机械通气成功率。由于无创呼吸机的应用,使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IMV提前脱机得以实现,王辰等提出的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7],取得了可靠疗效,提高了成功率,值得学习应用。

3.4 积极防治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COPD呼衰患者急性加重的主要因素。由于COPD患者往往有长期反复用抗生素史,故易出现真菌及耐药菌感染。严重的真菌及耐药菌感染是导致机械通气失败的重要原因。本组机械通气中死亡5例,其中4例为肺部感染并发严重感染性休克及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此4例痰培养(上机时)2例为真菌+阴沟杆菌(只对泰能敏感),1例为不动杆菌(只对磺胺敏感),1例为耐药金葡菌(MRSA)。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

[2] 葛述良,罗永艾,吴亚梅. 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死亡21例原因 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3):156.

[3] 蔡映云.机械通气及临床应用[M].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2.302.

[4] 王 辰,张洪玉.改进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策 略[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6):369.

[5] 金发光,钱桂生,刘同刚,等.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在肺心病呼 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作用和方法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 (4):235.

[6] 钮善福.提倡实行个体化保护性机械通气[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25(3:135.

[7]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多中心研究协作组.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 切换点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严重 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14.

收稿日期:2007-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