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可说”到“不可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是其早期思想代表作,从这本书出版以来人们对这本书的误解有很多,人们大多认为他是一个分析哲学家,而忽略了他本人对形而上学的追寻。本文试图澄清这些误解,通过对可说部分的论证,说明《逻辑哲学论》的真正主旨是形而上学性质的。
关键词:逻辑哲学论;可说;不可说;形而上学
一、对《逻辑哲学论》的误解
《逻辑哲学论》在发表之前,维特根斯坦就曾把稿子分别给罗素和弗雷格看过,让维特根斯坦极为失望的是罗素和弗雷格都没能理解这本书。在罗素给维特根斯坦的回信中显示至少罗素理解了维特根斯坦想在逻辑上说的东西,却没能理解这本书的主旨在于不可言说只能被显示的东西。而在弗雷格给维特根斯坦的回信中谈得全是他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精确性的疑问,而对于维特根斯坦的符号理论,以及这理论在理解逻辑上的意义,弗雷格显然丝毫未领会;更不指望他能理解此书的伦理含义了。在维特根斯坦写给罗素的一封信里,他提到了弗雷格对此书的反应:“我想他一个词也没理解”【1】。
而把维特根斯坦奉若神明的维也纳学派就理解《逻辑哲学论》了吗?事实证明也没有。维也纳学派主张通过澄清问题和意义的逻辑分析方法取消形上学,而《逻辑哲学论》并不是要取消形而上学,而是通过逻辑分析消除语言使用中的混乱,说明形而上学中并没有哲学家们所辩称的对象,对于几千年来哲学家一直研究的所谓的哲学问题,我们无法回答,或者说无需回答,因为它们并非什么问题。这样,不管是熟知维特根斯坦的罗素、弗雷格还是受到维特根斯坦启发的维也纳学派都没能正确理解《逻辑哲学论》。
二、《逻辑哲学论》说的是什么
维特根斯坦指出本书的目的是为思维划分一条界线,或者更确切的说,不是为思维而是为思维的表达式划分一条界线,也即是为可说的与不可说的划分一条界线。维特根斯坦在寄给费克尔的信里谈到了他希望这书该被如何理解,这是我们所知的他对此最直接说法之一。他告诉费克尔:“我的论著包含两部分:写下的这个部分,和我未写的一切。恰恰第二个部分是重要的部分。”【2】《逻辑哲学论》的第一个部分讨论的是语言和逻辑,即可以说出的部分,占了全书的主要篇幅;第二部分关于人生的意义问题,是不可说的,全书只用了一句话概括:“凡是不可说的东西,必须对之沉默。”(7)【3】由于第二部分所占的篇幅太少,人们基本上把这部分当做附属部分,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第一部分,没有认识到第二部分的重要性。乍一看起来,这两个部分很矛盾,第一部分讨论语言和逻辑,属于分析哲学,而第二部分关于神秘的东西,正是跟分析哲学相反的东西,但其实不然。维特和根斯坦曾说:“哲学由逻辑和形而上学构成,逻辑是其基础。”【4】我们可以把第一部分看做是哲学的逻辑部分,而第二部分即不可说的部分是形而上学部分,逻辑是基础,形而上学是目的。如果没有逻辑基础,形而上学就缺乏论证,如果没有形而上学,那么就达不到哲学的最高境界,两部分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哲学。这就像是论证一道数学题,可说的部分是论证的部分,最重要的是所得出的结论,即不可说的部分。
三、可说的逻辑
在可说的部分,维特根斯坦通过分析语言来把握世界的本质。维特根斯坦说:“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哲学的任务就是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分析语言,揭示被表面语法所遮蔽的真正的逻辑形式,从而揭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认清语言的本质,以消除我们对语言的不恰当使用所导致的混乱。
(一)语言的结构:
名字:名字是组成命题的最小的不可再分的部分。
命题:语言由命题组成,语言分析为命题,命题分析为基本命题。基本命题由以某一种特定方式联系起来的名字构成。每一个基本命题必须是完全独立的。命题有真假,命题的真假必须由其描述的事实来确定。当一个基本命题描述的事态实际发生(即成为一个事实)时,此命题为真,反之为假。
(二)世界的结构:
对象:对世界分析最终达到的不可分的简单的东西就是对象,它们是世界的实体。
事态:事态由对象构成。“事态是对象(事物)的一种组合。”(2.01)【5】对象的配置构成了事态。在事态中,对象以一定的方式相互关联,如同链子的节,而每一个对象则是这个链子的节点。对象的这种关联方式就是事态的结构。配置是可变的,对象可以出现在不同的配置形式之中,这种形式是事态结构的可能性,所有的可能性构成了整个逻辑空间。事态在现实世界中发生即成为事实。
语言和世界的对应关系维特根斯坦用图像来解释。图像论是关于命题或语言本质的理论,其主要思想是:命题是实在的图像。所谓的图像并不一定是一幅画,它有可能是乐谱、模型或是命题。维特根斯坦强调的是结构,例如乐谱可以转化为音乐,模型可以模拟真实,命题也与它所对应的事态同构。对象以一定的方式联系成为事态;名称以一定的方式连接成为命题;同样,图像元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为图像。由此,我们便可以理解命题便是是在的图像。
由以上所述可知,语言由命题组成,命题由基本命题构成,而基本命题又是由名称结合而成。名称是语言的最终组成部分。与此相对应,世界是由全部事实组成,而事实就是发生了的事态,事态由对象组成。由此可以看出,语言的结构对应着世界的结构。语言的最终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世界的最终组成部分的对象相对应;名称结合起来的命题与由对象结合起来的事态相对应。所以,得出的结论是语言与世界同构。同时这部分也证明了我们这个世界出于一种完全偶然的联系之中。由于组成一个事态的对象不止有一种配置方式,它们完全可以以另一种配置形式出现。世界由事实组成,当事态发生时(即成为事实),这只是一种偶然的配置形式的出现,并不是必然的。所以一个东西可以是这样的,也可以是那样的,某个事实可以发生,也完全可以不发生。当它发生时只是碰巧发生,而绝不是必然的。因此,没有事实的必然性。我们的世界只是对象所有可能配置中的一种偶然的配置。逻辑的研究即对可说的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向我们揭示世界的本质:这个事实的世界如此这般,充满偶然性,不包含任何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在于世界之外。
四、不可说的形而上学
维特根斯坦说哲学由逻辑和形而上学组成,逻辑是其基础。通过逻辑分析最终达到形而上学的彼岸。他追求的是真正的形而上学,即那种种冲破语言(世界)的界限并超越世界而获得生命的最终意义的形而上学。“任何理解我的人,当他用这些命题为梯级而超越了它们时,就会终于认识到它们是无意义的。(可以说,在登上高处之后他必需把梯子扔掉。)”(6.54)【6】由于形而上学之中没有任何我们可以谈论的对象,所以任何对它的谈论都是徒劳的,无意义的。维特根斯坦是在这个层面上说形而上学的无意义,并不是不看重它。“我的整个倾向以及我相信所有力图写作或谈论伦理学或宗教的人的倾向都是要冲出语言的界限。但是冲出我们笼子的四壁的举动是完全的绝对的无望。只要伦理学产生出想要说出某些关于生命的最终意义,关于绝对的善和绝对的价值的东西,它就不可能是一门科学。它所说的无论如何都不增加我们的知识。但它是人类心灵中的一种倾向的记录,我本人对这种倾向不禁深怀敬意,而且终生都不会嘲笑它”【7】由此可见,维特根斯坦非常看重没有说出的东西,前面一切的逻辑分析都只是达到不可说部分的一种工具。对维特根斯坦来说哲学和生活就是同一个东西,哲学就是摆脱困境,就是一种生活态度或生活本身。
注释:
【1】【英】瑞?蒙克:《维特根斯坦传》,王宇光译,第167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英】瑞?蒙克:《维特根斯坦传》,王宇光译,第182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英】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郭英译,第97页,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4】【英】维特根斯坦:《逻辑笔记》,陈启伟译,载《名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5】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郭英译,第22页,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6】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郭英译,第97页,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7】【英】维特根斯坦:《伦理学演讲》,见《哲学评论》第74期,转引自《当代哲学分析》,第253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参考文献
【1】瑞?蒙克. 《维特根斯坦传》(王宇光译).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2】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郭英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2).
【3】鉴传今.《可说的与不可说的:前期维特根斯坦形而上学》.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8).
【4】罗素.《我的哲学的发展》(温锡增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2).
作者简介: 李楠,女,山东省嘉祥人,1988年1月生,现就读于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