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立足齐齐哈尔市传媒环境培养创新型新闻人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立足齐齐哈尔市传媒环境培养创新型新闻人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立足于国家及省、市的发展规划与部署,结合具体学科的人才培养特征,探索校地合作共建的新思路。力求在充分把握学科发展与时代规律的基础上,调整新闻学及相关专业学生实践指导的方式方法。创新型传媒人才首先是适应地域文化与发展需求的人才,这是提高传媒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振兴地域文化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传媒环境;传媒人才;创新培养;“三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8 — 0096 — 02

齐齐哈尔市举全市之力推进“三化”建设步伐,凝聚各方智慧,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在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为统领的思路下,各行业重新定位,加强自身建设,明确目标,全力完成具体工作。作为当地新闻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新闻学及相关专业承担着向当地提供新闻宣传后备人才、承担舆情调控重大课题和加强市域文化融合能力等重要任务。如何统筹各项任务,在与地方政府开展有效沟通的前提下,改变与强化新闻人才培养思路,扎扎实实出成效,稳扎稳打出成果,突破传统出人才,使高校新闻学及相关专业成为齐齐哈尔市大刀阔斧搞建设,深入基层为民生,真刀真枪抓三农的总体建设部署下的舆论调控中心和宣传阵地。与此同时,活跃的地域传媒环境同样给新闻学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实战平台与机会。以解决问题,并能够在活动中检验实践教学成果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合理化组织和管理是高校新闻学及相关专业要面对的新挑战。

一、变革中的传媒环境需要创新型新闻人才

近年来,中国传媒面对社会和媒体自身的转型,尽心竭力求突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播音与主持专业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也要随之转变。培养更加适应传媒环境变化和社会变革的新型传媒人才,不仅要关注课程的设置和教师的教学理念,还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时代感和实效性。新闻人才培养与时代对接,重要的是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原有的新闻实习实践思路,完善一条更加有效的,能够与社会对新闻人才的实际需求相对接的培养思路,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尝试。新的传媒时代需要有信心、有能力、有胆识、有担当的创新型新闻人才。能够担当时代重任的新闻人才除了要有综合完善的知识体系之外,还要有敏锐的时代洞察力,有服务人民的反哺情怀,有综合全面的国际视野,更要有不畏艰险的执着精神。这些新闻人的优良素质应该纳入新闻人才培养的体系之中。学生参与地方建设,打开门来办学,让学生在社会参与中提升社会人意识,不局限于校园环境和学生身份,这种人才培养思路更有利于新闻人才的成长。

新闻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思路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那就是要接地气。要和时展、国计民生紧密相连。因此从当地传媒环境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寻找自我价值,在服务于地方建设的行动中获得检验和提高。这种走出校门、反哺社会的探索是一种“双赢”的期许。我国政府2013年工作报告中对本年度政府工作提出建议,指出要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三化”建设同样是我市立足市情确定的重大发展战略。以“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为统领,凝聚共识,发挥各领域优势,才能汇聚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建设性的建议。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除了大刀阔斧搞建设、抓改革,不能忽略文化发展和对人民精神需求的关注。伟大的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城市的信心来自全民的信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作为科研力量的集中地,要进一步思考履职尽责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高校新闻及相关专业的科研力量与后备人力资源可以在这个背景下发挥优长,并得到锻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集中精力探索“双赢”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从课堂走向社会是很多高校新闻学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往的实践平台大多是与相关媒体直接对接,由带队老师负责联络与日常管理。实习与实践内容基本限制在所实习媒体的总体策划之中。这种实习模式对刚刚参与新闻实践工作的学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尽快熟悉新闻工作流程和规范。但是在大多数媒体实习过程中存在着实习生无法独立参与的情况。实际上,为了高效完成新闻任务,很多记者都不愿意带着一个基本没有实践经验的新手学生去完成采访任务,学生在实习阶段没有亲身参与新闻工作,无法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就很难在职业理想建构中有更多的突破。这实际上成为影响新闻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瓶颈。探索校地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使新闻人才的培养更加具有包容性,并能够适当承担本市新闻环境建设的相关工作,增强新闻工作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因此获得“双赢”。

(一)校地结合模式助力城市文化品牌建设

高校新闻学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一直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同年级水平的学生在动手能力上各有特色。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参与一定的调研与信息采集的工作。同时可以针对高校特殊的文化影响力与文化氛围,结合地区规划的具体思路,开展多样式的实践活动,扩大宣传,增加辐射力。高校新闻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方面有许多创新培养理念,特别是一些重大的赛事的组织和外地实习实践。学生的实践参与过程也是一次城市文化的对外公关活动。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满载城市所特有的可识别符号,展示城市的青春力量,提高了城市的识别力。新闻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比较广泛,也相对灵活。拥有校地合作模式下实习经历的学生会对大学所在城市的市政建设和文化环境有更全面的认知,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往往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这种最初的认知释放出来。一方面无形中促进了城市文化符号的传播范畴,另一方面也为城市的对外宣传拓展了渠道。

(二)校地结合模式激活新闻人才培养新思路

立足地域传媒环境开展实践教学一方面能够发挥学科优势,为地域建设作出贡献。另一方面拓宽了高校新闻学及相关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的思路,参照地域发展的总体纲要,结合学科特征开展系列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有实效,增强学科实践基地建设的社会融入。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统领是站在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地理学等多个维度思考作出的审慎决策,是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作出的全面安排,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及时有效的信息传播、准确的舆情控制、文化软实力的挖掘等方面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因此有效地开展校地结合,共谋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文化兴则人才旺,人才旺则经济活”。立足地域发展总体规划,建设高校新闻学及相关专业创新实践基地的研究是发挥大学精神的一种有效尝试。进一步推进大学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将充满活力的大学精神与凝聚希望的城市愿景相结合,提升全民参与意识,建立健全学生实践基地的培养制度,使实践基地的建设完成从思路到运作再到收效的转变。伴随着校地共建模式的逐渐成熟将新闻学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进一步强化,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期许。

三、立足本市传媒环境制定具体可行的人才培养思路

齐齐哈尔市是历史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品格特质,地域性文化特色非常突出。但是局限于较为封闭的社会地理环境,以及相对落后的经济与技术支持,地方文化综合能力薄弱,很多特色文化形式也鲜为人知。在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统领的指导下,发挥高校新闻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科优势,立足地域发展的机遇,不拘一格、开拓创新,采取有效的措施方法,制定合理的规划与制度,扎扎实实地参与到具体工作中去,在合作中实现发展与共赢。

(一)创新实践基地的搭建与常规管理

高校新闻学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主要特色是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党的十路线指引下,“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是新闻传媒业的奋斗方向。如何把新闻传媒业做好做强,传媒人才培养是关键。充分利用当地信息、文化与社会资源,使新闻人才培养真正实现打开门求发展,这不仅是思路上的创新,更是一种管理体制的转变。

新闻学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长久以来一直秉持着开门办学的思想,在实际操作中也有相应的尝试。然而,局限于办学力量、人力、物力等客观条件,实践的开展大多停留在常规的毕业实习安排上,很少与媒体之外的其他地方社会组织的合作。创新思路就要实现共赢,转变传统模式,使学生有能力、有机会参与到市政建设、文化传播或者媒体活动当中。以自身素质提高与思路转变,促进实践基地的搭建与常规运转。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地合作也要建立在完善的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它的良性运转与收效的最大化。日常管理和师资配置要与常规教学相协调,保障制度建立的合法化、合理化。

(二)校地合作模式下的具体操作问题

基于新闻学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校地合作共建的思路是非常关阔的。在城镇化进程中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品位。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辐射源和濡化源的特征,来提高地区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具体操作既有阶段性特点,也可以形成常规机制。

新闻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数字设备使用、信息采集、文化活动参与、综合素质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在政策解读、传播规律把握和社会心理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较为突出。在实际操作中应该选择恰当的实践项目,挖掘新闻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文化传播潜力。地方政府、地方媒体与其他社会组织是主要合作主体。搭建合作共建的平台,加强新闻人才培养的社会化和实用性,一定是在共赢的前提下开展才能够实现。

新闻及相关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合理,对于人文历史,文化心理,地域风俗和传播理论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可以融会贯通。通过实地考察、学术交流、撰写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等方式对具体建议进行科学论证。教师的参与会带动专业建设的整体氛围,会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影响。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以更加高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活动的参与。高校与地区开展合作,可以结合本市建设的具体部署而设定专题性实践工作。以完成课题的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调研、采访、拍摄、信息采集等工作。学生能够感知到自己所做的工作的价值,也会提升加强自我能力培养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三)创新模式和创新结合点的探索

新闻传媒事业生存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上,是连接各行业最新动态与发展动向的信息纽带。创新发展是传媒产业的生命力,着力创新思路,探索切实有效的文化传播思路。新闻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关注发展。有思想,有能力,有担当的新闻人才才能够适应社会及传媒环境的需求。转变思路,使新闻学及相关专业教学效果提高的思路与地区发展相结合。在充分考虑学科特征的前提下,创新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找到互利共赢的结合点。

新闻学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和基础理论的掌握。因此,在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基础教学的教学效果,又要注重创新实践,使两者并行不悖、相生相长。教学无小事,探索的前提是搞好调研,想好思路,见微知著不能好高骛远。校地结合的探索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一定是相辅相成的。高校的人才培养一定是科学严谨,合理有序的,不能在探索中半途而废或者乱了阵脚。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这是所有探索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