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韦纳归因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韦纳归因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 Weiner)在成就动机和归因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成就动机归因理论。目前部分在校大学生严重缺乏英语学习动机,教师应该充分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了解学生的归因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进行正确积极的归因;而且运用恰当的语言评价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从而增强学习英语成功的信心。

【关键词】韦纳归因理论;大学英语;英语教学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涉外交流活动的逐渐增加及全社会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因此高等学校教育在不断进行改革和逐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机制。以往许多高校把英语四、六级考试合格证与本科毕业证相联系起来,近几年许多高校已改变了这种做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英语学习的全面性和实用性,但也有其消极作用,特别是有一部分学生就此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动机。此外,以学生兴趣为支撑点进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积累是英语学习的一大特点,而部分学生在长期苦学仍看不到效果的情况下便慢慢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为了改善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是提高那些在刚入校时就因为英语基础不好而感到自卑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积极的归因会使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产生较强的信任感,其学习行为的坚持性会更强,同时更加愿意应对学业上的挑战。

一、韦纳归因理论概述

归因作为一种认知因素,主要指从行为的结果来阐述行为的原因。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 Weiner)在成就动机和归因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成就动机归因理论,它指的是人们怎样解释自己在某项活动(如考试或学习)中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对成功或失败的态度可以影响人们以后从事该活动的行为方式,以至于间接影响再次从事该项活动的成败。归因理论以成就动机问题为出发点,注重对行为结果的原因分析。

Bernard Weiner(1986)认为人们会不可避免地寻求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他又根据归因研究的一系列成果,将动机归因模式加以深化,提出了更加细致完整的动机归因模式。他从“三维度”出发把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四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在此基础上又分解为八因素,将此“三维度”和“八因素”结合起来,即组成如下“三维度模式”:

从表格中可见,从外部原因来说,任务难易是不可控的,并且就一项特定的任务而言,它是稳定的。运气是一种机遇,显然是不稳定的,而且是不可控的。在可控的外部原因中,教师的偏见可能是稳定的,又是可控的,而来自他人的帮助也是可控的,这就说明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英语教学现状与韦纳归因理论的契合

为了及时总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经验,更好地实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9年至2010年在全国高校中对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调查发现: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大学英语教学的应试导向现象比较突出,四、六级考试成绩被许多学校视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部分高校甚至将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围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来进行。近几年许多高校已改变了这种做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英语学习的全面性和实用性,但也有其消极作用,特别是有一部分学生就此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趋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的动力。学习动机直接对学习者起促进作用,与学习结果互为因果。一定的学习动机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把“要我学习”的被动局面变成“我要学习”的主动局面,深深影响学习的结果;而学习一旦成功,其结果(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掌握,求知欲、自信心等心理品质的发展和提高)则大大满足了个体的各种社会需要(如求知、自尊、获得他人的赞扬等),并促使个体把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以获得更高程度的满足当做一种新的迫切的需要,从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通过归因理论恰好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个体的期望和情绪体验是如何影响其学习动机的。如果学生将英语考试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这些稳定的内部原因,而不是运气好或题目太容易这些外部原因,那么,他们会对自己将来的英语学习充满信心,并会继续争取下一次成功。相反,如果学生将英语考试的失败归因于基础太差等稳定的不可控的内部原因,认为即使加倍努力也往往无济于事,那么这种归因模式会对个人的学习能力产生消极影响,并削弱学生以后对英语学习的更高追求。

三、大学生英语教学的改进

(一)了解学生的归因特点,注重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对学业成败的归因方式是不同的,优生与差生各自的学习积极性与其对成败原因的知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方面,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善于了解学生,提出了“试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教育思想,他擅长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归因,并区别对待。有一次,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同样的问题,由不同的学生提出,孔子确有不同的回答,这使在场的公西华感到惊讶,便问孔子为什么这么做。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就是说,他知道由平日胆小怕事,所以鼓励他遇事要积极去干;而子路过于胆大鲁莽,所以要求他慎重些,遇事要先与父兄商量一下。孔子善于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并进行因材施教,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对我们教师来说,及时了解学生的成败归因动向,有助于因材施教。

英语学习中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大多把学业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认为自己不具备学好英语的天赋和能力条件,因而在英语学习中产生自卑的情绪体验,陷入对自身失望的情境,对未来成功不报期望,放弃努力。对于这一类学生,教师一方面应通过训练,逐步引导学生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程度不够、方法不恰当等可控因素,让其摆脱失望,看到成功的希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成功与失败的含义,依据各自的基础与过去学习的经历,让他们认识到只要付出努力,与过去相比较有所进步,就是一定程度上的成功。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只要不断地坚持努力、调整学习方法,就有可能获取成功,并取得更高层次成功的意识。

(二)使用鼓励性评价,注重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英语课堂学习中学生往往通过教师的评价和自己的体验中感知自己的学习结果和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形成关于自己能力、努力程度和能否成功的信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伴随着这种评价的教师的情感反应都会成为学生对自己学习结果进行归因的线索。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有时教师的一句话甚至能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一定要注意分寸。例如,教师对学生的失败表现出同情,这往往会导致其做出无能归因,进而降低成功预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失败表现出不满,反而有可能使学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够,从而感到内疚并加倍努力以期获得成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归因理论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自信心,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通过学习伯纳德・韦纳的归因理论,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每位学生不同的归因倾向,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英语学习动机。美国心理学家罗斯说过,每个教师都应该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应该记住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因此,教师在运用归因理论教育学生时,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积极地归因,还可以注意到自己的言行举止,防止自己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出现偏差。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借鉴归因理论,研究学生的归因特点,运用科学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燕国材.学习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101

[2]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大学英语,2011,(5)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77-79

[4]闫传海,张梅娟.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介入[J].外语界,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