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家文化资本的研究框架与测量体系构建:国家文化资本论(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以国家文化资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国家文化资本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国家文化资本研究框架的构想,初步构建了测量国家文化资本的体系,并对国家文化资本的研究方法和测量描绘了具体的技术路线图,以期为未来的国家文化资本实证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关键词:国家文化资本;研究框架;测量体系;布尔迪厄;文化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3)06-0132-005
在《国家文化资本论》的上篇中,我们在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国家文化资本的定义与分类,及其与国家文化资源及文化软实力的关系问题。本文以此为讨论的起点,聚焦国家文化资本的研究路径、总体框架、研究方法及其测量体系的构建,以期为国家文化资本的全球化及其跨文化传播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可供决策的、有效的数据支持。
一、 国家文化资本:研究总体框架与路径
国家文化资本研究的总体思路为:基于国家文化资本的学理及类型学研究,以及文化资本当前的研究现状,结合国家文化资本研究的总体目标(详见下图),从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两个层面对国家文化资本的构成要素、全球影响指数指标体系、影响国家文化资本的外部要素,以及国家文化资本与场域,国家文化资本与文化资源的区位、性别乃至人口分布等开展国家文化文化资本的内部和外部研究;并拟选取国家文化资本的典型亚类型如民族文化资本、企业文化资本、大学文化资本、世界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文化资本等作为田野调查对象,通过科学的抽样调查、严密的数理逻辑和数据分析,构建国家文化资本测量的科学的指标体系,为国家文化资本的绿色积累及其跨文化传播,增强国家软实力和全球文化影响力提供具体可行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由下图不难看出,国家文化资本研究的总体分为三大部分,即国家文化资本的内部研究、外部研究及应用对策研究。
所谓国家文化资本的内部研究,指的是按照国家文化资本的亚类型及构成要素,构建国家文化资本内部研究的体系,比如,可把国家文化资本的研究具体分拆为:民族文化资本研究、城市文化资本研究、教育(包括大学)文化资本研究、国家制度文化资本研究、意识形态文化资本研究、宗教文化资本研究等等。
而国家文化资本的外部研究则侧重于研究诸如区域环境、性别,乃至人口分布等可能对国家文化资本的形成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该研究是对国家文化资本内部研究的一种有益且必要的补充,将国家文化资本的研究置于具体的语境和场域中,而非把国家文化资本作为一个独立和孤立于世界万物的现象来进行考察。
同时,国家文化资本的研究不应只停留于理论领域,对其应用及进行对策研究,尤其是研究国家文化资本的全球影响力(指数)及其跨文化传播的路径,显然既能对国家文化资本的理论进行实践检验,同时也体现出国家文化资本理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的意义,并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国家文化的国际传播和软实力作了新的解读,从而为国家和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广泛传播,进一步增强国家和民族文化软实力提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二、国家文化资本:研究方法
国家文化资本研究依据不同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总体而言,对其研究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路径。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可视具体的国家文化资本的亚类型,分别或综合采用社会学、统计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和原理,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对国家文化资本的各个层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典型的研究方法分述如下:
1.文献法:通过互联网、数据库、图书馆进行相关文献的查询和检索,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有代表性和分析价值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不断跟踪与国家文化资本相关的最新研究动态,通过文献分析,找出国家文化资本研究的最新和最佳视角。
2.问卷调查法:按照研究需求,以国家文化资本所涉及的具体的亚类型,确定不同的问卷调查对象,并围绕亚类型国家文化资本所涉及的关键要素和指标,设计问卷,展开调查。
3.专家深度访谈:对国家文化资本亚类型所涉及的相关学界、企业或其他专家及人物,设计相关话题,尽可能进行深度访谈,
4.焦点小组座谈:选取与亚类型国家文化资本相关的单位、人物(管理层、研究/技术人员和普通人员)、专家等进行焦点小组座谈,以获得相关评价数据。
5.内容分析法:对田野调查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按内容进行系统的定量及定性的分析。
6.个案研究:一方面选取各个亚类型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剖析该亚类型国家文化资本的指标体系情况;另一方面,积极寻找不同亚类型所具有的共性个案作为特别研究对象,剖析国家文化资本的主要构成因素及其形成性影响。
7.比较研究法:对国家文化资本的不同亚类型进行比较研究,以找出影响国家文化资源向国家文化资本转化的主要因素,为后期调查提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8.田野调查法:对所涉及的国家文化资本的亚类型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调研获取国家文化资本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为后期国家文化资本的全球影响指数的理论体系建构提供坚实的田野调查的基础。
9.模型建构法:对国家文化资本各个亚类型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上的量化分析,建构可以具体测量国家文化资本及其亚类型的有效指标体系和可以量化的模型。
三、国家文化资本:测量体系的建构
国家文化资本作为一个崭新的理论建构,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和应用无疑需要具体的指导性框架来确定其具体的数据。对国家文化资本的研究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要从实际操作的层面对其展开测量研究,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才能为国家和民族文化资本研究提供具体可靠的数据和发展决策建议。
构建国家文化资本的测量体系,当然需要全面考虑其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只有将其内部研究与其外部研究结合起来,我们才可以得到国家文化资本科学的指标体系。依据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三分法,参考上述国家文化资本研究框架中提到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我们可以为国家文化资本建立如图1的指数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国家文化资本测量体系自三级指标开始均没有设计具体的内容,这是因为依据国家文化资本亚类型研究内容和对象的不同,该测量体系中无论是内部(要素)研究还是外部(要素)研究所涉及的三级及四级指标均会有所不同,甚至指标体系本身还视情况有可能延伸到更为细小的五级或六级指标,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具体量化上一级的指标,以期最终将国家文化资本的内部和外部要素均能量化,达到量化国家文化资本及其亚类型的终极目的。
当然,依据国家文化资本的不同分类法,我们也可以不采用布尔迪厄的三分法,而是将国家文化资本具体分为无形国家文化资本和有形国家文化资本,在此分类的基础上再将无形和有形国家文化资本细化成三级、四级或五级指标等,以达到最终量化的目的。这样的测量体系构建也是可行的,但需要合理选择有形和无形国家文化资本的三级、四级及五级的指标,不能挂一漏万。
虽然这种国家文化资本的二分法会导致国家文化资本研究的分野,但这种差异只是出现在内部要素的领域,对外部要素领域的影响几近无。有形国家文化资本vs无形国家文化资本的测量体系具体如图2。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种国家文化资本测量体系的建构并无实质上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在于对国家文化资本构成要素的认识及对于国家文化资本分类标准的不同上。不论这种内部要素研究区别有多大,只要把握好分类的具体标准及下层级指标设计的科学合理性,那么其量化研究的结果差别应该不会是质性的,而是微小且可以忽略不计的。
四、国家文化资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上文重点讨论了国家文化资本的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及测量体系的构建。本节则聚焦国家文化资本研究拟解决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应用价值。总体而言,本文率先提出的国家文化资本论拟回答如下几个基本问题:
1)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国家文化资本的现状如何?
2)中国(中华)国家文化资本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全球具有什么样的影响力?如何衡量?
3)中国如何才能快速积累国家文化资本,其对外传播的有效路径是什么?
4)中国国家文化资本的输出与国家形象的提升有何关系?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有必要对我国国家文化资本的构成要素进行剖析,建构中国国家文化资本的全球影响指数模型,并通过建设中国国家文化资本的全球影响动态数据库和案例库,结合国家文化资本影响指数模型进行实证效果对比分析,最终提出中国国家文化资本积累及全球化的有效路径,为实现中国的“文化强国”战略服务。
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国家文化资本研究,通过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法和国家文化资本全球动态数据库和案例库建设,在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学和应用统计学分析的基础上,可以作出如下的分析报告:
1)中国国家驰名商标文化资本全球影响指数分析;2)中国国家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本全球影响指数分析;3)中国国家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本全球影响指数分析;4)中国国家城市文化资本全球影响指数分析;5)中国国家企业文化资本全球影响指数分析;6)中国国家大学(教育)文化资本全球影响指数分析。
结 语
本文重点对国家文化资本的研究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国家文化资本测量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国家文化资本论的体系,以期为未来的国家文化资本论的实证研究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第三部分所建构的两种国家文化资本测量体系,无论其对国家文化资本要素的理解多么不同,最终的测量结果都是静态的和有时效性的;而由此得出的国家文化资本的全球影响指数也必然是静态和有时效性的,究其根本,这样的研究是结果导向的。要动态的计算国家文化资本在全球的影响指数,也可以采用过程导向研究,比如,重点研究国家文化资源是如何向国家文化资本转化的,而国家文化资本的跨文化传播(输入与输出)又是如何能够转化成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的。这样的过程性研究其实很有必要,也是对国家文化资本静态和结果导向研究的一种有益补充。限于篇幅,笔者拟另辟专文进行阐述,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即使上述的国家文化资本论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我们依然相信,一个清晰可见、可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国家文化资本理论、研究框架及测量体系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和跨文化传播必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也必将能为我国的“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1]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93.
[2]薛晓源,曹荣湘.全球化与文化资本[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3]许德金,等.后奥运时代北京文化资本与城市形象 [M].北京: 中国商务出版社, 2012.
[4]许德金.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文化:国家文化资本论(一)[J].江淮论坛,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