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勤”文化学校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勤”文化学校建设的思考和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江苏省东台中学选择一个“勤”字作为校训,围绕“勤”字建设学校文化,创建了具有丰富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的校园环境,从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三方面,有力推进勤学、勤业和勤政,进而有进取地学习、有思想地教学和有水平地管理,全校师生在多视角、多层面参与“勤”文化建设、弘扬“勤”文化精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的发展和成功。

关键词:“勤”;学校文化;学校精神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8-0024-04

学校的文化体现着学校自身历史的积淀、传统的继承和教育哲学的作用,凸显着学校现代人高级的生活方式和崇高的价值取向。基于此,这些年我们围绕“勤”的校训,努力、认真和用心建设着“勤”的学校文化,以期构建学校的特色,打造教师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特长,共同发展,共享成功。

一、选择“勤”为校训的文化背景

校训对全校师生有着指导意义。我们选择一个“勤”字作为校训,基于历史的成功经验和现实的教育状态。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历史上大凡有建树的科学家、文学家等,他们要么“业精于勤”,要么“勤能补拙”,要么“天道酬勤”,无不证明“勤奋”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东台中学百年校史上许多取得成就的校友也无不如此。但是当今社会,无论是教育界,还是其他领域,人们多是“快餐”式地读书,“粘贴”式地做事,“短平快”节奏下,不是“急功近利”,就是“华而不实”,抑或“浅尝辄止”,到头来即便是做出一些事情的人,也只能如一副对联所说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教育和引导师生不从俗,不跟风,摒弃非智力因素中的负面影响,埋下头来做学问,潜下心来做事情。也就是说既要负责学生在高中读书的三年,又要指导他们走好离开学校的三十年以至终身的道路;同时大力促进我们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的学校特色化发展。

用一个字来作为校训,并不在于以一当十,一字千金,而在于一言以蔽之,体现不一样的个性,追求不一般的境界。学校每每都要有自己的校训、办学理念和校风、教风、学风等,以此来指导和引领学校所有人拥有向上的价值取向和向好的生活方式。而现实中许多学校的校训、“三风”等,雷同的多,肤浅的多,甚而只是几个词组的叠加,或者一两个句子的组合,不免有以偏概全、牵强附会之嫌。于是,我们孜孜以求,另辟蹊径,用一个“勤”字,或许表达的内涵更丰富、更深厚,可供解读的外延更多元、更多彩。

我们认为“勤”的内涵,在学校里从教师、学生为人、做事思考,至少包括勤恳做人、勤勉工作、勤奋学习、勤俭生活和勤劳积累等诸多方面。从学生高中三个不同学段所处的教育环境和学习的心理状态,我们又分层、有序地提出了三个年级的目标,即“勤奋、求实”,“勤恳、求真”和“勤勉、求是”,期待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从教师适应时代要求和自身专业化发展需求,我们着力将“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作为其座右铭,期待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做一个有特点的人。

概而言之,“勤”可以让人变得聪明起来,明白人世间的人情事理;“勤”可以让人走进无穷无尽的知识领域,感到一切不再那么神秘;“勤”可以让人从贫穷走向富裕,知道梦想也能成真。

二、创设有形的“勤”文化环境

最显现、最可感地建设学校“勤”文化,真正拥有文化环境“这一个”的独好,是我们不断追求的境界。2003年学校百年历史上第四次校区搬迁,我们利用这一契机,着力于百年历史文化在新校区的传承和创新,围绕“勤”字校训,努力向美、向好创设有形的“勤”文化环境,主要体现在校园诸多文化景点上:

中庭院北端安放着一块巨大的“镇校石”,高有一层楼,宽有一间教室,形似“山”字,又似笔架,神似智慧长者。四周衬托四季常青、象征旺盛生命力的松、竹、梅。朝南的一面上刻着一个篆体的“勤”字,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巨石上瀑布而下,其水流淌至两个“B”形组合的酷似一把小提琴的池中,透过水面,见到池底上的五个五角星涌泉而上,寓意“学海无涯苦作舟”。“B”形池面,取百年“百”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双“B”说明继往开来,一个百年过去了,又开启了一个新的百年;“五角星”涌泉表意我校已经是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正在努力创建五星级高中;“小提琴”形则表现东中人在又一个百年中演奏着积极向前、和谐向上的乐章。整体山水景点,表明东中人以“勤”为径,攀登“书山”;以“苦”作舟,横渡“学海”。教师勤勉教书,努力敬业、勤业、精业;学生勤奋读书,努力成长、成人、成功。

前庭草坪中两个名人墙上,摆放着八本翻开的大石书。书的左页上方青铜雕塑着中外古今八位文化名人头像,头像下方则是名人简介。这些名人分别为孔子、司马迁、鲁迅、华罗庚和爱因斯坦、牛顿、达·芬奇、高尔基。书的右页上则刻着中英文名人名言,或为如何做人做事,或为如何学习工作。如达·芬奇的“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华罗庚的“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等。在名人墙的背后,刻有字体不同、排布不均、大小不一的四十个“勤”字,暗示着在每个名人成功的背后,无一不是一个“勤”字了得。不仅如此,我们还在校园内的花木丛中,散放着一些山石。石上镌刻着、高二适、林散之、赵朴初等大家的书法作品,让人们在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受到“勤”文化的教育和激励。

最主要的景点是学校前庭广场上,一纵一横、一西一东两组雕塑。这是著名雕塑家、中国雕塑馆馆长吴为山的杰作。

其一《天道酬勤》,以“百年树人,世纪东中”为主题,以沧桑巨变的历史为素材,以新时期校训“勤”为重要表现对象,建成16.8米高的碑柱。基座是九级石阶,并有三幅校舍历史变迁的青铜浮雕图案;柱身四周用青铜铸刻着著名书法家言恭达作篆的“百年树人,世纪东中;学海无涯,天道酬勤”标语;柱顶盛开着一朵硕大的锻铜鲜花,八个花瓣上镂空刻着“勤”字。从柱顶向四个侧面均有流水向下缓淌,标志着以“勤”为校训的教育和激励将如终年不息的涓涓细流,源远流长。

其二《夸父逐日》,堪称中国壁画史上独一无二的青铜浮雕。她以四个变形篆体字表述着“夸父逐日”的故事,勾画出夸父奋起追赶太阳的画面。“夸”字表现一人居于高台之上蓄势待发;“父”字为一人跨跃向前;“逐”字上部的巨长手臂,指向太阳,寓意只要坚持不懈,成功指日可待。整个画面,又仿佛一群人洒下一路辛勤的汗水,奔向太阳。一个古老的神话,就这样被演绎成现代有志青年奋力追求光明、追求理想的壮丽进军图,形象生动地诠释着百年东中的学子“永不言弃、永无止境”的精神。

这些雕塑景点,无疑是学校新时期“勤”文化的缩影,其丰富的艺术内容和文化价值,需要我们身处校园环境里的每一个人认真去欣赏,用心去审美,从而获得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天道酬勤的不断鞭策。

三、践行有序的“勤”文化目标

“勤”文化建设冠以“学校的”,则必须凸现学校特色、教育规律的元素。我们学校人不仅仅要拥有“勤”的思想认识,而且要付之于行动,自觉、主动实践,积极、向上努力。十多年来,我们从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等三方面,有力推进勤学、勤业和勤政,进而有进取地学习、有思想地教学和有水平地管理。

学生“勤学”在于有进取地学习。“好好学习”,才会“天天向上”。我们根据高中生思想观念逐步形成,行为模式逐渐固化等特征,注重与时俱进地因材施教,分年级、有序列提出了目标要求。高一年级为“勤奋”、“求实”,源于高一学生在经过中考冲刺进入高中后,往往有歇一歇、看一看的过渡期状态。何况高中教育不同于义务阶段教育,更多的是能力的培养和心性的磨砺。因此,基础年级的教育应该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论,真正懂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道理,努力形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和求实向上的精神;高二年级为“勤恳”、“求真”,基于高二年级学生急切希望别人承认自己已经长大,一切可以自己做主,但事实上他们又不乏思想幼稚、行为冲动,处于两极分化的时段,如果教和学两头不正视、不抓紧,就可能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或在学习上、或在做人上掉队。因此,我们要帮助高二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勤恳地做人,求真地学习;高三年级为“勤勉”、“求是”,系于高三的学生将经受人生最重要的考验,正准备冲刺高考和面临高中毕业,也许他们更多的心思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聚焦的是能够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获取更大的成功。因此,我们应当指导高三学生拥有正确的方法论和人生观,把握节奏,寻求规律,做人、做事双丰收。

教师“勤业”在于有思想地教学。思想有多远,才能走多远。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埋头拉车”,而且要“抬头看路”,不仅要慎独“勤业”,而且要善于合作共进,从“敬业”走到“勤业”,再走向“精业”。为此,教师需教有思想、教有所长,要业有收获、业有提升。与同事,加强合作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例如上课前的备课,就教材内容“取”与“舍”,教学方法的“出”与“入”等,开展诸多的探讨;教学后的反思,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学节奏的“张”与“弛”等,进行更多的比照;与学生,加强主导作用的发挥,其责任正如陶行知所言,“不在教,而在教学,在于教学生学。”就是教学生能自主学、有选择学、重合作学、会应用学,让他们从学会到会学以至乐学。教育实践中,我们的教师也许难以成为名师、特级教师,但通过“业精于勤”、“行成于思”,一定能够成为有思想、有特点的教师,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管理者“勤政”在于有水平地管理。勤奋加智慧地进行教育管理,才能见真水平、见高水平。学校里的校长、主任等管理者,首先要是“站好讲台、写好文章”的优秀教师,因为专家才能治校,名师才能治教,一名优秀的教师才有可能成为称职的校长、主任等。这些年,我们许多管理者是基于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而“量化”出来的,即凭他们教学的业绩,凭他们教研的成果,凭他们在学生、家长和同事心目中的位置脱颖而出的。他们走上学校管理岗位后,更是自觉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有质量地完成一名教师应有负荷的教学任务同时,进一步带好自己的团队。实际工作中,侧重于管理的“理”,努力理清方向,理出路数,理顺关系,理畅心态,做到即时管理有见地,靠实;常态管理有水平,靠谱。

长期的思考和实践,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在学校“勤”文化的建设中,没有进取的学习是毫无希望的,没有思想的教学是毫无价值的,没有水平的管理是毫无作用的,没有数量的质量是毫无意义的。

四、彰显有为的“勤”文化精神

新时期在建设学校“勤”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与时俱进、相辅相成地提出了办学理念,概括了学校精神,传承了校风、教风、学风等,期望所有学校人多视角、多层面参与“勤”文化的建设,弘扬“勤”文化的精神。

“让我们共同获得发展和成功”,是新时期我们提出的办学理念,也是我们建设学校“勤”文化的理想境界。这里的“我们”,不仅指受教育者,而且包括学校的每一个人,所有教师、学生以及职工,都要在教育、学习和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进而在各个不同层面、不同层次上获得成功。“我们”,又不单指人,还应包括学校本身,其形象、其品牌,是靠所有学校的人共同树立、共同打造的;其发展、其成功,又是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中实现的。“共同”则体现双赢、共享和合作的时代精神。“发展”和“成功”是两个并列的概念,不分对象,不分时空,只要大家在各自所处的位置上、所在的层次上向前迈出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就是发展,就是成功。希望每一个学习在东中,工作在东中的人,都在同学校一起获得发展和成功。

“我强、我能、我行”,则是我们学校继承校风、教风、学风历史传统的核心内容,也是在学校“勤”文化建设中对师生拥有积极心态、向上精神的暗示和号召。“我强”,指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强”的方面,“强”在哪儿,哪儿还需要“强”,应该坚定地伴随着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整个过程,只有拥有不一般的实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存在,更好地发展,因为强者无畏;“我能”,就是我们要有更大的能力去行事和学习,我们东中人历来以能者居之,以能者为之,赢得了许多精彩,具备我们所能而别人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因为能者无双;“我行”,则是我们拥有“永不言弃,永无止境”的东中精神,不允许有一时的懈怠,也不容许有半步的徘徊,唯有不断思想着,勤奋着,追求着,才会与时俱进,才能走得更远,因为行者无疆。

“永不言弃,永无止境”,这是我们经历百年校史而凝练的学校精神,也是学校“勤”文化的正能量之所在,涵盖过去、现在和将来。既有师生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坚守的行为、执着的态度和不断进取的思想境界,又体现了师生们的一种生活勇气,不管处于何种层次,面对什么境况,都能够或乘风破浪,或逆水行舟,与其在别处张望,不如在这里追求。办好学校,干好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我们教育人在“简单”中不断体现“不简单”,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不平凡”。唯有持之以恒,拼搏向上,虽经风雨而不变,虽历千险而不惧,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才能实现理想的境界。

思想决定境界,勤奋造就未来。学校的“勤”文化建设,就是要“风景这边独好”,就是要让学校所有的人充满自信心和自信力,坚持“接地气”,拥有“正能量”,共同获得发展和成功。正是这样,我们搬迁新校区的十多年来,学校的“勤”文化逐步彰显出其感召力和影响力,赢得了教育、教学和教研持续高位运行,学生在自主发展中有特长,教师在合作发展中有特点,学校在和谐发展中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