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轻松体验 突破难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轻松体验 突破难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体验武(实验操作体验、生活活动体验及演示实验体验)教学是让学生从已有的实际操作经验出发,亲自经历实际问题的操作、解释与应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获得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物理易错题为例来阐述体验式教学方法。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实例;突破易错题

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我们越来越发现教育的中心在发生根本的变化。由知识本位到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教师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使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获得对学习过程愉悦的体验,树立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这一切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内化而逐步形成的。因此,体验学习已成为时下课改中最为激动人心、最时尚的乐章。

新课程改革体验性目标强调“观察”“实验”“调查实践”“模拟制作”及“设计”等活动,并且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知识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下面是应用体验教学突破初中物理易错题的几个实例。

一、实验操作体验

例1.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0.0 N,则物体的重力为( )

A.一定等于10.0 N

B.一定小于10.0 N

C.一定大于10.0 N

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

易错点:弹簧测力计倒挂时示数的含义。

突破该易错题的过程如下:

1.分组。邻座随机结合为一个小组,每组配一个钩码、一个弹簧测力计。(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养成随机分组讨论交流的习惯,节省时间。)

2.提出问题。教师要求:请同学利用手中的器材想办法找出正确答案。

3.讨论设计操作。在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找出实验条理逻辑清楚的小组和没有思路或动手能力差的小组,从而进行指导。

4.讨论交流。请某个小组的某位同学介绍他所在小组的操作过程,其他组补充。

学生:(1)把弹簧测力计正挂并测出钩码的质量。(教师及时作出更正测重力并强调弹簧测力计的用途。)

(2)把弹簧测力计倒挂,测出钩码的重力,发现倒挂时示数比钩码的实际重力大。

教师及时鼓励评价并提出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实验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学生:倒挂时测力计的指针不再指零。

教师:(表扬)有非常好的观察能力。(介绍空挂时示数为弹簧测力计外壳的重力。)

5.教师理论分析。受力分析,在黑板上板书作出受力分析图。

二、生活活动体验

例2.某同学在超市购物时,用10.0 N水平力推着购物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小车受到的阻力是______。突然她发现前面有位老人,于是马上用15.0 N的水平力向后拉小车,使小车减速,在减速运动的过程中,小车所受的合力为______。

易错点:不清楚从发现前面有位老人施加向后的拉力小车的运动情况和小车减速运动的过程中摩擦阻力的方向。

突破该易错题的过程如下:

1.创设情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假如下课后同学们在“奔饭”途中突然发现没带饭卡,该怎么办?

同学积极发言:“先借同学的”“回来取”……

教师邀请同学们想象突然想起没带饭卡“刹车”返回取饭卡的情景,并鼓励同学在教室体验。

2.学生活动体验。一位同学表演奔跑,教师发号“回来”命令。

第一次表演完,教师提出:想起没带饭卡能不能立刻返回?

学生:不能。

教师:为什么?

学生:由于惯性。

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返回必须经历减速且速度减为零才可能反向运动,在减速过程中运动方向不变。

第二次活动教师提出:同学们观察体验减速过程中摩擦力的方向。(可以让更多的同学参与体验)

3.理论分析。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车,请同学画出小车在减速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求出合力。

三、演示实验体验

例3.一重360.0 N的水桶静止在地面受到的合力为______,当用300 N的力竖直向上提水桶,此时水桶受到的合力为______。

易错点:不清楚支持力是一个应力,大小随弹性形变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突破该易错题的过程如下:

教师演示:直尺与两个墨水瓶搭建成一座桥,将重物钩码放在弹性较好的直尺上,直尺发生弹性形变,且重物处于静止状态。

学生活动:作出受力分析图。

教师提出:同学们知道不知道支持力是如何产生的?(教师提示观察讲桌上的器材。)

学生体会:弹力产生的原因。

教师演示:用弹簧测力计缓缓拉起钩码,这个过程要求同学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直尺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弹力随着形变程度的变化发生了变化。

教师结合物体的状态作出受力分析图,且作出结论。

综上所述,从体验到理论分析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延伸,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与生俱来就有探究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教育情景,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体验。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的知识不是“灌”出来的,而是通过体验“悟”出来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绝知此事须躬行”。

(作者单位 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外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