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绿色通道模式下血管内介入灌注治疗急诊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绿色通道模式下血管内介入灌注治疗急诊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探讨在急诊绿色通道模式下采用血管内介入灌注治疗急性脑梗死与传统的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在疗效方面是否有统计学差异。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DSA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找到病变血管后,将微导管超选进入责任病灶血管,将小剂量尿激酶+生理盐水50ml分别以脉冲式注入动脉内,术后24小时观察其治疗效果。对照组给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绿色通道的建立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开展血管内灌注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同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效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

【关键词】绿色通道;血管内介入;灌注;急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78-01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供应血管发生急性闭塞,并由此产生血管供应区脑功能发生缺血缺氧损伤而引起神经症状的一群临床综合征。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在于尽快的将完全或部分闭塞的血管开通,使濒临死亡的脑细胞得以恢复,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为进一步缩短患者发病到血管内灌注治疗时间,在多科共同协助下,我院自2011年开通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绿色通道”,共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与传统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进行治疗疗效的比较,总结如下:

1 研究内容

1.1 纳入标准

(1)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2)经头颅CT或MRI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3)起病时间

1.2 病案资料

随机将2011年3月~2012年12月来我院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2 ~76 岁,平均(50.16±8.21) 岁;对照组:男25例,女5例,年龄40 ~75 岁,平均(49.26±6.13) 岁;两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3研究方法

1.3.1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诊绿色通道模式下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医院并完成下列工作:快速评估病情,明确是否为卒中、是否为缺血性卒中(急性脑梗死)、是否需要溶栓、是静脉溶栓还是动脉溶栓,并做好溶栓前的化验、影像学检查等准备工作。上述工作争取在1小时内完成。

1.3.2 治疗组在DSA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找到病变血管后,将微导管超选进入责任病灶血管,将小剂量尿激酶(颈内动脉系统8―10万单位和椎基底动脉系统4―6万单位)+生理盐水50ml分别以脉冲式注入动脉内,术后24小时观察其治疗效果。对照组给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等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

1.3.3 疗效判定

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NS)[1]: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0~45分),同时观察患者的意识、语言和肌力恢复情况。临床疗效评定:(1)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2)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3)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4)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或增加

1.4 结果

由于所有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均没有死亡病例,通过表1与表2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录入SPSS 13.0软件,两组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 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每年的死亡人数约200多万[2]。据文献报道[3],83% 的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脑动脉局部血栓形成之后,其供血区血流减少或中断,中心区脑组织即发生不可逆坏死,但其周围为较大范围的尚未坏死缺血性脑组织即缺血半暗带,如能早期使闭塞血管再开通,恢复脑血流,则可望挽救此区的脑组织免于坏死,缩小梗死体积,改善功能预后,但缺血性半暗带脑组织损伤的可逆性是有时间限制的,即治疗时间窗。因此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是在治疗时间窗内使闭塞的血管尽早再开通,尽快恢复缺血脑组织的再灌流,减轻脑组织的损害,使神经功能迅速恢复。目前国内外最常应用的开通血管的方法是溶栓。溶栓治疗是在病后早期应用溶栓剂,在短时间内使血管再开通,以挽救半暗区内的神经细胞,使神经功能恢复。国内大多数医院都采用尿激酶、rt-PA等溶栓剂进行静脉溶栓,此方法虽然可使部分闭塞的血管再通,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存在血管再通率较低、治疗时间窗短、出血风险较大等问题。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技术的发展,部分地区开展了脑梗死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我院开通了急性脑梗死急诊绿色通道后,可以通过优化就诊流程,减少中间环节,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杨政,吴玉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2):911-913.

[2] 魏伟民,邹蓉.血管内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9,3(4):45-47.

[3] 王君,李宝民,孙璐等.家兔脑梗塞后缺血组织的脑再灌注损伤实验研究 [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杂志,2004,6:409-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