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好像信手拈来 实则别具匠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好像信手拈来 实则别具匠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广播特写《8点15分,第三手术室,髋关节整体置换》是国际广播特写领域闻名遐尔的经典作品之一。它与以音响为动力的音画不同,是一部没有解说,只以采访对象的讲话(独白)为基础,通过三条线的交叉、组合来揭示一台手术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给人的启示。本文通过分析这篇特写成功的原因,介绍了广播特写创作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采访对象 特写 设计音响 三条线交叉

广播特写《8点15分,第三手术室,髋关节整体置换》(简称《第三手术室》)与作者彼得·里昂哈德·布朗的其他作品不同,这是一个没有解说的特写,一个小时的节目只通过三条线来架构。

第一,接受手术的女病人诺瓦克小姐。她生动的独白是整个特写最核心的内容。

第二,为她做手术的主刀医生伯朗特。他的独特个性和惊人妙语构成了特写的另一根支柱。

第三,关于手术进展情况的报告记录。尽管这个手术报告的叙述枯燥、单调,不像前两条线那么有趣,那么出人意外,那么惊心动魄,但这第三个层面的线索有助于整个特写的平衡、变化,呈现出手术报道的客观、严谨,也是这个没有解说的广播特写的“黏合剂”。

选准了采访对象,就成功了一半

既然节目以采访对象的讲话或者独白为基础,那么这个人讲的精彩不精彩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布朗曾说过:“在策划一个特写时,如果你把采访对象选准了,你的节目就成功了一半。”最理想的采访对象是个爱讲话、会讲话的人。说起话来生动活泼、神采飞扬、妙趣横生,一开口就能把听众吸引住。这个特写中的主人翁诺瓦克小姐正是这样一个人。在叙述求医经过时,她有一段话(见片段《场景10:诺瓦克小姐(3)》)说得一针见血、痛快淋漓,把老人家直率、尖锐,甚至有些出言不逊的个性展现无遗。她对于病痛的真实描述,那种“像牲口一样”生不如死、又不敢自杀的感受,反衬了手术的重要,彰显了医生的非凡。节目的后面关于老人家和朋友一起出去跳舞的叙述(见片段《场景26:诺瓦克小姐(9)》),袒露了老太太性格中浪漫、狂放的一面。而节目最后对梦境的描绘(见片段《场景33:诺瓦克小姐(11)》),又生动地展示了老人家富于想象力的一面,使一个报道手术的特写充满人情味和生活情调。特写第一主人公的独白,是这个节目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说实话,想在每一次采访中都碰上这样的爱说话、会说话的采访对象是不可能的。有的人沉默寡言、不爱说话。你问了半天,他三言两语就把你打发了。有的人倒是爱说,只是拙嘴笨舌,只记得事情的结果,记不住它的过程,忘掉了其中精彩的细节,这是最致命的!精彩纷呈的生活成了1+1=2的表述,简单、枯燥,引不起别人的一点兴趣。这样的讲话怎么能抓住听众呢?所以,像诺瓦克小姐这样的采访对象真是可遇不可求。遇见了她是你的好运气,可千万不要把她放过!要好好挖掘她的潜力,精心处理她的讲话,把一半的成功变成百分之百的胜利。

事实上,布朗在策划这个特写时,本来是想采访两个不同的病人。可是在和诺瓦克小姐谈过一次以后,他就果断地决定不再找别的病人采访了,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她身上,启发她说,让她说个痛快,不停地录、录、录……把她的话一字不漏地录下音来,再精心剪裁,分割、安排,组成这个节目不可替代的核心内容。

所以,遇见诺瓦克小姐固然是天上掉下来的好运气,但作者“慧眼识英雄”,充分利用了这个好机会,才是节目成功的关键。

设计音响:让爱说话的外科医生与爱说话的病人相遇

这个特写的第二号人物是主刀医生伯朗特。他给病人做手术的时候喜欢说话,不但生动、幽默,而且还爱开玩笑、爱唱歌、爱吹口哨。这样,通常是安安静静的手术室就热闹起来了,音响有了丰富的内容和充沛的生命力。这样绝佳的录音对象上哪里去找!是天上掉下来的好运气。布朗在手术室里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位“天才”以后,就要求医院请他来给诺瓦克小姐做手术,本来医院是安排另一位医生来做这个手术的。这样,两个爱说话、会说话的人物相遇了。一个是对作者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经历、痛苦、烦恼,幸福的瞬间和甜蜜的梦境。一个是在替病人做手术时下意识地、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或者跟同行交流,讲笑话,哼唱歌曲,吹口哨……听着节目,一个热爱本职工作、享受自己那份工作的快乐而勤奋的医生形象呼之欲出。这两个“重量级”的人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给节目带来了活泼的气氛和动力,使作品立于不败之地。

这里,布朗运用了他一直倡导的“设计音响”理念。广播特写的生命与新闻报道是一样的——真实,但与一般的新闻报道不同,广播特写的作者有时可以参与故事的发生发展,作者可以在遵守真实的原则下,设计音响。选择伯朗特医生给诺瓦克小姐做手术,这并不违反真实原则,也不违反医院的规则,但这一个小小的设计,却为整个特写增加了色彩。当然,“设计音响”运用时一定要谨慎,一定要在真实的原则下进行,否则只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向听众揭开一个秘密,让听众惊讶、好奇、联想

做手术本来是事关隐私的秘密,不但病人的家属、亲友对其中的细节不得而知,连病人自己在被全身麻醉以后也是懵懵懂懂,稀里糊涂。醒来以后对手术过程只能猜个一两分。知道全部秘密的只有主刀医生、助理医生、麻醉师和几个护士。

广播特写作家布朗想要探索这个秘密。他和录音师一起拿着录音器材走进门禁森严的手术室,悄悄地坐在医生、护士的身后,录下了一个又一个大手术的全过程。这个探索使他们大开眼界,原来手术并非悄然无声地进行,医生除了对护士命令,要这要那以外,还会自言自语、吹口哨、哼唱、讲笑话,会逗得身边的工作人员哈哈大笑。真是不可思议!不仅如此,骨科动大手术还需要使用钳子、凿子、旋转钻头、锯子!手术室变成了工厂的车间,叮叮当当、热闹非凡!真是让人目瞪口呆!在外科医生眼中,那个躺在手术台上的全身麻醉的病人就像一部出了毛病的机器,需要把他身上某一个有缺陷的零件加以修补,把另一个坏了的部件拆下来换上新的,装配完成以后再把打开的身体缝合,恢复原状。

手术室的场面和外科医生的举止是不是对病人不尊重?显然不是。要用电锯就无法避免尖厉、刺耳的响声。好在病人听不见。医生讲笑话,出于他活泼的个性,并不影响手术的进行,相反,调节了手术室的气氛,缓解了大家的紧张情绪。自始至终,医生和全体医护人员兢兢业业、全神贯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不曾预料到的困难,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完成。让病人重新找到“人”的尊严和快乐!对这样一个敬业的团队,我们只能对他们表示敬意!

上面说的这一切,只有在手术室里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现在通过这个特写,作者把它和听众分享,让听众在惊讶之余,对这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现象加以思考,琢磨、咀嚼,得到启发,从而得出自己对人生、对生活的联想、体会和思考。广播特写的真谛就在于此。

(作者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外事处前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