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绵阳:积极推进试点工作 首批认定顺利完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绵阳:积极推进试点工作 首批认定顺利完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以来,四川省绵阳市按照农业部和四川省农业厅印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实际,积极稳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 确定试点区县

绵阳市农业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了职能职责,确保试点推进工作有领导、有机构、有人员。

绵阳市在省农业厅确定的安县、北川县两个省级试点县的基础上,确定了游仙区、梓潼县两个市级试点县,计划通过2~3年的努力,培育1400名新型职业农民。在抓好四个省、市试点县工作的基础上,亦引导其余县市区逐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并在市级提升培训和首批认证上实现了9个县市区全覆盖。

明确目标任务 制定实施方案

2013年3月22日,绵阳市在安县召开了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工作启动会,明确提出了试点工作总体目标:一是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二是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建设;三是积极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投入保障机制和扶持政策体系;四是切实探索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

围绕总体目标,绵阳市农业局和四个试点县均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试点工作的基本思路、指导原则、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培育重点、培育方式、进度安排及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试点工作分步骤、分阶段有序推进。

出台管理办法 遴选培育对象

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绵阳市农业局制定并下发了《绵阳市市级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产业暂定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机作业。基本条件是在劳动力年龄内(18~60周岁内)从事种植、养殖、农机作业三年以上并有一定规模的经营业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与申报产业相关的技能等;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四个试点县也正在结合本地农牧业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绵阳市按照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要求,立足农村与农业产业发展实际,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宗旨,以提升农民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为核心,重点把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农业产业工人、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及骨干社员、农村经纪人、家庭农场主等作为培育对象。通过自主申请、乡镇初审推荐和县级审核确认,全市确定了1783名培育对象。

扎实开展培训 完成首批认定

绵阳市组织科教系统科技人员编写了《新型农民科学素质读本》、《新型农民实用技术读本》,作为绵阳市新型农民培训地方教材,并制作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光碟。绵阳市还以县市区农广校为培训主阵地,整合各类涉农培训资源,联结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市农科院、绵阳农校,依托阳光工程创业培训、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粮油高产创建、禽畜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等项目,广泛开展对培育对象的培训,并把教学班办到专业村、合作社、养殖场、示范园,基本做到了每个培育对象都经过2~3次县级专项培训。

在县级专项培训的基础上,绵阳市农业科技教育中心于2013年11月25日—12月6日分别举办了“2013年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培训”(种植业班和养殖业班各一期),培训以现代农业、市场营销、品牌创建、农业科技、农产品安全等为主要内容,考察了现代农牧业种养殖基地,选取了15名学员作经验交流发言,共有305人通过考试考核,获得了首批市级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绵阳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农业厅科教处、四川省农广校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颁证仪式,并向学员颁发了绵阳市市级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

体会与建议

强化政府行为,加大财政投入,解决谁来培育职业农民的问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事业,涉及的行业和专业门类众多,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强化政府统筹,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广泛培训”的工作机制,加强各级政府统筹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加强队伍管理,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培训条件,提升培训能力,加强宣传、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开展职业农民培育,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立足农村实际,突出重点群体,解决谁来担当职业农民的问题。所谓职业农民,首先是农民或者以务农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劳动力群体。因此,应立足农村实际,着眼于正在务农的、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壮年农民,他们对土地眷恋,乡村情结浓重,习惯于农村生活的艰苦与寂寞,有发展农业和依靠农业致富的信念。对他们以适当方式加以培养和支持,他们将会成为支撑农村农业发展和繁荣的新型职业农民。在现阶段,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提升农民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为核心,重点培育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农业产业工人、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及骨干社员、农村经纪人等,以集中培训、实践操作、异地学习、技能考核为手段,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

整合教育资源,针对农民特点,解决怎样培育职业农民的问题。立足农业产业布局和主导产业发展实际,把服务产业、支撑产业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依托县市区农广校,整合各类涉农培训资源,联结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搞好农民培训的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条件,抓好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和学习特点,改变培训教育方式,把教学班办到专业村、合作社、养殖场、示范园,要紧扣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时特点,根据生产、产业和市场需要安排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解决农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拓展既往的农业技术培训模式,变一技一培、一事一培为系统化的农业职业教育培训,通过每期2~3年农学结合、弹性学制的中专学历教育,使受训农民在文化、技术技能、经营素质等方面得到较大提高,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加大扶持力度,建立长效机制,解决怎样留住职业农民的问题。应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探索培育职业农民的有效机制。首先要建立一套政府主导、部门管理、持证上岗、合理流动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工作机制,根据农民从业年龄、能力素质、经营规模、产出效益,分产业、分区域研究和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准入、培训教育、考核认定、权益保护等的具体办法。其次,要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营造一个好的政策环境,应该把农民获证与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紧密挂钩,即让那些获证的农民,充分享受财政支持、土地流转、信贷发放、税费减免、技术服务、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让新型职业农民有一定社会地位,得到社会尊重,尝甜头、受实惠、得保障、有奔头、留得住,不再发生培育一批流失一批的现象,并带动更多的有一定文化知识青壮年农民扎根农村、发展农业。

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技教育中心 寇化勇 周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