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外科医护人员手消毒常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外科医护人员手消毒常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外科手术中,由于严格的无菌操作要求,医护人员对正确的手消毒方法及消毒剂的选用一直非常重视。

1 手术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有文献报告,美国每年估计进行2.7万例外科手术,美国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NISS)统计显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是第3大院内感染原因,占全院感染的14%~16%。1986―1996年,NNISS统计的593 344例手术中,发生SSI的为15 523例,其中浅层切口、深层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占2/3,器官(或腔隙)手术部位感染占1/3,由于手术感染造成的死亡占手术病人总死亡率的77%。美国NNISS统计显示,手术伤口感染的致病菌中,40%是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仍然是目前最常分离到的菌种,其次是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真菌和病毒。我国武汉地区486株伤口分泌物的分离菌,主要菌种依次为金葡菌(36.8%)、铜绿假单胞菌(19.1%)、大肠杆菌(11.7%)、CNS(7.4%)等。金葡菌和CNS是正常人体皮肤的常在菌。因此,手术组成员的手通常是手术伤口感染发生的潜在来源。

2 手消毒方法

目前,外科手消毒最常采用两种方法。

2.1 先刷洗后消毒手、臂法

取无菌刷蘸肥皂液,按指尖、手、腕、前臂、肘部至上臂下1/2段的顺序刷洗3遍,每遍3 min,共约10 min。每遍刷完用流水冲净,冲洗时由手、上臂至肘部淋下,洗刷完用无菌毛巾由手至肘部擦干,然后将双手和前臂浸入消毒液内5 min,用无菌毛巾擦干或晾干。

2.2 消毒剂刷洗手、臂法

此法的顺序为:直接将适量消毒液置于掌面相互搓擦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擦,双手交换进行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双手互握互搓指背一指于握拳状的另一手掌中搓擦,双手交换进行一手指尖于另一手掌搓擦,双手交换进行,时间约为3 min。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后再取适量消毒剂涂擦手和前臂约1 min,晾干。该方法不仅简化了消毒步骤,而且与传统的手消毒相比大大节省了术前准备时间。但英国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对护士洗手技术的调查表明,80%的护士洗手时忽略了部分手的表面,56%的护士忽略了拇指部分。我国卫生部对医院的抽样调查发现,护士洗手时常漏洗拇指及指间。

3 消毒剂的选用

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应具备如下特点:

① 对于各种微生物(包括病毒、真菌和芽孢等)均有杀灭作用。

② 作用迅速,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杀灭所有病原体。

③ 作用持久,能在较长时间内发挥灭菌效用,以保证在整个操作期间病原体不能生长和繁殖(理想的作用时间应在6 h以上)。

④ 刺激性小且无过敏反应,医务人员易于接受。

⑤ 与其他物品或消毒剂不产生拮抗作用。

⑥ 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目前,医院外科消毒最常用的手消毒剂有以下3种。

3.1 碘类消毒剂

碘类消毒剂中首选0.5%~1.0%碘伏。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如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不定型络合物(PVP-I),由于表面活性剂为载体且有助溶作用,使80%~90%的碘伏溶液可逐渐解聚释放出游离碘,从而延长碘的杀菌作用。碘伏在pH值为酸性和中性时对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及其繁殖体、芽孢、真菌孢子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且有机物对它的影响小(有效碘>2 000 mg/L),但有报道认为,使用含淀粉的纱布会降低碘伏溶液中的有效碘含量。

3.2 醇类消毒剂

醇类消毒剂包括70%~75%的乙醇和50%~70%的异丙醇,对革兰阳性、阴性细菌敏感。一些欧洲国家含醇类产品被认为是最常使用的外科手消毒剂,但在美国,因为它的易燃性和皮肤刺激性而较少使用。

3.3 胍类消毒剂

胍类消毒剂中首选氯已定(商品名洗必泰),洗必泰对革兰阳性细菌的杀灭作用较革兰阴性细菌大。前者属于高度敏感,而对亲水性病毒、抗酸菌和芽孢无杀灭作用。因此洗必泰属于低效消毒剂。有机物与pH值都对洗必泰的杀菌作用有影响,pH在5.5~8.0时有杀菌活性,偏碱性时活性最强;pH值高于8时,杀菌活性降低。阴离子去污剂、0.1%以上的肥皂与洗必泰有拮抗作用而削弱了其杀菌作用。国内、外现较多使用乙醇和洗必泰的复方,如4%葡萄糖洗必泰的70%醇溶液或0.5%洗必泰的70%醇溶液。实验证明,60%异丙醇和0.5%洗必泰的70%醇溶液与7.5%碘伏或4%葡萄糖洗必泰相比,具有持久、协同抗菌作用,更易被外科手术医护人员所接受。

除了正确选用消毒剂外,对于用消毒剂刷洗手、臂法来说,细菌量的减少还取决于消毒剂的使用量。

4 外科医护人员手消毒的监测

美国CDC要求医疗机构对外科医护人员手的卫生状况进行间断性监测,对其执行情况进行反馈,监测每天消毒剂的使用量,监督医护人员涂指甲油和使用人工指甲的处理方法以及发生院内感染时医护人员手的卫生状况。在我国,医院的院内感染管理科参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

每月对手术室有关人员手消毒情况进行监测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估。邹长秀等对120名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的监测显示,消毒前后细菌菌落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4,P30次,护士应>35次,且每次洗手持续时间应在10~15 s,提倡使用一次性灭菌纸巾或消毒毛巾擦手,以保证洗手质量。

手消毒质量不仅依赖于所使用的消毒剂,更取决于医务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严格规范的操作。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预防医学范围的扩大,从预防角度来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已越来越被医护人员所重视。为此,医疗机构要制定严格的制度,加强自身的监督与监测,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努力减少或杜绝医院经手传播疾病的发生。

5 参考文献

[1]Mangram AJ, Horan TC, Pearson ML, et al, Guideline for prevention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1999.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Advisory Committee\.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1999,20 (4):250-278.

[2]马兰煌.医院感染与洗手\.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22(3):472-474.

[3]薛广波.现代消毒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4]邹长秀,张砚梅.医护人员手部清洗及消毒现状分析与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0):92.

[5]刘玲珍, 魏虹,胡志红.医务人员卫生洗手消毒监测\.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10(6): 417.

[6]牛秀成, 张树德, 周素琴. 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手再污染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 (2):88-89.

(收稿日期:200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