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追求本真化的词语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词语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材料,对学生语言的综合构建及各项运用能力的提升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却并不明显,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还原词汇的本真。因此,为了提高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让词汇“还本求真”。
一、借助“象形”——还原词语本义
中国文字的发展总体可以归为一点:由图画转变而来。因此,在教学词语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还原文字来源于图画的这一特点,寻找出词语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深刻扎实。
[案例扫描]《卧薪尝胆》(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片段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女”字的象形字,然后问大家:你们看看这是个什么字,为什么表现得低眉顺眼的呢?
生(集体):这是女生的“女”字。
在得到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又在这个象形字的右边画上了一只手,然后问:那加上这只手之后呢,你们看看像什么字呢?
生(集体):是奴隶的“奴”字。
师:大家真是太棒了,这都能答对,那我再给大家来个更难的。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了“仆”字的象形字,然后问:大家请看,这个人头戴枷锁,后插尾巴,给你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们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1:是犯人,肯定是犯了什么大罪。
生2:我觉得这是不把人当人看,是虐待和侮辱。
师:嗯,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就是对人的虐待和侮辱。在古代,这样的男人就叫仆,而前面低眉顺眼的女人就叫奴。合起来就是奴仆,代表地位低下,没有尊严的人。
[案例分析]在本课中,教师采用借助象形字的方式来教学词语“奴仆”,让学生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去理解“奴、仆”的原意,体会该词蕴涵的羞辱、践踏人的含义。
二、巧设对比——品味词语精妙
文字是一个十分奇怪又有趣的事物,它就像一个变色龙,可以变身成任意想变的颜色,成为任意想表达的意思。同一个词,可以是褒义,可以是中义,还可以是贬义,关键看你怎样用它。因此,教师在教学词语的时候,要善于通过词语在不同文章中的对比品读,读出词语的精妙。
[案例扫描]《虎门销烟》(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了课文中的句子:
“两万多箱鸦片,23天才全部销毁。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师:这个句子中的“威风”指的是什么?
生(集体):指外国人嚣张的气焰。
接着,教师又给学生写了一句出自《水浒传》的话:“当先涌出英雄将,凛凛威风添气象。”
师:这里的威风和课文中的威风一样吗?
生1:不一样,这个威风是威风凛凛的意思,感觉很有气势,而前面一个不是。
生2:我觉得文中的威风是指外国人的嚣张气焰,是假威风。而本句的威风是真威风,有使人敬畏的声势和气派。
……
师:同学们真的很厉害,能体会到这个词的不同含义。课本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词语,它们可以是褒义,也可以是贬义,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体会。
[案例分析]通过以上案例,我们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学生的收获。通过将同一个词放到不同的语句中,赋予词语不同的意义,让学生品读理解,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词语本身的含义,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走进文本深处——理解词语内涵
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符号表达,是人们思想交流的媒介,词语是语言的基础和灵魂。因此,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走进文章、走进词语来架起学生与作者间的桥梁,让学生在用心体会中理解词语的深刻含义。
[案例扫描]《碧螺春》(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本课中有一句话是这样描写的:“采茶姑娘个个神采飞扬,她们用灵巧的双手敏捷地从茶树上摘下一片片嫩芽。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师:为什么采茶姑娘个个都神采飞扬?
生1:因为茶叶就要丰收了,采茶姑娘们感到很高兴,所以个个都神采飞扬。
生2:采茶姑娘辛勤劳作,汗水湿透了她们的衣服,茶叶装满了她们的箩筐,她们在茶丛中欢笑,所以神采飞扬。
生3:因为碧螺春有使人清醒、愉悦的功效,采茶姑娘们一直处在碧螺春的清香中,所以感到神采飞扬。
师:同学们的猜想非常好。那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作者要这样描写呢?这里将姑娘写成神采飞扬有什么好处呢?
生4:我觉得作者是为了写出江南的春光和朝气,人精神,茶叶也精神。
生5:作者想让文章更美,让碧螺春更美。
……
师:嗯,非常棒。神采飞扬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这里将采茶姑娘写成神采飞扬,表现出了她们的精、气、神,让文章变得更美、更精神。
[案例分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新词“神采飞扬”,教师带领学生展开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断地去体会和揣摩作者描写时的心情和想法,去感觉这个词给文章带来的变化。在这样深刻的分析中,学生不断地自我探索和完善,对词语的理解更加深刻,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词语是语文教学的根基,没有有效的词语教学,就没有有效的语文教学。因此,在词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还原词汇的本真,让学生在“还本求真”中领悟词的真意和内涵。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