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前青少年心理的缺陷表现及教育方法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前青少年心理的缺陷表现及教育方法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变化,现代人类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而且这一现象最突出表现在中小学生及大学群体中。当务之急是如何开展健康的心理教育。教育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热爱集体,正视现实;自强自立,克服依赖心理障碍;培养学习兴趣,消除厌学情绪;学校、家庭和社会全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父母应时常与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改革评价方式,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习与考试焦虑,减少学习过程中的消极心理感受,不断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

【关键词】心理健康 标准要求 心理缺陷 心理教育方法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要求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1989年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由此可知,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诸多方面,当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概念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目前综合多数心理学家和医学家的观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如下要求:1. 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这是衡量心理健康最主要的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条件;2. 人格完整,意识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热爱生活,兴趣爱好广泛,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善于调节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性格、情感、行为等能符合其年龄特点;3. 乐于交流,善于结友。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结交知心朋友,与朋友沟通心灵,友好相处。面对矛盾和分歧,能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并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为;4. 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温度计,乐观能使人心情开朗。心境上保持相对的平衡,有稳定的情绪,就能在顺境中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在逆境中意志顽强,战胜困难;5. 有所追求,积极进取。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敢于面对现实。

二、当前我国青少年心理缺陷的表现

中国大陆17岁以下未成年人有3.4亿。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变化,现代人类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而且这一现象最突出在中小学生及大学群体中。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透露的数据显示,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指出,近十几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等社会因素导致儿童行为问题、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忘问题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心理和行为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屡有发生。吸烟、吸毒、酗酒、少女怀孕等现象的发生率也呈上升势头。最近我国曾对中小学生做过一项调查,出现考试焦虑占22.6%、担心发生可怕的事占6.1%、自责占37.4%、性格暴躁占18.7%、想自杀占14.3%。2004年10月10日《青年报》公布上海市儿科医院与上海教科院普教所的一项调查结果,在上海市250多名中小学生中竟有5.85%的人曾有过自杀计划,其中自杀未遂者达1.71%,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其中曾认真考虑过想法的人数也达到15.2%,但大多数人的父母却对此一无所知。

在通常情况下,心理平衡状态的破坏不超过人自身固有的自我平衡能力范围,这时的心理健康状态可以不被破坏,然而一旦超越了自我平衡能力的范围,人的心态和行为就会出现问题和紊乱,进而出现更多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期虽然心身发展较快,但此时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易形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现在有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或上网而不能自拔,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因交损友甚至走向吸毒、偷窃等违法犯罪之路。另外,具有行为问题(如行为、家庭内暴力、出走、自杀等)的青少年,通常遭到过太多的批评、指责,他们对成年人几乎都充满敌意和不信任,往往较难纠正。

对于大多数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这其中还不乏重点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压力常来源于他们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恰当的比较,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过分注重结果,而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整个社会、整个学校都在比较的氛围中,考试焦虑、厌学及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记忆力问题等,这些情况在期考、升学、高考、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父母关系发生突变等)时更为集中和突出。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自杀。

开展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也是现代青少年一种精神需要。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但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年轻人也大有其在。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一方面,他们要求独立,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缺乏信心,害怕挫折。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自尊心又极强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体中感到压抑感和孤独感,最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从以上种种表现说明,在青少年中开展健康的心理教育是当务之急。

三、当前青少年心理教育方法的探索

1. 热爱集体,正视现实。我们所面对的现实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人都要从现实生活的实际出发,不要从自己的喜怒哀乐出发去看待社会,更不能逃避现实。如果终日沉溺在空想和白日梦之中,就容易产生困扰、冲突和挫折。 增强心理承受,这是指面对挫折,能够驾驭,保持心理的正常状态。当然,适量的挫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这里的心理承受力是指在遇到不顺心的事,遭受较大挫折时,可以制止、避免行为失常的能力,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经受住来自环境的各种挑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能力。有些人耐挫折力不强,心理承受力太差,一遇到刺激和打击,就很容易造成心理苦恼,感到无法接受。如有些人自幼娇生惯养,受到过分溺爱保护,有求即应,一帆风顺,以致挫折经验不足。以后在生活中一遇到“风风雨雨”和“磕磕碰碰”,就表现出逃避或抗拒、攻击等反常行为,这就难以适应社会。因此,我们青少年应有意识地去经风雨、见世面,可以有意给自己出些难题,再自己去设法克服解决,从而积累战胜挫折的经验。 培养乐观,积极,幽默和热爱现实生活的情绪,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提高开展正常人际交往关系的能力,提高对人生各挫折的适应能力,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哲学。

2. 自强自立,克服依赖心理障碍。第一,要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的人格要求独立的思维能力;第二,要在生活中树立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第三,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第四,要树立榜样,向独立性强的人学习;第五,养成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在不断克服依赖心理的同时逐渐扩大自己的独立生活空间,努力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厌学情绪。厌学症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中学生患病率最高。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消极的强化推动作用。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多次努力却只获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败,又长时间受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他们在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和乏味感。逐渐形成学习无价值、自己是学不好的“差生”等观念,这些又会反馈到学习行为上,如此的恶性循环,很快就患上了厌学症。另有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上了中学后生活学习环境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从此一蹶不振,也容易患上厌学症。作为一名教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根治厌学症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转化差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如何有效地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呢?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改善环境,愉悦心境。要改变厌学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认识,首先就必须要改善他们所处的环境。一个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相互配合。社会的鼓励、家长的关怀、教师的重视、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厌学学生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对学习由厌恶感、恐惧感变为愉悦感、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环境中的生活、学习。第二,改变观念,接受自我。让厌学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变厌学为乐学重要一环。应认真地发现厌学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断强化,让他在前后比较中接受自我,认识到自己并非无可救药,而是能学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个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人,改变自己无能的观念。当然,对厌学学生的评价必须客观、中肯、善意,不能讽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绪。

4. 父母应时常与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父母与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父母可及时发现、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并以正确的方法给予引导,这对孩子的心身发育是有益的。父母应细心观察和研究自己的孩子,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发育特点,家庭教育就必须根据孩子心身发育特点来进行,否则会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甚至影响孩子的人格发育。父母要与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就应该掌握沟通的方法:如果自己的孩子性格外向,喜欢与父母交谈,父母就应解除自己的封闭状态,多听孩子的讲话,每天全家要有一段交谈时间,相互倾诉自己的心声,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并信任父母,当孩子遇到难以排除的问题就可以及时在家中谈出,父母可及时帮助孩子解决。 如父母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在生活中遇到苦恼之事,可平心静气地与孩子讲述,让孩子懂得父母的难处,产生为父母分忧的念头,父母应对孩子能理解父母和为父母分忧的愿望表示欣赏,可与孩子一起分析、想办法、出主意,采纳他们有价值的建议,这样孩子就会感到父母十分尊重自己,更感到自己长大了,同时又使孩子学习到了待人处事的正确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长;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父母应主动地与孩子交谈,如让孩子谈谈学校的生活鼓励孩子对某一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孩子说出自己的观点时,父母应予以赞扬。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时也不要批评孩子,要耐心地与孩子交换看法,统一认识,这样孩子就能逐渐地愿意与父母交谈;父母与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时,还要掌握孩子的心理脉搏,分析孩子的现状,孩子的心理及性格特点,平时多鼓励孩子养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遇到任何事情要有主见,能把握分寸,掌握正确的处事方法,不要过多的依靠父母。如孩子做事不周、欠恰当,父母不应指责、挖苦孩子,应坐下来与孩子交谈,统一看法,只有这样才更加有利于与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