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煎饼大王张兴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煎饼大王张兴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都市里成千上万的早餐摊点的小贩们,他们基本上都是靠卖米粉、煎饼、包子、油条、豆浆、稀饭等来养家糊口,没有人敢于要在自己经营的品种上做成全国的老大,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然而,有个叫张兴冬的下岗职工,却有这个胆量,有这份能耐,做了中国的煎饼大王

张兴冬原是辽宁抚顺市一家国有企业的职工,1997年底因企业经营陷入困境而下岗,当时张兴冬只有26岁。这么年轻就下了岗,这对张兴冬来说是很痛苦的事情。1998年6月,迫于生计,张兴冬和妻子一起在一个小区里开了一个小百货摊,靠卖各种小百货养家糊口。

张兴冬夫妻俩辛辛苦苦整整干了一年时间,赚下了2万块钱。对此,张兴冬觉得这样赚钱太慢,必须要另谋他计才行。当张兴冬在思考该做什么生意好时,他发现自己小摊附近有一家冯氏煎饼店,生意出奇的好,买煎饼的人有时甚至要排队等候。张兴冬暗自思忖,如果自己在另外一个地方也开一家这样的煎饼店,那该多好呀。

说干就干。张兴冬买来了电磨、平底锅、面粉、食用油等,开始了自己试制煎饼。俗话说看事容易做事难,张兴冬做出的煎饼不仅是口味差,缺乏嚼劲,而且外观形状也不好看。开始张兴冬以为是技术不到家,于是便埋头在家苦练做煎饼,谁知一连做了两个多月,煎饼却一直没有做成功。没辙只好去冯氏煎饼店拜师学艺。可是冯氏煎饼店根本就不收他这个学徒,原因就是怕教会了学徒丢了师傅自己的饭碗。不过张兴冬并没有就此放弃,他经过打听得知,煎饼的发源地并不在辽宁,而是远在山东。他想,要学就学正宗的煎饼做法,保持传统的风味。

为了学习煎饼技术,1998年10月,张兴冬一人来到了济南。找到一家简易旅社住下后,他就开始在大街小巷到处寻找制作煎饼的店子。山东果然是煎饼之乡,张兴冬找到了好多做煎饼的店子。他每到一家煎饼店,都要细心品尝人家煎饼的滋味。他发现在煎饼的故乡,每个煎饼店的煎饼口味都是不同的。在济南的走访中,一些煎饼店的老板告诉张兴冬,真正的煎饼发源之地还不在济南,而是荷泽。张兴冬证实这一情况后,立马赶赴荷泽去学习正宗的煎饼技术。来到荷泽后,张兴冬终于搞清楚了,荷泽的刘记煎饼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老字号煎饼店。为了学到传统的煎饼技术,张兴冬参加了一个“六姐妹煎饼”培训班。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张兴冬掌握了制作煎饼的全部技术。

回到抚顺后,张兴冬马上拿出了家里仅有的8000余元资金,租了两间民房,请了几位帮工,开办起了一个“刘记煎饼铺”。1999年4月8日,这个张兴冬认为是最吉利的日子,煎饼铺正式开张了。开张伊始,生意还算不错,每天都有不少顾客前来购买煎饼。虽然生意不错,但仅是靠些零售生意,而无大的买卖,所以,每天的利润额也就不过只有100多元。张兴冬又开始不安份起来,他想着如何把自己的煎饼打进超市和各大商场去就好了。

为了实施将产品打入超市中去,张兴冬特制了一批煎饼,分别投放到了几个超市进行代销。过了几天,人家超市打来电话,张兴冬以为是叫他去结帐的,谁知,人家是让他尽快把发霉的煎饼拉回去。原来是他的煎饼在超市放了两天后就开始发霉变质了。张兴冬跑去一看,果然自己的煎饼全都长绿毛了,顿时他心里都凉了半截,投入的这几千块钱就这么打了水漂。

事后张兴冬总结出了煎饼长毛变质的原因是保质期太短。如何延长煎饼的保质期是个重要的难题了。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张兴冬走访了济南的一位食品专家。人家告诉他,煎饼要想保持较长时间,有一个办法就是添加防腐剂;但是这会影响煎饼的口感和味道,而且还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要想煎饼保持时间长一点,又不添加防腐剂,那么就只有在原料酸碱度的合理配比上想办法。听到这位食品专家的这一番话后,张兴冬便奔赴北京、上海等地图书馆,查找煎饼保质的科学方法。然而,他几乎查遍了所的有资料后才知道,煎饼保质期竟然是一个空白的领域。看来只有按那个食品专家的理论,在原料的酸碱度的合理搭配上去摸索了。张兴冬决定自己来解决煎饼保质这一难题。

张兴冬买回了一大堆的瓷杯、过滤纸、试剂纸等器具,开始了他的煎饼保质科学试验。他把每一种不同配方的煎饼放在不同的袋子里,并标明配比情况和日期。然后分别放置在潮湿地、太阳曝晒地、冰箱里,最后再取出试看煎饼到底保质了多少天。经过3个多月的反复试验,张兴冬终于寻觅到了一套延长煎饼保质期的办法。就是在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的情况下,正常状态煎饼可以保质长达45天。张兴冬没有想到的是,他创下了我国煎饼保质期的新记录。经辽宁省技术监督局鉴定,张兴冬的煎饼完全达到了绿色食品的要求。

煎饼保质期试验的成功,令张兴冬大为振奋。于是,他把自己的刘氏煎饼铺改成了抚顺市新抚刘记食品厂,并请人设计了刘氏商标。正当张兴冬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意外的火灾将他的厂子给烧了。悲伤之余,一个朋友说愿意和他合伙再干。这个朋友投资10万,并以一台货车一起入股;张兴冬也通过各种途径筹集到了20万元资金。很快煎饼厂又重新开始运转起来。

不过,此后煎饼厂经营就一直不太顺利。2000年春节时,张兴冬信心爆棚地将一车煎饼送至抚顺和沈阳的各大超市,想狠狠地赚上一笔。然而,他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春节来临,人们都忙于购置年货,对他的煎饼无暇顾及。结果煎饼卖不出去,最后低价处理了。这一单生意就损失过万元。俗话说屋漏偏遭连夜雨。没多久,张兴冬的哥哥去乡下收购小米,不料却被人做了手脚,以次充好。为了不影响煎饼质量,只好把这批小米低价处理了,然后再加钱去收购优质小米。这一买一卖再又买回来,损失了2万以上。接下来更要命的是,张兴冬手下的一个业务员不小心又被人骗去了数万元货款。一连串的打击,让张兴冬欲哭无泪。

就在煎饼厂几近要关门之时,张兴冬的一些老客户主动把筹集到的8万块钱交到他的手上,让他重新把煎饼做下去。此举令张兴冬感动万分,他更坚信了自己的煎饼绝对是大有前途的。为了不辜负老客户们的一片苦心,张兴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煎饼厂的工作。他亲自下乡去收购优质小米、黑米、黄豆、芝麻等原料。为了扩大煎饼的销路,拓展更大的市场,张兴冬又研究开发出了大米煎饼、黑米煎饼、香米煎饼、高粱煎饼等一系列产品。果然新产品投放市场后,经营形势一下子得到了飞跃。煎饼不光是在东北地区成为畅销货,而且还逐渐打入了全国各地的市场。当销售突飞猛进地增长时,张兴冬开始狠抓厂子的内部管理。在降低成本,节约原材料,提高产品优质率上,张兴冬把工人的月薪改为周薪,并将薪水与产品合格率挂起钩来。这样一来,不仅是工人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而且产品合格率优质率也大幅增长,厂子的效益也直线上升。

2004年春节后,张兴冬又投资了60万元,在抚顺市郊区购买了10亩土地,开始建设新厂区。如今,张兴冬的“刘记”煎饼已闻名全国,年销售收入超过了2000万元。已成为煎饼大王的张兴冬,心中有一个愿望:就是要把自己的煎饼卖到全国所有的超市和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