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周密风俗词的写实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周密风俗词的写实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周密是宋末一大词家,其词作囊括了多种题材与内容,其中他的风俗词是一大特色,以风俗词中的节序词为代表,极具写实性,几乎可以当作笔记小品文来读,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浙东南社会风俗的画卷。

【关键词】周密;风俗词;写实性

个人的生活总是会打上时代的烙印,随着宋代都市经济的高度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追求现世享受的市民意识大大增强,身处这一历史背景,宋朝的文人雅士也受其影响,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风俗题材成为文人的创作热点,表现在各种艺术领域内:宋诗盛行描写社会风俗了,南宋诗尤其如此;风俗画在宋代熠熠生辉,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素有“天下第一图”的美称;宋代的风俗志也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如孟元老撰写的风俗志《东京梦华录》、吴自牧撰写的《梦梁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等,词作为有宋一代的代表文学样式,也受这股风气影响,如张炎的《词源》还特别有“节序”一节(描写节令时序的词也作为风俗词的一种)。南宋庆元以前民间书坊编集《草堂诗馀》一书中,有“节序”一类,并且在这一类下又分元宵、寒食、清明、端午等十个子目。

宋末词坛名家周密也受这股风气影响,他对浙东、浙西的社会风俗非常熟悉,于是便把风俗真实地写入词中,“以风俗为词”,又因他长于史述,所以他的风俗词较于其他词家更具写实性,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对于这一点,王鹏运在《草窗词跋》曰: “商之古微,古微以草窗著籍弁阳,又词中多吴兴掌故,遂欣然从事,往复商榷,逾月而书成。”古微是朱祖谋的字,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周密号草窗,著籍弁阳,弁阳属于吴兴,朱祖谋在校勘周密词时便发现他的词中多吴兴掌故,既有掌故,可见他的风俗词具有一定的写实性,下面以他的节序词为代表试论之:

一、元宵词

周密叙写元宵佳节的词作有多首,如《探春慢.修门度岁,和友人韵》篇如下:

彩胜宜春,翠盘消夜,客里暗惊时候。翦燕心情,呼卢笑语,景物总成怀旧。愁鬓妒垂柳,怪稚眼、渐浓如豆。尽教宽尽春衫,毕竟为谁消瘦?

梅浪半空如绣,便管领芳菲,忍孤诗酒。映烛占花,临窗卜镜,还念嫩寒宫袖。箫鼓动春城,竞点缀、玉梅金柳。厮勾元宵,灯前共谁携手?

“勾”为句之俗字,宋人方言,用现在的话就是“渐近”。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但是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铺叙风俗,渲染了“时序风物之盛,人家宴乐之同”的繁华景象,词中写到士人元宵宴乐狂欢,剪燕呼卢,箫鼓动城等活动场面,还记载了元宵节的各种节令用品:夜蛾、彩胜、翠盘、梅浪、玉梅、金柳等等,这些都不是作者臆想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的风俗,这在风俗志中可以得到证实,周密所撰风俗志《武林旧事》卷二描写元夕:“终夕天街鼓吹不绝,都民士女,罗绮如云,盖无夕不然也。至五夜,则京尹乘小提轿,诸舞队次第簇拥前后,连亘十余里,锦绣填委,箫鼓振作,耳目不暇给......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蝉貂袖宋刻‘貉袖’、项帕,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游手浮浪辈,则以白纸为大蝉,谓之‘夜蛾’。又以枣肉炭屑为丸,系以铁丝燃之,名‘火杨梅’。”周密的风俗志直可以当作他的词作的注解,两者几乎同题而作,彰显其风俗词的写实性。再如他的另一首有名的元宵词:《月边娇.元夕怀旧》:

酥雨烘晴,早柳盼颦娇,兰芽愁醒。九街月淡,千门夜暖,十里宝光花影。尘凝步袜,送艳笑、争夸轻俊。笙箫迎晓,翠幕卷、天香宫粉。

少年紫曲疏狂,絮花踪迹,夜蛾心性。戏丛围锦,灯帘转玉,拚却舞勾歌引。前欢谩省,又辇路、东风吹鬓。醺醺倚醉,任夜深春冷。

如上首词一样,本首词也是用大篇幅叙写临安元夕佳节的活动景象和风俗景物,最后才抒发怀旧之情,写法类似。如“九街月淡,千门夜暖,十里宝光花影”写的是元夕观灯的盛大场面,元宵节亦称“灯节”,因为元宵之时,市民有看灯的习俗,周密用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将这一习俗记录在他的词作中,他的风俗志《武《武林旧事》卷二有“一入新正,灯火日盛,……前后设玉栅帘,宝光花影,不可正视”,写的就是灯火盛大的场面;词中“戏丛围锦,灯帘转玉,拚却舞勾歌引”与《武林旧事》中“其下为大露台,百艺群工,竞呈奇伎。内人及小黄门百余,皆巾裹翠蛾,效街坊清乐傀儡,缭绕于灯月之下”相互补充,这也反映出宋代民间艺术的发达,有所谓“勾栏瓦舍”专门的表演场地。通过周密的这两首词我们一睹了南宋都城临安元宵节时的种种习俗活动和节日物品,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二、寒食词

在周密众多的风俗词中,《曲游春》可算是代表之作,即使在浩瀚的全宋词中,它也可与任何一篇同类作品相媲美,因为它不独有文学的艺术价值,还有史料价值,赏析如下:

禁苑东风外,暖丝晴絮,春思如织。燕约莺期,恼芳情偏在,翠深红隙。漠漠香尘隔。沸十里、乱丝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

柳陌,新烟凝碧,映帘底宫眉,堤上游勒。轻暝笼寒,怕梨云梦冷,杏香愁幂。歌管酬寒食。奈蝶怨、良宵岑寂。正满湖、碎月摇花,怎生去得?

这首词描写了都人士女寒食节游西湖的盛况,由此我们可知当日寒食之时,杭州市民有游西湖的习俗,并且游湖还是有讲究的,即次第顺序是由外湖到里湖,此词的妙处在于“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简单三句就形象地写出了这种游湖习俗,《武林旧事》证实了这一点“若游之次第,则先南而后北,至午则尽入西泠桥里湖,其外几无一舸也。弁阳老人有词云: ‘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盖纪实也。”弁阳老人是周密的号,“纪实”,即写实性,周密自己就认为词中三句是写实的,所以他在纪实的风俗志中强调这一点。对于这三句,施岳极为赞赏,只因“能道人之所未云”。通过这首词,我们窥见了当日临安市民寒食游湖的习俗。

三、端午词

周密的风俗词丰富而详实,包括叙写端午节的词作,在词中展现了宋代的节令风俗,如他的《大圣乐.次施中山蒲节韵》词:

人间午迟漏永,看双燕将雏穿藻井。喜玉壶无暑,凉涵荷气,波摇帘影。画舸西湖浑如旧,又菰冷蒲香惊梦醒。归舟晚,听谁家、紫箫声近。

这首词写的就是端午节,因为端午节门上要插菖蒲,所以又被称为菖蒲节,这首词是以乐景写哀情,表达的是词人只身客居临安的伤感与惆怅之情,但在其描写的热闹的端午节背景中客观展现了一些端午节的习俗,如“画舸西湖浑如旧”临安的端午风俗要出城聚游西湖,泛舟避暑;“归舟晚,听谁家、紫箫声近”写出了节日西湖所特有的萧鼓动城的景事,《武林旧事》卷三记载“歌欢萧鼓之声,振动远近,其盛可以想见”,可以为证;“又菰冷蒲香惊梦醒”写到端午节的节日用品“菰”,在古代,人们用“孤叶裹黍”做成“角黍”,也会买来菖蒲挂在门上以驱邪避害,吴自牧的《梦梁录》卷三载:“杭都风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榴、蒲叶、伏道,又并市茭、粽、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可以为证。这首风俗词展现了端午节的习俗景象。

总之,参读周密或者其他人的纪实风俗志,周密的很多风俗词,尤其是节序词,具有写实性,为我们再现了一幅幅节日繁华景象的画卷,他的风俗词兼具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这大大提高了词的表现范围。

【参考文献】

[1]周密撰,邓乔彬校点.洲渔笛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周密.武林旧事[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金启华,萧鹏.周密及其词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1993.

[4]张炎.词源(卷下)[A]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5.

[5]黄杰.宋词与民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6]操瑞文.论周密以笔记为词现象[J].中国韵文学刊,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