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华桥的前世今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华桥的前世今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说起新华桥,那是颇有些历史了,不说千年,六七百年的历史当可追溯。单看它的七八个名称,就是其它桥所不能望其项背的:“塌水桥”、“吴公桥”、“赵公桥”、“万寿桥”、“福寿桥”、“中正桥”、“长征桥”等等不一而足。

“吴公桥”之名是清代便有的,百年前写就的《遵义景致诗》道“吴桥夜月真好看”便是指此。说到“吴桥夜月”也实在要百年前的遵义人才能领略得到,何以故,今天的新华桥宏阔高大,灯火通明,什么样的夜月也显不出韵味来,更谈不上好看了。

可以想象得到,百年前的遵义,四野寥廓,晚来有点灯火也是稀落蒙,桥临东门城楼(今红花岗步行街口处),桥低楼高,登城远眺,月色之下,自然是夜月吴桥相映,别具一番情致。今天,吴桥夜月是领略不到了,但追溯一下新华桥的历史也是饶有兴味的事情。

道光年间,新华桥称万寿桥,据《遵义府志》载:“万寿桥在治东门外,名塌水桥。”明末平播后,只有石板平桥,因为工简桥陋,往往一遇大水便被冲毁,桥时毁时修、时通时绝给两地交通带来极大不便。康熙六年(公元1667),在总兵吴之茂主持下,地方文武官员捐俸倡修。

文武官员捐款建桥,使桥的规模档次得到提高,终于建成一座与两岸持平的高桥,因为此桥是新旧两城必经之途,人烟稠密,桥两侧还建起房屋,让商户经营贮货。不过因财力有限,桥也没法建成百年工程,时间久了,终究不耐大水冲击,再度毁圮。二十年后,一个来自吴地的僧人照彻感于此事,辗转奔走、四处劝募建桥资金。在当地官绅大力支持下,总算募集到了足够款项再度建桥。这次建桥花了三年时间,新桥建成,不仅比以往更宏阔,也更加坚固了。

那年月,一座桥的建成也算是遵义的大事,值得书之竹帛的,清初遵义文化代表人物“一罗三李”之首罗兆代县令撰写的《福寿桥记》铭曰:“天遣玉龙,跨城之东,飞凤峙左,峨峨泮宫。凤挟龙翔,山水互雄,五年龙僵,凤盼长空。龙今复起,怒鬣杨风,凤羽云张,上摩青穹。霞蒸白田,岭蔚花红,于斯万年,维龙之功。”

到光绪三年(公无1877),遵义知县周庆芝提议各界捐款改修,新修之桥在原桥基础上增高了三尺多,桥侧砌上石栏,同时增加了石雕蛟龙及石狮铁牛等物,以镇魇水怪。石雕之龙居于桥的中部,“矫首迎水而张吻,尾拖下流”,桥东铸铁牛二只,桥西刻石狮二只。至今二铁牛仍在,移到遵义公园门口。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内迁机关、学校及人员激增,交通更显拥挤,此桥的改造修缮便成当务之急。这次是将桥中间较完整的石料取出,换掉桥边人走车辗破损残缺的石板。经加高桥墩、加固桥基维修后的大桥面目一新,适逢是年(1937)为五十大寿,于是更名中正桥。

建国后,政府将中正桥更名为新华桥,并对新华桥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整修,整个新华桥桥基为本城特有的红砂岩凿成砌就。1955年改建时,扩大桥孔,增加通水能力,将原有的12孔改为9孔,同时增高桥面高度,将桥升高1米,加宽8米,桥长52 米,高7米,车行道宽10 米,人行道各宽3 米。

新华桥的名字被叫至1966年,时新华桥更名为长征桥,直到1981年后,新华桥才恢复旧名。

建国六十年来,多次洪水暴涨,甚至有时封闭桥洞、漫过桥面,但新华桥有惊无险,安然度汛,虽经多次维修,并对局部修葺装饰,但大体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