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有效进行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有效进行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2012年高考复习正在紧张进行中,怎么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合理地进行语文复习,这是老师和学生都非常关切的问题。本文对如何有效进行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这一问题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第二轮复习 复习规划

2012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战正酣,基础知识及能力训练即将结束,有必要提前对第二轮复习进行安排、规划,以便有效进行复习。新的考试大纲虽未颁布,但长期从事高三复习指导的经验告诉我们:即将面临的新一轮高考考查的基本面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一些大的板块依旧会延续2011年的高考。因此,根据前几年的考纲作出第二轮的复习规划是符合实际的。对于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和安排。

一、文言文复习

(一)树立整体把握文本的意识。高考考查的文言文大都是人物传记。对人物传记应该弄清楚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文章对这个人物如何评价。有时,作者的好恶隐含在平实而客观的叙述中,要求考生披文入情,深入揣摩。第二个问题,人物经历了几个阶段,做了几件事,到了几个地方做官、做事。一个是分层,一个是把握人物性格。

(二)解题按照倒读法。利用倒数一、二题的选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文言文阅读中考题和文章的内容有时候是相互解释的关系,所以充分利用选项条件,将其复原到原文中,也能正确解题。

(三)遵循翻译原则按照翻译标准做好文言翻译试题。对专有名词和特殊句式进行准确辨析,把握得分点。

二、古诗词鉴赏

(一)积累文体知识,学会“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这是作家成熟的标志,也是诗人的审美理想与追求的体现。掌握了诗人的生平和风格,就可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所谓“论世”就是了解作家的时代风貌,如果掌握了时代风貌,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也就基本把握住了。

孟子说:“诵其书,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拿到一首诗词,要先弄清楚作者及其所在时代的特征。高考试题往往标明作者或者在注解中明示,由作者我们可以推想到那个时代及其特征。

(二)从宏观上把握整首诗词的思想意蕴和感情基调。

(三)注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解析它们的深层含义和隐含信息。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集中流露作者的情感体验。关键词句是理解诗歌内容的切入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关键是“花落去”、“燕归来”,以此表达伤春、惜春之情。此外,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含蓄,诗人不直言伤秋,而是说“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因此,必须透过诗歌语言的表层意思把握其表达的隐含之意。

(四)提高鉴赏能力,工夫得下在平时。平时要多看诗词鉴赏性的文章,并对文章进行鉴赏。

三、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费时费力见效慢,是同学们作文的共同感受。因而,有的同学对高考作文训练不以为然,认为平时写不写作文无所谓,到时临场发挥就行;有的同学则抄佳作背范文,企图到时候“修修补补”侥幸过关;更有甚者,在做综合训练题时,只做基础知识题和阅读题,不写作文。这些做法,都是不足取的。其实,只要冷静下来,做一些必要的训练,讲究一些策略,高考作文就可以上一个台阶。

(一)做一些审题、立意的训练。

审准题意就是要对作文试题上的材料、提示语、话题和写作要求各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全面确切地理解文题的所有含义。有两种较实用的立意方法。

1.化大为小。可以围绕材料,多提一些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我们的写作思路会越来越明确,愈来愈深入,较小的写作切入口就形成了。2010年作文“中国人读书调查”这个话题,我们也可以围绕“读书”来提问:读纸质媒体的人越来越少,而网络阅读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呢?是人们真的不喜欢读书了吗?显然不是,不然怎么网络阅读的人越来越多呢?这里面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们不喜欢读纸质的书吗?看来是,但为什么呢?人们为什么喜欢网络书?网上阅读的利弊是什么?衡量读书的标准是什么?造成读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时展到今天,书的概念是否应该有所变化?将书的外延放宽泛点是否有利于读书?商品经济的今天,究竟怎样来看待读书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可以让我们理清一些观念,澄清一些认识的误区,认识到读书对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文的主题也就确定了。

2.化小为大法。在原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延伸,开掘出一个带有普遍道理的命题。

(二)透过现象看本质,加强立意创新训练。

文章最忌随人后,新识卓见自然在。四平八稳、循规蹈矩的作文固然无可厚非,但充满个性、富有新意的文章更耐人品读。我们在加强审题准确训练的同时,还要注意立意的创新训练。因为审题的准确并不一定等于立论的深刻。所谓深刻,是指开掘要深,内涵丰富。深刻的分析,来自于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在备考中,我们要随时注意引导、启发、鼓励自己通过多向思维、求异思维来拓展思路,从一个问题,一个材料的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然后从诸多角度比较中找出自己感悟最深,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角度去写。

(三)加强材料储备,建立资源宝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时,我们感到最困难是看到题目找不到合适的材料,于是胡编乱造、无病,结果下笔千言,给人的感觉是废话连篇。造成问题的原因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加强材料储备。

1.准备一个素材本,分类梳理。高考题目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却是“年年岁岁花相似”。我们在准备材料时,可以通过分类梳理的方式,以不变应万变。如我们可以以“为人处世、求知成事、奋斗奉献、生存发展、经世济民”等序列分类,也可以“成长体验、理想信念、环境生存、人生素养、传统美德、开放交流、文化教育、科学思维”等序列分类。在整理之后,最好从不同侧面对材料进行分析,这样不仅平时作文训练时可以顺利引用,而且可为考场拼搏提供取之不尽的资源,更可节约写作时间。

2.注重教材,多读多思。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层出不穷的材料宝库: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事迹……以《勾践灭吴》为例,可用来阐释“得民心者得天下”“仁者无敌”“忍辱负重,能屈能伸,坚韧不拔”“勇于反省,自强不息”,也可用来阐释“什么时候都不能置人格尊严于不顾”“不能为了报仇,置他人性命于不顾”“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等等。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和“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可以借助苏轼的《石钟山记》“余常疑之”、“余尤疑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想到坚持调查验证以取舍别人的意见。

3.专题性的阅读积累。专题性的积累,可以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丰富的信息,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热点”和“亮点”,“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及一些优美的句子,名言警句等的积累。

4.关注时代生活,拓宽视野广泛阅读。新鲜的有着时代的脉搏在跳动的内容和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的材料。现在的高考作文开放性强,选材范围很大,从现实生活落笔,既得心应手,又内容鲜活。因此,我们还要将视野投向时代,投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