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南区冬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南区冬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为考查西南冬麦区新近育成小麦新品种在四川省南部丘陵区种植的丰产性、抗逆性等特征,筛选出适合当地推广的优良冬小麦品种,试验以四川、重庆、云南、贵州4个省市新近育成的14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试验结果表明,川麦43、川麦42、内麦836、绵麦185、内麦9号以及川麦59在四川省南部丘陵区种植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等适应性特征。

关键词 小麦;品种;丰产性;抗病性;西南区

中图分类号 S512.1+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070-02

西南冬麦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4个省市)近年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30万hm2左右,是我国继黄淮海、长江中下游之后的第三大优势产区[1-2]。四川省南部丘陵区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hm2,主要以旱地套作麦为主,大面积产量维持在3 750~4 500 kg/hm2。由于四川、重庆、云南、贵州4个省市地域范围广,各地选育的小麦品种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因此,有必要进行品比试验,以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具四川省南部丘陵区代表的内江市农科院科研用坡台土,东经105°3′,北纬29°35′,海拔352 m。土壤类型为沱江流域灰棕新积土,质地砂壤。该地四周空旷、土壤肥力中等偏上且分布均匀,前作为玉米。试验地先机器旋耕后再人工平整,整地质量较好。

1.2 试验材料

参试冬小麦品种为长江上游冬麦区新近审定的品种,其中四川省11个,重庆、云南、贵州3个地点各1个(表1)。供试肥料为尿素(N 46%)、粒状磷肥(P2O5 12%)、氯化钾(K2O 60%)。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4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间走道0.4 m,重复间走道0.5 m,小区面积13.34 m2,四周设保护行1.0 m以上。

1.4 试验实施

播种采用挖窝点播,规格为20 cm×17 cm,每小区400窝,用种量按基本苗及实测发芽率称量到区。种植时间为2011年11月上旬,12月上旬按基本苗200万根/hm2进行匀苗、补苗。施肥方法:粒状磷肥、氯化钾和尿素(总量的60%)于旋耕时混合撒施,剩余40%氮肥于拔节时作追肥。生育期除草、灌溉、防虫各1次,2012年2月下旬追施尿素75.0 kg/hm2作拔节肥,5月上旬收获前对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等进行调查,收获后各小区实收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群体结构及理论产量比较

14个参试品种的基本苗都控制在200万根/hm2左右。但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的群体结构及产量差异较大,反应出不同品种在四川省南部丘陵区种植的适应性有较大差异。参试品种最高苗变幅在474.73万~730.46万根/hm2,以良麦4号最低,绵麦37最高。有效穗数在293.99万~425.98万穗/hm2,以云麦53最低,绵麦185最高。穗粒数变幅在39.6~45.2粒,以川麦43最低,绵麦45最高。千粒重变幅在43.6~53.4 g,渝麦12最低,内麦836最高。理论产量(有效穗、千粒重和穗粒数三者的乘积÷100[3])变幅在6 371.38~7 977.95 kg/hm2,黔麦16最低,川麦43最高。实测产量变幅在6 170.69~7 866.81 kg/hm2,以云麦53最低,川麦43为最高。

孙兵须[4]以邢麦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小麦主要相关性状对产量贡献力的大小关系。认为有效穗数对小麦产量贡献力较大,属于优势项;穗粒数和千粒重对小麦产量贡献力次之,属于次优势项。本试验中,绵麦185有效穗数最高,达 425.98万穗/hm2,绵麦45穗粒数最高,达45.2粒,但其理论产量并非最高,实测产量也不是最高。相反,川麦43穗粒数最低但理论产量最高,达7 977.95 kg/hm2,实测产量也达到最高,为7 866.81 kg/hm2。试验结果表明:四川南部丘陵区由于受寡照、生育期短等生态因子限制,单纯靠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来提高单产很难。但通过有效穗数、穗粒数、穗粒数三者间协同化提高来实现小麦单产增加是可能的。本试验中川麦43虽穗粒数低,但有效穗数、千粒重相对较高,足以弥补穗粒数低带来的不利影响,故其理论产量和实测产量均为最高。这与陈华萍等[5]的观点相似,即小麦高产品种选育时,宜选择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高的相对较高的小麦品种,不片面追求极多穗、大穗、大粒,而是追求三者协调发展。品种间进行丰产性筛选应以实测产量为准,适当参考理论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

2.2 不同品种抗病性调查情况

本试验小麦生育期内,条锈病和白粉病发病很轻,仅渝麦12、绵麦1403发现少量条锈病,赤霉病发生也较轻(表3)。所有参试品种(系)均无倒伏,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小。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川麦43:实测产量7 866.81 kg/hm2,居试验第1位。其全生育期176 d,株高87 cm,穗层整齐,穗圆锥型,长芒、白壳、红粒、粉质、籽粒饱满,有效穗数409.48万穗/hm2,穗粒数39.6粒,千粒重49.2 g,该品种后期灌浆较快,丰产性较好,未发现条锈病、白粉病及赤霉病。川麦42:实测产量7 642.12 kg/hm2,居试验第2位。其全生育期173 d,株高94 cm,穗层整齐,穗长锥型,长芒、白壳、红粒、粉质、籽粒饱满,有效穗数380.98万穗/hm2,穗粒数41.3粒,千粒重50.0 g,该品种后期灌浆快,丰产性较好,未发现条锈病、白粉病及赤霉病。内麦836:实测产量7 477.13 kg/hm2,居试验第3位。其全生育期172 d,株高81 cm,穗层整齐,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角质、籽粒饱满,有效穗数338.98万穗/hm2,穗粒数43.6粒,千粒重53.4 g,该品种后期灌浆快,丰产性较好,未发现条锈病、白粉病及赤霉病。绵麦185:实测产量7 350.68 kg/hm2,居试验第4位。其全生育期173 d,株高77 cm,穗层较整齐,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红粒、粉质、籽粒饱满,有效穗数425.98万穗/hm2,穗粒数41.4粒,千粒重43.7 g,该品种后期灌浆较快,丰产性较好,未发现条锈病、白粉病,轻感赤霉病。内麦9号:产量7 339.58 kg/hm2,居试验第5位。其全生育期172 d,株高88 cm,穗层整齐,穗棒型,长芒、白壳、白粒、角质、籽粒中等饱满,有效穗数343.48万穗/hm2,穗粒数43.8粒,千粒重52.5 g,该品种后期灌浆较快,丰产性好,未发现条锈病,白粉病及赤霉病。

小麦生育期内气候条件对小麦生产较为不利[6]。播种时遭遇罕见的连绵阴雨天气,致使播种期推迟7 d;播种时土壤墒情好,出苗比较整齐。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1.0 ℃,其中2月偏低1.7 ℃,该阶段降水量偏多32.7 mm,日照时数偏少139.3 h,低温持续时间较长,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导致小麦生育进程推迟,有一定旺长,抽穗期较常年推迟。4月中下旬气温偏高1.9 ℃,降水略偏少,造成高温逼熟现象,对千粒重及产量有较大负面影响。

4 参考文献

[1] 汤永禄,李朝苏,余秀芳,等.西南旱地套作小麦带式机播技术组装与示范效果[J].耕作与栽培,2010(4):60-61.

[2] 莫太相,李朝苏,汤永禄,等.西南旱地小麦机播技术适应性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5):33-34.

[3] 王相权,黄辉跃,唐建,等.不同施氮量及种植密度对四川丘陵区冬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J].种子科技,2010,28(12):25-27.

[4] 孙兵须.邢麦6号产量优势分析及栽培措施[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4):65-67.

[5] 陈华萍,魏育明,王照丽,等.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5):791-795.

[6] 王博,马兴武.宁南山区冬小麦生长初期气象条件分析[J].农家致富之友,2012(2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