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圣子”与“圣女”的博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圣子”与“圣女”的博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日常的地理课教学中,关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学生大多不能把握,随着人们对天气和气候的关注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两种现象充满兴趣。

“沃克环流”由英国气象学家沃克在20世纪20年代首先发现,是热带太平洋上空大气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它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成为赤道信风的一部分,当信风到达西太平洋时,受到较暖洋面的影响而上升再向东运行,如此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流。它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面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纬圈热力环流。

“沃克环流”对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调节有重要作用。如果东太平洋的洋面温度升高,就会产生较暖而且湿润的上升气流,削弱“沃克环流”,同时美洲中部一带气温会上升、暴雨成灾,这就是著名的“厄尔尼诺”现象。但当沃克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产生“拉尼娜”现象。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到三年。

一、 “圣子”——厄尔尼诺现象

正常情况下,受盛行信风的影响,赤道表层暖水向西太平洋输送堆积,使西太平洋的表面温度超过28°C,给东南亚带来了温暖湿润的气候。而东太平洋在离岸风的作用下,表层海水离岸漂流,下层冷水上涌,导致这里洋面温度比较低。大气环流的结果使沿岸地区干旱少雨,出现大片沙漠,如秘鲁境内的阿塔卡马沙漠。

厄尔尼诺(ELNino)在西班牙语中是“圣子”之意,是指南美洲西海岸赤道附近(约北纬4°至南纬4°,西经150°至西经90°之间)幅度数千千米寒流区的海水表层温度在圣诞节前后异常升高的现象,它就像一口“暖池”,通过表层温度的变化对大气加热进而给各地的天气带来变化,使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这种现象一般每4~7年发生一次,持续时间为半年到一年半。与一般情况相反,厄尔尼诺出现时,信风势力减弱甚至信风方向发生反转,西太平洋的表面温度超过28°C的海水向东流动,这种反转影响了东太平洋表层海水的温度、大气状况以及经过此地的气团,使得东太平洋沿岸地区暴雨频繁而东南亚气候干旱,甚至出现严重的旱灾。由于温暖的海水缺少氧气、营养和浮游生物,使这一带的鱼类大量减少。有证据表明,海洋生物减少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从而使温室效应更加严重。

从左图中可以看出厄尔尼诺年时东西太平洋的气压出现逆转,东低西高,因此也就造成东雨西干。其主要危害有:一是引起海洋生态演变。温暖的海水“杀死”鱼类赖以生存的浮游生物,会造成秘鲁沿岸的海鱼、海鸟等大量死亡或迁徙,海洋渔业严重受损;二是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洪水泛滥,引起澳大利亚、印度和非洲等地出现旱灾,农业减产。厄瓜多尔、秘鲁、加利福尼亚的人则认为厄尔尼诺会带来暴风雨,然后引发严重洪水和泥石流。

厄尔尼诺发生时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为:

1.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2.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1997年强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北方的干旱和高温十分明显。

3.当副热带高压偏弱时,位于副高西北边缘的夏季风气流也会偏弱,使得夏季风在盛夏时分依旧与南下的冷空气(冬季风)交汇于江淮一线,使得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成灾;而江南和华南地区,由于长时间受到副高影响,出现大面积伏旱。东北地区,由于冷空气势力比正常年份强使得其不断南下影响东北,造成东北夏季气温要比正常年份要低,出现夏季低温冷害,而河套地区位于季风区边缘,夏季风势力弱时,这些地区便受单一的冬季风控制,气候干旱而少雨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近百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年的次年。我国在1998年遭遇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4.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根据近50年的气象资料,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当年冬季温度偏高的几率较大,第二年我国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容易偏多,而北方地区往往出现大范围干旱。

二、 “圣女”——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西班牙语:La Nia),又称反圣婴现象,是“圣女”的意思。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它会使赤道附近、东太平洋信风较常年偏强,云量减少、气压偏高,而赤道西太平洋则与之相反。拉尼娜发生时,我国夏季风增强,北方降水增多,台风次数增多。

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现象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频率趋缓,强度趋于变弱。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已成为当今妇孺皆知的“气象怪物”,不少人对它们颇有神秘之感。实质上它们表示一系列的海——气反常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主要有以下表现:(1)东太平洋赤道以南海域冷水区的消失。(2)太平洋赤道地区东南信风的消失。(3)西太平洋赤道地区的热水向东部扩散,进而引起的一系列气候反常。从厄尔尼诺出现伴随的三种现象可知,在拉尼娜时期应出现与上述三种现象相反的现象,即(1)东太平洋赤道以南海域有一片冷水区。(2)太平洋赤道地区吹着东南风。(3)西太平洋赤道地区堆积着大范围的热水。历史数据显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亚洲季风区往往出现更强烈的季风和大量洪水;非洲会变得更加干旱;大西洋飓风的发生频率变得更高。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圣子”和“圣女”的博弈,引起了一系列海—气的异常,从而导致异常天气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