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办高职ESP特色定位策略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办高职ESP特色定位策略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民办院校是指由非政府组织或个人,利用非财政性教育经费、自主经营与管理的面向社会提供选择性教育服务的学校或教育机构,其崛起从本质上讲是我国公立高等教育供给不足的必然产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三次立法上都把民办高等教育定位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大众化初期,教育部明确了要求民办高校发展高职教育的思路并在相关政策上进行严格的控制。由此,到2006年我国有各类民办高职院校200多所,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而民办高职院校的定位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又称为“专门用途英语”,是一种建立在需求分析理论基础上的功能主义的语言观。尽管不同区域各学校开设的专业不尽相同,鉴于英语教学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以其为出发点进行专业建设,既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又可以迎合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并可以此塑造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品牌。

“市场性”是民办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属性,其专业的开发、设置和调整的出发点就是对市场需求的分析,这与ESP以需求分析为基础开展教学的理念不谋而合。学术界认为,专业建设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而需求分析则包括目标情景分析、学习情况分析和手段分析等。因此,本研究采用三角互证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进行目标情景分析以确定教学内容,然后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学习情况分析以整合课程体系,再通过教师访谈进行手段分析以改进教学方法,ESP教学理念由此从这三个方面融入到专业建设过程中去,并构成民办高职院校ESP特色定位策略的三大要素。

一、目标情景分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教学内容

目标情景分析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需求分析,就高校而言,其“结果”就是学生的就业,其“目标”则主要指学生就业的目标区域、行业及各用人单位。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目标,决定了其必须对学校所在区域、行业的结构和发展需要进行科学分析,以职业活动来指导教学,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通过对用人单位的招聘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追踪等信息的分析可知,在用人单位中普遍存在务实主义、功利主义的倾向,并青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可见,民办高职院校在对已有专业进行教学内容变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从社会需求出发的原则,并注意协调好以下几个关系的定位。

首先要协调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定位于能力。高等教育必然包含一定层次的理论学习,但是高职教育主要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其培养对象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民办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倾向仍较明显,在教学中缺乏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路和途径,与用人单位“招之即用”的期待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必须从根本上贯彻“能力本位”的思想,以此指导教学内容的变革,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其次要协调好基础和专业的关系,定位于职业。专业的教学可分为基础阶段和专业阶段,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不同院校相似专业的教学内容在基础阶段存在明显的共性,而在专业阶段具有各自的特性并以此形成差距。民办高职院校要想增强所设专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把着眼点放在专业教学阶段,紧跟就业目标区域和行业的发展形势,迎合用人单位对职业岗位的具体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开展专业阶段的教学,以实现专业教学和职业定位的最佳结合。最后要协调好专业和英语的关系,定位于特色。大学英语教学是各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两种,即EGP教学(主要内容是通用英语)和ESP教学(以提高学生英语实用能力和专业英语能力为目标),但目前许多院校的英语教学以EGP教学为主,很少涉及到ESP教学,也就无法形成专业特色。民办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应与ESP教学相融合,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打造专业特色,这也符合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趋势。

二、学习情况分析――以学习需求为导向整合课程体系

从宏观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同样也以社会需求为风向标。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其具体的学习需求理应受到充分的重视,有必要对其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以“过程为导向”,从而在实际课程体系的整合过程中体现出应有的“人本位”的价值取向,这也是民办高职院校进行特色定位的一个出发点和现实依据。

民办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引入“需求整合”模式。该模式是多方需求博弈的产物,充分体现各方面不同需求因素的影响,并从学校自身实力的实际出发,定位于各需求的最大交集,其具体课程设计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从区域经济结构和行业实际需求出发,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并明确专业阶段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组成内容和比例,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侧重点;第二步,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在专业阶段开发多方向的选修课程并重视特色课程的建设;第三步,从专业阶段各课程的教学需求出发,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确定基础阶段理论课程的内容和比例。同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要从两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以满足其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和就业需求,二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以指导其未来的在职学习和进修。这一课程体系模式以社会需求为核心和方向,兼顾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形成较为完整的能力本位的素质教育系统。

三、手段分析――以教学需求为导向改进教学方法

就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其学习过程重在能力的构建。因此,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要围绕培养目标,针对不同阶段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辅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使学生在交互动态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积聚与转化。在基础理论教学阶段,要结合讲授法、问题教学法、演示法、研讨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专业阶段,并致力于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为了尽可能直观地将枯燥深奥的专业理论呈现给学生,在专业理论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片、录音、音像等可视听资源。专业理论的教学应最大可能地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可采用边实践边讲授理论的方法,如在实践教学中先演示步骤、再讲解操作原理等。专业英语的教学同样可以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即在实践教学中使用双语教学法,这也是打造专业建设特色的一个重要方法。

民办高职院校在实施ESP特色定位策略的过程中,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完善,提供相应的保障。第一,在制度上要设立专门机构,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掌握各方面的需求动向并迅速做出反馈,为学校进行相应调整提供依据。第二,在软件上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仅着眼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更要注重“双语型”教师的培养,这样才能胜任高要求、重特色的专业教学。第三,在硬件上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首先从观念上重视实践教学,更要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广泛开展实践教学,以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检验ESP特色定位策略成功的标志主要有两个,即从学校的毛入学率来衡量市场吸引力,以及从学校的就业率来衡量市场竞争力。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