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堂课,就是一场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的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高效课堂到底是怎样的呢?本人不揣浅陋,略陈管见:

(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教学目标的铆定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以语文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语文相应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的。

新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我们研究高效课堂,实际上首先就是科学确立课堂教学的目标。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追求高效课堂的最本质的含义,就是为每一堂课,铆定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的铆定,我就借用宋代词人晏殊的一句话,叫做“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它至少包含这样三层意思:1.昨晚彻夜未眠――曾经有长时间的思索,有痛苦的探索体验,而非轻松获得。2.今晨独上高楼――不依赖他人,在茫茫天涯路上,独自寻找那一个。3.“城上高楼接大荒” (柳宗元语)――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态去寻找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比如,我教学苏教版必修四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第一板块“在演讲厅”之第一篇课文《不自由,毋宁死》。我思之再三,就确立了两个目标:1.写作演讲稿。2.演讲。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确保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个的环节。它是教学活动的运动、变化、发展在时间连续性上展开所需要经历的基本阶段。古今中外对教学过程基本阶段的认识各不相同,有“诱导学习动机一感知和理解新教材一巩固知识一运用知识一检查”的五步式(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有“准备阶段一实施阶段一小结阶段”三步式(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有“使动,需要一精选,吸摄一提供,储备一设场,模仿一外向,移用一点拨,创造一评价,报偿”七步式(我国学者胡克英),有“启(启发诱导)――读(阅读课文)――练(做练习)――知(即时反馈,及时强化)”四步式(我国学者卢仲衡)。我个人认为卢仲衡的理论简明易行,说出了语文教学最本质的东西。而且,我觉得设计教学过程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借用北宋词人柳永的一句话,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取其一种精神,把编写一份教学计划当做编写一份事关成千上万人性命和决定战役胜负的作战计划来写,比如,我写《不自由,毋宁死》教案,想了好几种方案,最后设计成包含三块内容的一个拓展阅读模式:探究文本,掌握演讲策略;创设情境,再现辩论场景;亲身实践,培养雄辩口才。简单而清晰,简明而易行,收效十分显著。(其设计文稿已经发表在《中华活页文选)(高一版)2010年第6期上。)

(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教学计划的实施

计划制定和按计划实施之间是不是划等号呢?计划的制定在于推动以目标管理为中心的事前管理。克服无计划的随机性。而计划的实施则关乎课堂教学管理成果是否真的高效。在施教过程中,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过程也许不能顺利开展,但是要记住,这也不足以让我们随意改变计划。为什么这样说呢?有的人可能会把随意改变计划,看做是从实际出发,是灵活机动。其实我们应该问问自己:制定计划的时候你是否做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如果你做到了,你就应该相信自己精心编织的计划,不能轻易改变。就像指挥一场战役,谁能说一点挫折也没有呢?高明的指挥员一般不会轻易改变作战部署,即使“立根破岩中”,也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我在执教《不自由,毋宁死》时,学生在掌握演讲知识和技巧上,课堂教学推进顺利;但在创设情境。再现议会辩论场景的时候,就显得不尽如人意,我耐下性子,舍得时间,让学生从文本人手,细心揣摩,最后,人人过关,人人写了表达自己独到观点的想象文章,取得了预期效果。

(四)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教学契机的把握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人大江来。”宋代诗人曾公亮诗句所展现的开放的视野,鲜活的内容,涌动的活力,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所追求的最高、最理想的境界吗?它启示我们:①只有“开窗放入大江来”,才可以看到“银山拍天浪”,也就是说。高效课堂与你设计的课堂的内容方法手段等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②何时“开窗”,才可以看到“银山拍天浪”?把握教学契机至关重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抓住一个个适当的教学时机,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更好地把知识播撒进学生的心里,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效课堂。

先看一个经典案例:特级教师于漪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讲到“美女蛇”一段时,一个同学举手问:“老师,有美男蛇吗?”面对这种恶作剧式的提问,于漪教师并没有指责、训斥,而是因势利导,指出这位同学天真与好奇,问得很有趣,但问的思路不对,他感兴趣的是美男美女,照此想下去,还可以问:“有没有丑男蛇丑女蛇?”要知道作者的思路是在“美女”与“蛇”的对比上,“美女”是迷人的外表,“蛇”是害人的本质,“美女蛇”比喻披着画皮的坏人,在当时暗指自称“正人君子”的“现代评论家”陈西滢之流,他们可以算上正儿八经的“美男蛇”。所以美女蛇和美男蛇一样都是害人蛇,都是容易骗人的害人虫……(见《语文特级教师》)

看了案例,我们不能不佩服于漪老师;我们相信这样的课堂,必然是高效课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堂上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教师应该善于把握课堂出现的那些“意外”,而这些“意外”,正是学生真实的生命状态,我们要正确理解并予以尊重。既不能因为课堂上遭遇的尴尬而刻意回避,也不必为求精彩而一味迎合,被少数学生牵着鼻子走,而是要立足发展,放眼全体,把它们作为教学的契机,以智慧来启迪智慧。

(五)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教学成果的撷取

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在现代社会里,语文这个工具已不是少数读书人占有的工具,而是每个公民所共有的工具,是社会的‘公器’。”语文教育既然是关系到社会每一个公民的事,那么语文这个工具必须人人练习得到家才行。我们的语文课堂应不断拓宽语文教学视野,既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又要“蓦然回

首”,去“灯火阑珊处”做意外发现,提高语文教学成果。

我教学《不自由,毋宁死》,一反传统做法,确立的教学目标,十分单一:写演讲稿、演讲。因为在我看来,中学生学习语文,面临较大的应试压力,在文本的选择上一般热衷于学习古文、古诗词、小说等,在学习方法上一般喜欢死记硬背、重视字词练习,很少重视朗读训练,至于演讲、辩论等活动更是难得参加。所以他们一没有演讲的习惯,更谈不上爱好;二没有演讲的经历,所以谈不上演讲的体验;三没有演讲的实践,所以不懂得演讲的技巧,甚至有的学生连演讲稿也从来没有写过。针对这一现状,我决定配合教材的学习,以活动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而去主动地、认真地研究文本,学习知识;在掌握了牢固的知识以后,再去进行高效的实践,并在实践中将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令自己获得最大空间的提升。我确立的学法是:1.阅读法一一整体阅读,掌握帕特里克演讲的基本观点和主要论据。2.讨论法一一合作探究,帕特里克演讲之前,演讲者们的基本观点。3.写作法一一学生实践,把其他演讲者的观点演绎成演讲稿。4.表演法一一口语训练,正确朗读演讲稿,开展演讲和辩论。我确立的教法是:1.学生自主诵读的教学方法,整体感知课文。2.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把握演讲的基本知识。3.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写作演讲稿。4.朗诵为主的教学方法,指导演讲。5,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上台展示。我为什么这样做呢?为什么选择获得这样的教学成果呢?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学生)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要提供火种,将学生的头脑中“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加以点燃。新课程目标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我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增加了三个拓展内容:(1)复习《我有一个梦想》,进行比较阅读,比较听众对象、演讲场合、语言色彩,在比较中明确演讲技巧。(2)拓展阅读《在万隆会议上的演讲》,要求进行思考和探究。(3)举办弗吉尼亚州议会模拟辩论会。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要给学生一个恰当的教学成果,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