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膀胱黏膜白斑7例诊治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膀胱黏膜白斑7例诊治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膀胱黏膜白斑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慢性膀胱炎,如不能及时治疗癌变率较高。2000年1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膀胱黏膜白斑7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均为女性,年龄23~52岁,平均38.5岁。病程6个月~5年。有膀胱刺激征者4例,有肉眼血尿2例,排尿困难1例。7例均行泌尿系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无明显异常。多次化验尿常规及尿培养为阴性。7例均取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为黏膜慢性炎性反应并伴鳞状组织转化。

1.2 方法 本组患者术前行常规抗生素治疗1周。7例病例均在联合阻滞麻醉下采用Fr24电切镜经尿道行病灶区电切电灼术,切除组织送病理切片证实为膀胱黏膜白斑病。术后留置尿管1周,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用丝裂霉素20 mg溶入5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经尿道插管后进行膀胱灌注。开始时每周1次,连续灌注6次后改为1月1次。每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取活检。

1.3 疗效判断标准 症状完全消失,膀胱镜检和活检无异常为治愈。

2 结果

7例患者膀胱刺激征、肉眼血尿及排尿困难症状完全消失。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随访中行尿常规及膀胱镜检,个别取膀胱黏膜活检,疗效满意,均无复发。

3 讨论

膀胱黏膜白斑在临床上较少见,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长期慢性刺激或与感染有关。在慢性刺激的作用下,膀胱移行上皮转化为鳞状上皮后,扩大成片出现角化现象时,应视为癌前病变,因为近期内恶变成鳞癌的可能性较大。[1]对于膀胱黏膜白斑的治疗,目前文献介绍不多。笔者认为该病是一种良性病变,但有恶变的倾向,因而主张早期积极的治疗。

膀胱黏膜白斑以膀胱多见且多见于三角区,大小不一,一般灰白色,平滑而无光泽,外形不规则,表面无血管可见。病理检查:部分移行上皮发生鳞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表面往往有一层角化物质。在其下结缔组织内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以浆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有时可见淋巴滤泡形成[2]。

临床症状以血尿和尿频、尿急、尿痛为主。因其与一般慢性膀胱炎无明显区别,且尿常规及尿培养多为阴性,故常不引起重视,极易漏诊。这也许是该病癌变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近10余年来,腔内技术的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本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因为膀胱三角区与周围组织比较固定,使手术易于操作,且穿孔机率较少,使经尿道电切处理本病具有解剖学优势。本组采用经尿道行病灶区电切电灼术,使治愈率大大提高。治疗中充分而彻底的切除病变,病变周围采用电灼术,并适当掌握电切深度是治愈本病的关键。术后因本病应视为癌前病变,故常规给予膀胱灌注化疗,从而抑制异常黏膜的非正常增生和转化。

参考文献

[1] 李香普,唐春林,周杏林,等.膀胱粘膜白斑7例诊治体会.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151 152.

[2] 刘彤华.诊断病理学.人民出版社,1994,1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