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哈回合搁浅之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哈回合搁浅之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虽然离预定的“2006年底”这一最终期限仍有五个月,命运多舛的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仍未能摆脱提前搁浅的命运。

7月24日,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在日内瓦神色凝重地宣布,六大主要贸易谈判方部长会议开局不利;谈判仅36小时,结局便已明朗――各方显然无法在多哈回合的首要议题农业问题上达成任何共识。拉米表示,多哈回合所有的谈判进程将暂时无限期搁置。

谈判破裂后,美国在与欧盟互相指责的同时,也将矛头指向了中国。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施瓦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导致谈判破裂的原因并不仅限于各方在农产品补贴问题上的分歧,中国也是导致破裂的一系列原因之一。她说,穷国担心的是,多哈回合谈判如顺利完成将带来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中国会将他们从市场中挤出去。

农业谈判“三角死结”

“多边谈判就象一条船,如果船上的人不是朝着同一个方向,船肯定不会到指定的目标去。把责任推到中国身上是不太公平的。”前中国政府对外谈判团成员之一李月印说,“症结问题在哪里?连他们都承认,就是农业问题。”

多哈回合,是中国第一次以成员身份参加世界多边贸易谈判――正是在2001年11月启动此轮谈判的世贸组织多哈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出于为发展中国家考虑,多哈回合确定了以农业谈判作为核心议题――主要针对欧美两大经济体的农业高关税和高补贴问题,以缓解发展中国家贫困,因此又称为“发展回合”。

在经历了2003年坎昆会议的失败后,各方在2004年7月达成框架协议,同意在农业问题上大幅度削减国内补贴和降低关税。但是,2005年12月的香港部长级会议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以来,谈判又一再错过期限,直至最终搁浅。

用拉米的话来解释,谈判僵局系于一个“三角死结”――欧盟需要降低农产品关税;美国需要削减农业补贴;G20(由巴西、印度、中国、南非联合发起的一个发展中国家联盟)则减让工业产品关税。但是这三方谁都不愿最先采取行动,都要求以另外一方的让步作为自己让步的前提。

这个被拉米称作“你做什么,我做什么”的谈判游戏,阻碍了整个谈判。

在7月23日开始的六方――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巴西和印度――贸易部长会议上,各方在农业谈判上分歧如此之大,以至于非农产品市场准入议题甚至还未谈及,谈判就被叫停。其后,美国和欧盟陷入了互相指责的“口水战”,最终延及中国。

李月印认为,中国虽然是个农业大国,但农产品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并不大,并不能在制定农业规则上起到人们预想的那么大的作用。

李进一步解释,多边贸易谈判实际上体现的是各国利益的分配,而各国利益的分配主要靠主导国,即主要供应者谈判原则。“比如农业,看谁占世界贸易比重大,谁是最大的进口国,谁是最大的出口国,才能左右农业规则的方向。”

参加7月24日会议的六方便是农业利益的主要代表者,其中,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业出口国,日本是纯进口国;欧盟既有大量的出口,也是主要的进口市场;印度则强调国内粮食安全,力争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保护待遇。

中国没有被邀参加这个会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在农业谈判中没有决定性地位,而且,美国的高补贴和欧盟的高关税才是谈判的核心。

中国商务部国际司一位官员向《财经》记者表示,农业方面,中国基本没有什么可以减让的,“因为中国入世时已经做了很大的减让。现在农产品平均关税只有15%,而且中国承诺没有出口补贴。”

因此,在李月印看来,农业问题目前主要是欧美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经济体都缺少足够的政治意愿做出让步。农业问题欲取得突破,将“取决于欧美的政治意愿,而不是中国的政治意愿”。

低调策略遭致非议

不过,中国尽管在农业问题上不占主导地位,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可以置身其外。

在某些议题上,如纺织品,“缺了中国就没法谈”。由于中国历史上在发展中国家阵营中的领头位置,最近20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日渐增强,都使中国同时受到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期待和压力。

中国前外经贸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司长李仲周表示,其他国家对中国有期待是自然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如此之快,大家都希望中国的发展能提供更多的机会。然而,在整个多哈回合谈判中,中国一直采取了非常低调的态度。

同其他几个主要发展中谈判国家――特别是巴西和印度相比,中国贸易官员鲜有言论出现在西方媒体上。即使去年年底在中国香港举行的部长级会议上,中国也刻意保持低调――整个会议期间,中国商务部部长未出席过一场新闻会,也从未出现在公共活动区域。

香港部长级会议结束后,在针对内地和香港记者召开的一个小型记者会上解释说,中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采取务实的态度,对所有的伙伴都是一种平等的务实的关系,“没有必要调门很高”。

但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全球都期待着中国在世贸谈判过程中发挥非常大的作用。”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拉文最近在北京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对《财经》记者说,“因此,很多人都急迫地希望中国提出建议,包括农业贸易方面的建议。但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中国正式提出有关的新建议。”

对此,李月印分析认为,中国虽然贸易量排全球第三,“但中国的谈判实力和对外方针,都决定了我们是一个低调的国家。”即使中国更积极地参与谈判进程,李对取得什么的效果仍然持怀疑态度,“会引起谈判气氛上的变化,但不会变成决定性的因素。”

尽管如此,美国世界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高级研究员金伯利艾略特(Kimberly Elliott)认为,中国的态度具有象征意义。“美国方面并没有指责中国,只是希望中国拿出更多的领导能力,更积极参与到谈判中。因为中国在这个开放的世界贸易系统中获益最多,保持这个系统的运转对中国有重要意义,符合中国的利益。”

双边压力增大

多哈回合搁浅,一个必然的结果是主要贸易经济体将把更多的精力转向双边和地区自由贸易协议。

由于世贸组织成员不断增多――目前已有149名成员,谈判议题广泛而复杂,多边贸易谈判的难度正变得越来越大,所以,地区及双边自由贸易协议(FTA)一直是主要贸易经济体“齐头并进”的政策选择,甚至优于多边谈判。

地区及双边自由贸易协议具有排他性,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最惠国待遇原则相冲突。但是,由于区域协议能更快地直接带来利益,各国更加积极。特别是对美国、欧盟这样的发达经济体,他们在地区及双边谈判中也往往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讨价还价的余地比较大,牌更好打。”李仲周说。

美国近期同时在和中南美的哥伦比亚、秘鲁,亚洲的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进行双边自由贸易谈判,以期在明年7月布什总统的贸易促进权到期之前达成一些协议。美国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加里哈夫鲍尔(Gary Hufbauer)对《财经》记者表示,“这些更现实的议题在国会议员的日程表上”,对于多哈回合,国会议员们则“最近没怎么考虑”。

不过,美国和欧盟国家出于政治意识形态的考虑,在短期之内不会与中国作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对此,李仲周建议,中国应积极与其他国家作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乃至推动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中国由此可以获得经济上和地缘政治上的双重好处。“中国是世界第三贸易大国,也有点本钱。”

李月印表示,针对美欧的区域及双边贸易政策,中国可以采取“跟进”策略,即“他们跟谁签,我们也跟谁签”,以抵消排他的力量。不过,在李仲周看来,双边及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固然是中国政府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但从总的贸易环境来看,“WTO多边贸易体制最符合中国的利益”。

事实上,中国目前虽然需要考虑如何进一步打开外国市场,更主要的挑战还是把握国内的开放。美欧短期内不会与中国进行双边自由贸易谈判,但可以针对单个领域谈判要求中国开放,首当其冲的是服务业,其中金融、保险、消费零售、物流、审计和法律等专业服务将是诉求的重点。随着中国入世五年过渡期即将结束,美欧自去年以来已经多次就此向中国施压。

服务业是美欧的主要利益所在,但在多哈回合谈判议程表中,位居农业谈判和非农产品贸易谈判之后。前两个议题裹足不前,且在多边体制下谈判形式复杂,都影响了服务业谈判的进程。因此,通过双边谈判打开中国服务业市场,将是美欧在多哈搁浅之后最有可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