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等艺术院校视唱练耳课程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等艺术院校视唱练耳课程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视唱练耳课程是一门二位一体的音乐技术理论课程,即由听觉训练与视唱练者紧密结合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既要注重掌握听觉的训练技能,同时也不可忽略视唱练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发挥出内在的音乐潜能,增强音乐表演的技能。同时对提高音乐的理解力、审美能力和驾驭音乐的综合能力都能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鉴于视唱练耳课程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对其课程的设计尤为重要。其一,它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全面化;其二,它可以提高教学的成功率,使参与者正确地理解课程的设计价值;其三,为学生设计了正确学习目标,使他们在这门课程学习中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其四,优化课程结构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相互沟通,更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被引入。

视唱练耳课程设计是根据视唱练耳课程本身的特点为出发点。为了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专业课老师在实施教学之前一定要根据授课内容和课程目标要求,对每一节视唱练耳课程进行周密计划和精心设计,以此制定出相应评价方法和相应策略。

一、视唱练耳课程设计的基本目标

由于视唱练耳是一门培养学生视唱能力、训练学生听觉能力的技能性音乐专业基础课程,所以对其课程要有目标和具体实施策略。这不仅有助于明确视唱练耳课程与其音乐教学目标的衔接,而且还助对视唱练耳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法的实施。

1、内容的选择

对视唱练耳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基础知识为主,运用音乐基本理论来培养每位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如在和弦的听写中,既要注重对和弦中每个音的辨识,又要注重对和弦色彩、结构性质、和功能属性的听辨,以实现视唱练耳课程所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此外,还应把最新信息和科研成果纳入课程教学范围之中,将当代新的教学理念与现代化的教学结合起来。应提升现代教学工具作用,如多媒体技术、MIDI技术、电脑音乐技术在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内容不断的丰富,让这门课程受到更多学生的喜欢,缩小不同层次学生对这门课程掌握能力。

视唱练耳课程的内容可被界定为按照课程目标来选择和组织教学材料。它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方面:一、注重系统地训练读谱能力,进而提升学生视谱反应能力。二、通过音响的分析来发展学生们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包括旋律、和声)。三、在系统训练视唱和听力的基础上,重视视唱、听觉分析、听写的有机结合。

2、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视唱练耳课程的核心要有现代的、科学的、合理的内容。它既要使学生能真正掌握视唱练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要兼顾学生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音乐能力发挥。基于多种因素的共存,所以在视唱练耳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始终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其一,在每次课堂教学实践中,要选择那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旋律作为视唱曲目,用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识谱演唱技能,同时还能培养他们音乐表现能力,以此培养、熏陶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其二,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将音乐基本理论(乐理、和声、曲式)同视唱练耳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在具体实施中,可先从感性人手,而后逐步升华为理性认识,通过理性认识指导视唱练耳学习的整个过程。

其三,因材施教。视唱练耳教学是集体授课形式。这种授课方式实际上蒙蔽了个体先天素质之间的差异。基于此,在教学进度和内容相同的前提下,对于那些音乐素质较弱的学生,应多安排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加强富有成效的训练方法,并给予更多更好的辅导帮助尽快赶上课程进度。而对于那些音乐素质较高的学生,则应提高其评定标准和要求。如,在听写旋律时,除了完成模唱、记谱规定外,还要求他们能够在钢琴上做复杂的移调练习、变换拍子练习;默写旋律、分析调式;在听辨和弦性质时,既要求他们写出和弦的固定音高,又要求他们说明和弦的性质,如果是和弦的连接还要说明调式、调性等。总之,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区别对待,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学习潜力,避免造成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恐惧和厌倦的心理障碍,提高对视唱练耳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意识。

其四,音乐是听觉艺术,而视唱练耳的主旨是训练音乐听觉。因此,必须将音准训练和听觉训练(其中包括单音、音组听写,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听辩,和弦、节奏、曲调记谱等内容)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强化学生对音乐(如旋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速度、力度、和声、织体等)的整体感受。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可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浏览音乐作品、加入合唱队等音乐实践活动。

二、视唱练耳课程设计内容的评价

内容的选择是视唱练耳课程设计的核心问题。何种内容最适于培养学生的听觉和视唱能力?笔者认为,除了本课程的实践训练外,还要考虑到与其他课程的横向联系。在以往的视唱练耳教学中,大多都只强调对视唱中旋律音准和节奏的训练,而对于旋律构成的其它要素(分乐、演唱各种表情要求)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使学生产生只要无数遍的多唱就能够提高视唱水平错误的片面认识。而在练耳的听觉训练中缺少统筹训练的全面安排,尤其是在单音、音程、和弦、和弦连接、单旋律、二声部至四声部旋律等诸多听觉分析方面的训练。

要注重教学方法多样性的选择。有时尽管学生有很强的音乐感受能力,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但面对民间音乐,大多学生会束手无措,出现教学理论与现实相脱节的现象。对此,视唱练耳的训练应随着时展增添“新鲜血液”或赋予新的涵义。比如,借鉴优秀音乐作品来加强对不同音乐语言、不同音乐形态、不同音乐音响来培养学生全面音乐感受能力,全面提升在听写、视唱、听辨、分析多种音乐实践能力。此外,在技术细节方面,也应该更加全面地拓宽视唱练耳课程传统训练范围,增添更多的“辅助养料”,加强“音乐欣赏”和“作品分析”在视唱练耳课中的份额。

三、课程设计的教学测评体系

若要对视唱练耳课程进行正确的评价,就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测量评价体系。而常用现有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及功能基本上只停留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量化(即分数)评价。这种测评体系实际上忽略了“教”与“学”互动的反馈信息功能。只对学生考试成绩反馈信息进行评价,而忽视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水平等做出客观评价。因此,应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测量评价体系既能对教与学的全过程做出客观评价,又能保障视唱练耳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可持续提高。

视唱练耳课程设计的教学测评体系是保证视唱练耳教学高效运转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建立一套测评体系应包含如下内容:

其一,对所教授内容既要做定量的评价又要做定性的评价,进而并做出合理成绩量化的评价。通过这种动态跟踪测量与评价,能够有效监控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不断地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内容。

其二,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核心作用,因此对教师教学水平要有一个考核标准。这对于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适合的地方)能够及时得到纠正和改进。

其三,检查整个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其中包括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建立完善的测量评价体系的目的在于,通过测评体系可以检测到课程设计目标的有效教学途径;通过测量和评价还可以对视唱练耳教学活动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工作岗位上很快地适应社会和工作需要。

四、视唱练耳课程的目标要求

当代音乐教育的多元化的需求,必然促使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这将直接导致视唱练耳课程目标确定的复杂、多变。因此,在进行视唱练耳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训练时亦需要将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与理论渗透于实际教学之中。在视唱练耳课程目标的要求下,确立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怎样学、怎样用、怎样教的基本方法。一方面能够挖掘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加强对其音乐才能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音乐基本素质。另一方面还能够强化视唱练耳教学训练中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的作用,增强教师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多方面的教学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1、课程目标

从视唱练耳课程构成教学要素来看,此课中包含着诸多的教学要点。包括听、记、背、弹、写的训练,将“乐理”、“和声”、“曲式”与视唱练耳课程的结合。只有将这些目标明确、具体落实到整个教学中,才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与效果。视唱练耳课程专家普拉特(D.Pratt)说得好:“课程目标应十分明确,应让不同的人从课程目标中对所期望的结果获得相同的理解,这样,目标才能发挥作用”。他的言论实际上道出了该课程的教学真谛。

2、课程教学方法

视唱练耳课程不是单一的技术训练。实际上,它既要重视认知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操作能力的锻炼;既要强调视唱练耳专业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与视唱练耳相关专业能力的培养。尽管视唱是通过视觉观察并通过“自控机能”来输出音乐,练耳是通过听觉感知并加入主观判断来感受音乐,但是,其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承的,两种能力是互通的,一种能力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另一种能力提高。因此,要合理分配二者的课程内容,在视唱教学中增加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片断,培养每个学生的乐感。在练耳教学中注重音乐理论的指导作用,提高听辨能力,完成对音乐审美感受。另外,还可以通过集体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多声部音乐表演每个细节,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此外,通过具体作品的感受来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对音乐感知的敏锐度。

因此课程设计的方法,应当依照课程设计理论,确立视唱练耳课程的内容、目标及评价进行选择、组织与安排。从而达到通过视唱来再现音乐,通过练耳来完善人的音乐听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