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磨刀反增砍柴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磨刀反增砍柴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改提倡在科学课上真刀实枪地做科学,让学生用较长的时间主动探究,而小学科学课堂只有40分钟,那导入环节是否必要呢?开门见山直接亮出问题不是更节省时间吗?

记得五年级上《形状》,我是这样开始上课的:

出示正方形、六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纸筒。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形状与承受力的问题。你认为哪种纸筒上面能放的东西最多,承重力最大?

过了半天,才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一直到最后气氛都比较沉闷。实践证明小学科学课不能没有导入环节。教下一届学生的时候,我改了一下。

出示一张纸,师:这是一张普通的纸,能托起一本书吗?出示一本书,师:我想用这张纸托起一本科学书,可总是失败。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老师吗?

学生踊跃地举手,提出解决办法。有了导入环节,学生的探究更主动。

观察四年级的教学也是如此。我发现精心设计的导入对整节课的氛围都有影响。导入环节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一个重要步骤。

一、有效导入的原则

导入的设计应该遵循一些原则,否则容易走入一些误区。

(一)有效的导入应该直接联系主题。用学生喜欢的话题导入是个好主意,但是也不能走得太远。曾在网上见到过这样的导入设计:

提问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就请来了一部动画片中的主人公,看看它是谁?(灰太狼。)追问2:谁知道红太狼经常用什么打灰太狼?(平底锅。)追问3:在生活中,我们用它做什么呢?(炒菜。)追问4:请同学们想一想,炒菜时,菜和锅原本是凉的,后来为什么变热了呢?生:略。追问5:你是说热在物体中可以传递,是吗?

上面的对话是为了引出“热传递”主题,但绕了很多圈子,估计效果不会太好。导入是为主要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应该简洁明了,突出主题。不妨用更直接联系生活的例子,如:

提问:今天天气有点冷,手冰凉冰凉的,怎么办?

谈话:大家的想法真不错,那我请一个同学体验一下水袋的感觉。

一个热水袋灌入的是冰水,另一个热水袋灌入的是热水。提问拿到热水袋的学生:你有什么感觉?你手上的热是从哪里来的?提问拿到冰水袋的学生:你呢?手上的热到哪里去了?

(二)有效的导入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缺乏自制力,设计的导入要能抓住学生的吸引力。比如,利用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

出示一根特殊的木棒。请两位同学各持一端,拔河。第二次换一头试试。

提问1: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情况?提问2:拔河的同学说说有什么感觉?

谈话:揭晓一个秘密,这个木棒是处理过的,在一头涂上了蜡。拿到了涂蜡的那一头准输。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切题和有趣可以说是有效导入的必要条件。缺了其中任何一条也就失去了导入的作用。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理论,找到了一些能增强导入有效性的策略。

二、增强导入效果的策略

(一)导入贯穿始终,与结论相照应。如果导入环节中的问题情境能贯穿始终,等于用一根线索将学生的思维串起来,这样的教学就会严密有力。学生兴趣非常浓厚,各抒己见,自然地引出了实验设计并验证猜测的教学过程。

课堂的学习效果很好,学生隔了很长一段时间仍能清晰地记得实验过程和结论。有些学生忘了结论,但一提醒秋千问题的时候,他们就想起来了。说明在贯穿始终的情况下,导入环节已经成了思维的线索。

(二)联系学生的已知,暴露学生的未知。如果设计的情境能调动他们学过的知识,又让他们感到还不够的时候,他们就会渴望学习。例如在简单电路之后再学习《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时:

实物投影出示简单电路。提问:谁能帮老师点亮这个小灯泡?生:合上开关,连通电路。师:为什么合上开关,电灯就亮了?生:电流形成了回路。师:说得对,如果我剪断导线,灯还亮吗?为什么?生预测,教师剪断导线验证。师:现在谁能想办法再一次让灯泡亮起来。生上前将导线搭在一起,灯不亮。师:这次为什么行不通了呢?看来还得再深入研究一下。

这节课也是学生最喜欢的课之一。学生从不会到会,又遇到新的不会,一波三折,让他们感觉电路既简单又复杂,忍不住去思考。这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对于小学教师来说,课堂管理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任务。如果有了良好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也就为后续的教学纪律打好了根基,减少了不必要的精力损耗,就提高了教学实效。当课程内容比较难的时候更需要如此。就好像小孩吃药要有糖衣包裹一样,这个外壳既要有甜度(吸引人),又要紧紧地包裹着里面的有效成分(切题),让孩子能愉悦地接受,达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