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数学游戏式教学的教育价值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数学游戏式教学的教育价值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数学游戏式教学实践的发展现状

游戏是儿童天性的自然流露。把游戏方式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能。换言之,作为一种集娱乐性、自主性、探索性、活动性于一身的教学方式,数学游戏式教学的合理使用是维护儿童身心健康、提高儿童数学素养、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启动于世纪之交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迄今为止已经迈过了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多年中,新课程的演变过程可以说出乎人们的意料。从社会舆论上看,实验之初,支持、赞誉之声可谓不绝于耳,新课程实验似乎相当顺利;然而,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各种批评、指责声音开始涌现,改革态势急转直下。

例如,对于当时实验区数学课堂教学,不少学者公开表明了否定态度,认为“只见活动不见数学”“弱化甚至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越来越花里胡哨”“一味地取悦学生或迎合学生的需要”“表面上是快乐了,但学习质量却下降了”等等。面对扑面而来的种种指责,数学教师开始感到困惑、茫然和无所适从。于是,放弃某些改革尝试、重拾以前的习惯性做法就成了他们自然而然的选择。其中,小学数学游戏式教学实践正好经历了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那么,为什么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然未能摆脱这种在教育改革中颇为常见的“钟摆现象”呢?为什么许多数学教师会放弃这种把游戏形式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融合起来进行教学的改革尝试呢?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笔者认为,除了某些专家的批评显得有些草率、有点夸大问题的严重性外,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的认识不到位,或者不能合理、恰当地使用这种教学方式,亦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二、游戏与数学学习以及儿童全面发展的关系

众所周知,游戏是儿童天性,是儿童特有的生活方式或认识世界的方式。譬如,Froebel就认为“游戏是儿童的有益活动”。“游戏作为儿童生活和儿童文化的一个自然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不仅仅意味着‘玩’,甚至也不仅仅是儿童用以理解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手段,它实际上是儿童存在的一种形式,是儿童生存的一种状态。”

在游戏活动中,儿童通过展现其生命的灵性、活力,确证了自己的生命存在以及那种积极、主动追寻自我超越的生命冲动,在享受到生命的自由与生活的欢乐的同时,认识世界,发展自己。可见,如果我们能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游戏形式有机地融合起来,那么,教学效能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对此,尽管也有一些研究者持怀疑态度,认为“学习与游戏之间的巨大差异决定了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不可能也不应当成为同一个活动过程”。但在笔者看来,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并不完全符合事实。其实,游戏与课堂教学之间并不存在一道“天然的隔离墙”。换言之,在许多情况下,游戏与学习完全可以融为一体――这就是所谓的游戏式教学。例如,就我们非常熟悉的数学解题比赛而言,我们完全有理由把它看作一种数学游戏。

由于数学游戏式教学集数学学习和娱乐于一身,融肢体活动、认知活动、情感活动于一体,所以,小学数学游戏式教学的长期实践可以使儿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知识的情趣,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提升数学素养、维护身心健康、获得全面发展,同时享受生活的幸福和童年的欢乐,是非常难得的寓教于乐的教学实践方式。

三、小学数学游戏式教学的价值

1.维护儿童的身心健康

(1)维护儿童身体的健康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过于沉重的学业负担严重损害了儿童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

譬如,听课和做作业时长时间久坐不动,常常会使儿童的脊椎和视力受损。我们知道,儿童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迅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机体和骨骼肌肉的发育,特别是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中枢的发育,在生理上要求儿童必须不断地变换活动。由于游戏式教学具有活动性等特征,如“动口”“动手”“动身”等。因此,该教学方式的运用正好可以满足儿童的内在需求――维护身体健康。换而言之,在数学游戏活动中,儿童不仅有认知和情感参与,而且也有行为参与;不仅需要动脑思考,而且需要动手操作。这种“静”“动”结合的学习方式,显然更有利于儿童的发育和成长。因此,如果各门学科教学都能为儿童适当开展游戏式学习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那么,随着儿童的各种生理器官和系统的持续活动,他们的身体就会保持在一个健康发育的状态。

(2)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

多年以来,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上,严格的纪律要求、大容量的书面作业、程式化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厌烦不已,身心疲惫不堪。在这样一种缺乏生机和活力的教学环境中,小学生如同机器一样运行着,如同木偶一样控着,他们的抵触情绪有多强、心理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过度的焦虑和过重的心理负担不仅损害了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使儿童产生了诸多心理疾患:厌学、高度焦虑、抑郁症,甚至出现人格障碍或行为倾向。因此,把儿童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让儿童健康茁壮地成长,就成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既让儿童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使儿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呢?就数学教学而言,适当渗透数学游戏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由于数学游戏也是一种融知识性、趣味性、开放性、体验性、自主性于一体的学习方式,所以,它的介入可以让儿童领略数学和蔼可亲的一面,感受取得成功的喜悦和自由探索的乐趣,从而释放心理压力,缓解紧张情绪,让身心始终保持在平衡状态。

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毫无疑问,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数学游戏的渗透和介入。游戏式教学在促进儿童更好、更快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1)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首先,数学游戏式教学是培养儿童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儿童数学学习兴趣被当成可有可无的东西,或者至多被认为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在这种教学观念支配下,小学数学课堂出现一派“严肃”的景象。于是,在这种“冰冷”的学习环境中,越来越多儿童逐渐远离数学、讨厌数学学习。调查数据显示,对数学学习有愉快体验的学生从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的72%以上急剧下降至初中毕业班的27%。

近年来,随着改革经验的积累和人们认识的逐步深化,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终于进入数学教学目标体系。当然,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游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离不开数学游戏式教学的合理使用。

如前所述,游戏是一种集娱乐性、知识性与活动性于一身的学习方式或生活方式,因此,数学游戏式教学可以满足儿童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及追寻快乐、自由、平等的天性。在数学游戏中,儿童往往会全身心融于其中,充分展示生命的潜能和追求自我超越的精神,体验到挑战、竞争、成功、自我表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带来的自由、乐趣和轻松,这样,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

对此,有学者指出,数学游戏的开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即对游戏本身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一种对数学经久不衰的兴趣”。亦即,如果儿童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不会把刻苦学习数学当成负担,也就不会产生厌倦的情绪或沉重的心理压力。

其次,数学游戏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事实证明,顺应儿童的天性,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但是,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违背这一规律的现象相当普遍,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也很多。其中,儿童不正确的数学观的形成就与此有关。调查显示,不少儿童对数学的看法是片面的,如“数学就是解题”“学习数学除了应付考试外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等等。儿童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看法,与数学教学过分强调严谨、规范,远离生活实际、无视儿童的心理需要等有很大关系。因此,把游戏纳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其“娱人”功能,使儿童通过数学游戏认识到数学也有好玩或有趣的一面,也有可用或有用的一面,从而爱上数学,愿意亲近数学。

(2)促进儿童认知结构的完善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认知活动发动了游戏,游戏又回过来加强认知活动。”心理学告诉我们,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四种基本功能:动力、维持调节、补偿和定型。这意味着,非智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但却对智力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儿童游戏是激活儿童丰富情感活动的“强心剂”或“催化剂”,游戏的介入往往能激发儿童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具体地说,作为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智力游戏,游戏式学习不仅能够直接训练儿童的思维、开发儿童的智力,而且能够以间接的方式。如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等,促进儿童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使儿童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从而达到完善数学认知结构、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

首先,数学游戏式学习可以促进儿童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数学游戏中,由于感官的参与度高,情绪高涨,心态轻松,小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佳。事实上,脑科学的研究已经证明,“积极的情感可以创造牢固的记忆。”数学游戏的内在特性,如趣味性、体验性等,决定了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可以使儿童快乐、轻松的心态中;在手脑并用的状态中,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可能性”是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中的一个概念。在引出了这一概念后,教师可设置如下的“问题情境”,并组织学生进行摸球游戏:向学生出示两个口袋并告诉他们里面分别装有一定数量的红色玻璃球和黄色玻璃球;尽管两者的总数一样,其中一个口袋中黄球较多,另一个口袋中则红球较多。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不用打开口袋就能知道哪个口袋装有较多的红球,哪个口袋装有较多的黄球?在抛出上述问题并在全班统一了认识之后,可以通过“摸球”的方法作出判断。让两名学生在前台公开操作,其余学生则记录摸取的次数以及红球、黄球出现的次数。摸取若干次以后,便让学生做出猜测,然后抽查几名学生让其解释做出这种判断的理由。之后,可以换两名学生继续摸球,随着摸球活动的继续以及新数据的产生,可以允许学生不断对自己的猜测做出调整,直至全班最终得出了完全一致的意见。

这样,教师便可十分顺利地引出所希望得出的结论。最后,打开口袋对猜测的正确性做出检验。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把学生分成三人或四人小组进行这种摸球游戏。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这样的游戏性操作,学生对“可能性”的概念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其次,数学游戏的开展有助于儿童更好地掌握某些数学技能。数学游戏式学习常常可以把属于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从种种限制中解放出来,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既动脑又动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各项技能,如操作技能、表达技能、合作技能等都能得到训练。就合作技能的训练而言,由于数学游戏大都是两人甚至多人的游戏,为了使游戏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儿童必须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经历和体验人际交往与互动以及履行个人职责的过程。这样,儿童就会逐步形成丰富的人际知觉,建立起公平、参与、自由、纪律、责任的观念或意识,形成合作技能和团队意识。

最后,数学游戏的开展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开拓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作为一种平等、自由、充满想象和活力的主体性活动,数学游戏式教学正好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满足其好奇心和探究愿望的平台。儿童在这种“以自己为主角”的活动中,可以进行各种模仿、操作与探索,自由发挥和尽情释放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一个属于他们的五彩缤纷的精神世界。

总之,数学游戏式教学的意义和价值绝不限于以上几种。善待童年、呵护童心、顺应儿童喜好游戏的天性,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在享受童年的幸福与欢乐的过程中获得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应该是所有小学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

当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游戏的渗透不应随心所欲和不受限制,而应该遵循以下要求或原则:突出趣味性、活动性,讲究多样化和适切性,具有数学味和思想性,适合儿童的认识水平、年龄特点以及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数学游戏式教学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才能真正得到充分发挥。■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