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效教学理念下的教师实践性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效教学理念下的教师实践性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有效”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有效教学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时展现的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同时完善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达成有效教学目的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有效有效教学实践性知识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效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最高期望,同时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话题之一。然而人们发现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丰富的实践性知识能够促进有效教学目的的达成,同时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需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实践性知识。因此研究该课题,无论是对有效教学还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教育学界众多学者的争相讨论,也可以说有效教学的理念随着许多学者的讨论其内涵变得日益丰富。

有学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即有效教学必须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大领域获得全面而充分的发展。第二,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使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判断教学有效性体现在学生学习的进步或发展上。第三,有效教学呼唤效益意识。有效教学强调时间合理、充分的利用,追求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第四,有效教学需要反思与创新。有效教学需要教师的反思和探究精神,同时需要教师的创新精神,从经验中形成实践智慧。[1]

有学者认为,从学习效果角度来考察,“效”的核心观点是指“育人”,指向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教学是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密不可分。因此,“有效教学”的理念应包含三点:第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情感态度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第二,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第三,有效地发展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也有学者从效率的立场上来看问题:“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最有效的?从根本上说,它应该以教学任务的完成度作为基本的评价标准。”[2]

关于有效教学理念的论述有很多,但是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必须秉持一定的价值观,它是人们在特定教学价值观支配下,对教学成果的一种理想预期。有效教学首先是一种教学,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活动,但最终落脚点在于学生,学生的发展状况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尺度。本文认为有效教学的理念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有效教学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科的价值定位在完整的人的发展上。第二,有效教学在于促进教师的组织和实施教学的策略,构建教学环境的策略,开展教学评价的策略和应用教学技术的策略。第三,有效教学在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这是有效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以完成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任务为最低要求。第四,有效教学在于在最合理的时间内达成学生发展的最大化。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如何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作用,教师完备的综合知识能够使教师在教学时有突出的表现,从而促进教学有效地进行。然而教师完备的综合知识中的实践性知识对教学有着更加直接的作用。

何为教师实践性知识?20世纪80年代,舍恩首先提出教师实践知识是“行为中的默会知识”。最先对实践性知识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是加拿大学者弗里曼·艾尔贝兹,她认为教师以独特的方式拥有一种特别的知识,即实践性知识,并把它界定为教师以其个人的价值、信念统整他所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依照实际情境为导向的知识。[3]国内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的定义,她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4]

以上述理解为基础,本文较认同以下定义: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下,在既定知识体系中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根据实际情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并对教育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融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个人所赋予的经验意义,逐渐积累而成的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知识。它涵盖实践纬度、情境纬度、知识纬度、反思纬度和价值观纬度等方面。[5]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范畴的已有研究成果,从情境性知识、个体化知识、策略性知识、批判反思性知识四个方面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容做进一步探讨。

1.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一种情境性知识

学者叶澜认为:“实践性知识一般是指教师关于课堂情境和在课堂上如何处理所遇到的困境的知识,是建立在前一时期专业学科知识和一般教学法知识基础上的,是一种体现教师个人特征和智慧的知识,它更能集中反映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互动性的特征。”[6]教师的实践行为一定与具体的教学情境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必须把握情况的无限多变化,并通过运用教学机智来完成教学。

2.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一种个体化知识

有学者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认识,包括那些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教学技能、技巧和经验,还包括个人的直觉、灵感、洞察力、价值观和心智模式等,大多表现为高度个人化的隐性知识。[7]教师的实践行为通常是个体发出的,教师在长时期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无形中将自身总结的经验性知识或者观察、学习、交流得来的实践性知识内化成了自身的实践性知识。

3.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一种策略性知识

教学中的具体策略包括教师对所教科目及其目标的了解和理解、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安排、对教学活动的规划和实施、对教学方法和技术的采用、对特殊案例的处理、选择对学生评估的标准和手段等方面。教师的策略性知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是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

4.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一种批判反思性知识

反思也称反省,按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观点,是人心对自身活动的注意和知觉,依此观点,教师的反思就是教师把自己的教育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以求获得对真实教育情境、事件、问题和价值的自我理解和发现的活动。[8]教师自己主动地进行批判反思有助于教师自身实践性知识的提升,为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做准备。

三、在有效教学的理念指导下完善教师实践性知识

知识是行为的依据,而行为是改变知识的重要途径,同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实践行为的依据,而教师的实践行为是改变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样也是改变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有时难以用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需要根据情境和解决的问题灵活地运用,但与其教学行为直接相关。它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是教学意义的生成地,是达成有效教学的基础,具有情境、个人化的特点。在这个意义上,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运用过程,也是其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是逐步实现有效教学的过程。[9]那么如何在有效教学的理念指导下完善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呢?本文试图从四方面论述。

1.提高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固然有赖于好的环境,但更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心态与作为。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基础,一个缺乏自我发展、自我提升意识的教师,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也很难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另外,教师要具有再学习的自主意识,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通过自己的反复学习、思考、实践去搭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融合的桥梁。只有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学生才能有主动的发展。

2.增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是教师个体通过学习和对自己实践经验的总结的一个较长期的变化过程。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个体,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更是在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中形成的。对于教师个体也是一样,在知识密集的学校场域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发展离不开其他教师的帮助、指导、交流与切磋。这样,学校里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学习。[10]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式的交流与学习,一种是非正式的交流与学习。学校的教研活动、讲课比赛等,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也给了其他教师一个学习的机会,教师通过观摩学习,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学习其他教师的长处,同样能提高自身的实践性知识;非正式的教师之间的交流更是随处可见,教师通过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经验、技巧等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并通过自身的实践练习逐渐转化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以达成提高实践性知识的目的。

3.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

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可以提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教师与计算机网络的接触同样也能提高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网络上的教学实录、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故事、教学感悟等承载着教师实践性知识,教育论坛、教师博客、QQ聊天等交互性网络技术使彼此双向远程交流成为现实。这种信息网络无疑为其获取有经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提供了无限空间。教师可以通过搜索软件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视频等内容,同样,教师可以通过QQ、博客与论坛等方法与其他教师进行分析和讨论,交流心得体会。现代信息网络的运用为教师丰富实践性知识提供了又一条全新的途径。

4.培养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

批判反思是实践性知识形成的重要途径,批判反思的能力也制约了实践性知识获取的效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缺乏批判反思能力的教师将会止步不前,很难获得提高,学校或教师本人要有意识地培养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批判性地考察自我行为的表现,以回顾、诊断、反思等方式,或给予自我行为以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通过培养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可以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个体的质疑和探索精神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可以激发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和教育机制的形成,进一步内化为教育实践智慧。另外,批判反思的方式和能力取决于教师个人的经验与体验。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自身的批判反思能力,为以后的专业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57001)

参考文献:

[1]崔允漷,王少非.有效教学的理念与框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2).

[2]尹明惠.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书育人,2007(11).

[3]Elbaz F.Teaching Thinking: A Study of Practical Knowledge[M].London: Croom Helm,1983.

[4]邹斌,陈向明.教师知识概念的溯源[J].课程·教材·教法,2005(6).

[5][8][10]田芳.小学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策略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0.

[6]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7]蔡亚平.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失语与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2).

[9]刘旭东.课堂教学有效性视阈中的教师实践性知识[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