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的重心需要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摆脱单纯的传授知识和应试教育的束缚,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向“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转变,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以发展学生思维为主线,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和学科特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设疑激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

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最直接原因。兴趣高,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才会敏捷灵活。新课前精心设计出典型的生活案例,引出矛盾与悬念,激发学生弄清事物本质的强烈愿望,更容易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神奇的升力》的教学中,教师设疑:“飞机的引擎在起飞前提供了什么方向的动力呢?”学生大胆猜想:“向前,使飞机不断的加速。”教师追问:“有没有看到引擎给飞机提供向上的动力呀?”学生疑惑。教师引导启发:“那飞机是怎么样升到空中的呢?”学生不断思考感悟:“……”。这时候,学生对飞机起飞的团团疑问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迫切需要找到答案,思维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兴奋点。在这关键时刻,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必将积极主动探究压强与空气流动速度关系,沿着科学探究的环节和途径,经历科学探究全程,体验成功,分享喜悦,继而对物理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好物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中的专注时间并不太长,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地设疑激趣,调节课堂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继续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学习。如进行到浮力产生的原因的教学中,教师有意把乒乓球放进一个剪了瓶底没盖盖子的矿泉水瓶里,然后提出问题,在不能倒置瓶子的前提条件下,怎么样轻易把乒乓球取出来?学生马上会想到加水可以让乒乓球浮起来。这时,让一位学生上来面向全体同学演示加水取乒乓球,以为能成功又并不成功。是什么原因没有产生浮力呢?学生的疑问大大调动了学习的欲望。

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案例设疑激趣,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够轻松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涌现和发挥,使学生乐于主动学习。

2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树立学习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是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故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压强”教学时,有学生提出:当在冰面上站立时,忽然发现冰马上要破裂了,这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迅速跑开,远离危险;另一部分学生提出要踮着脚尖慢慢走开;而只有一个学生提出要轻轻躺下,向岸边滚动、呼救。当时许多学生都嘲笑他,他当时很自卑。此时教师立即引导学生用课堂上刚学过的压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学生们发现他的方法是最安全可行的。再看那位同学,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中学生都喜欢表现自我,他们为了发现问题必定开动脑筋思考,挖空心思找疑问,而在教师长期的支持、鼓励下就能更加激起他们质疑的激情,愿意去问。

有一项调查显示:92%以上的学生有过向教师提问的意向,但只有30%的学生向教师提出过问题,从来没有向老师提出过问题的占36%。要想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笔者首先从方法上进行引导:①“顺瓜摸藤”法:“瓜”是结果,“藤”是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见到的物理现象多问一问产生的原因。例如:在学习力的测量时,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结构,通过现象进行质疑。为什么“0”刻度线在顶端?为什么会有测量范围限制?刻度为什么是均匀的?是不是只能测量竖起方向的力?象这样引导学生坚持不懈的寻根问底更能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②类比法:类比的方法是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由这种方法所得到的结论虽然不一定可靠,但在逻辑思维中却很富有创造性。如学习电流、电压时,让学生将之与水流、水压类比,虽然两者有不同之处,但如此类比学生更加容易理解。③适用条件法:物理规律都有适用条件,而学生往往会忽视这些问题,教师要有意的引导学生改变条件进行质疑。例如,在学习了重力之后让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用公式G=mg进行计算。很快有学生提出,在月球上要变化g的大小后才能适用。④关键词法: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设置问题,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让学生抓住这句话的主语是“电流”,再引导学生对“电阻与电流成反比”进行质疑,结论显而易见。

除了教给方法之外,还需要创造适当的环境给学生踊跃质疑。对个别“出格”问题,需要有宽容和包容的心态,顺应学生的思维积极进行引导。如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偏或与本节课所要解决的内容无关时,需要给予鼓励,赞扬这种敢于提问题的行为;当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结结巴巴时,需要鼓励继续说完问题,并耐心解答,直至点头示意消除疑问;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错或教师在上课时已反复强调过,而学生又当作问题提出时,需要理解,而不是嘲笑、讽刺、指责;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受到其他同学嘲笑时,需要严肃课堂纪律,并对不良行为给予制止,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3 加强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器材选择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例如:在《探究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和各支路中电流之和的关系》一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