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服务海西 兴关强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7年10月8日是福州海关历史上的重要一刻,这一天,福州海关正式迁入位于闽江畔的新址办公,实现了福州海关人多年的梦想。福州设立海关机构的历史悠久,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政府设置了江、浙、闽、粤海关,其中,闽海关的两个分口之一就设在福州南台,距今已323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随后《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签订,福州被列为通商五口之一,1861年,洋人统治的“闽海新关”设立,此后近百年时间里,赫德等洋人长期把持的“洋关”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前哨,海关税收成为清政府战争赔款的主要来源。可以看出,作为国门,作为国家的象征,海关命运从来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国运兴,则海关兴”!从历史走到今天,我们国家正走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崛起之路上,海关事业也步入蓬勃发展的上升期,福州海关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2004年,我到福州海关工作,恰逢福建省委根据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面对福建新一轮发展大潮,福州海关抓住机遇,靠前站位,将服务海西确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2006年10月,海关总署携手福建省政府签订《署省合作备忘录》,海关支持海西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按照“先行先试、服务对台、务求实效”指导思想,福州海关始终坚定不移地落实总署支持海西发展的各项战略部署。
“两岸两马两小时,一海一家一心愿”,这是“两马直航”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福州海关不断优化“两马直航”监管服务,在助推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方面亮点频出:2005年5月首批免税台湾水果通过“马祖一马尾”航线进入大陆;同年福建居民首赴马祖旅游;2006年5月福州至澎湖开展货运直航,同年恢复对台渔工劳务输出;2007年首批福建旅客赴澎湖游成行。
在构建和谐通关环境方面,福州海关先后探索推行提前申报、预审价、预归类、上门验放、绿色通道、网上税费支付等10余项便捷措施,在有效提高通关效率的同时降低企业成本;2005年10月起,实行“5+2”七天工作制,为企业提供随时、延时、加时的“三时”通关服务;2007年6月,推出“海西”大通关热线联络员、企业协调员制度,进一步优化通关服务。此外,还开辟专门通道,专项服务LNG等海西重大项目建设。
2007年,围绕福建省“延伸两翼、对接两洲”的新一轮发展态势,福州海关携手厦门海关共同与杭州、武汉、重庆、西安、乌鲁木齐等14个直属海关签订区域通关协议;2008年,福州、上海海关启动区域通关后,海西区域通关范围扩展到“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海西辐射效应逐步扩大。此外,福州海关积极协助关区特殊监管区申报建设工作,2005年福清、福州出口加工区和福州保税物流园区相继获国家批准设立。
支持海西工作的深化和落实,不仅使福州海关在服务发展大局中找准了定位、赢得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也促进海关练好内功,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论语》“为政篇”说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要义之一是明确导向、找准定位。继“海峡西岸”写入十七大报告后,以福建为主体的海西战略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内涵更加丰富。“十六字”工作方针要求海关工作要把握把关与服务的平衡点。我个人理解,从宏观角度出发,其核心就是要把握时展的脉搏、要立足于国家发展的大局,要服务所处区域发展的需要。今后,福州海关将继续发挥“桥头堡”的作用,准确定位,主动把海关工作融入服务海西建设发展、服务对台工作的大局中。
“历史就在每一个生活细节中”,回顾这些年来的工作点滴,内心感到由衷的欣慰。临窗远眺,眼前奔腾不息的闽江即是当年“马江战役”的主战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江水滔滔依旧,炮声隆隆已逝,这炮声仿佛在警醒我们要坚守国门,更要兴关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