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佳节倍思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佳节倍思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佳节的爆竹声渐渐远去的时候,你会有一种灵魂被牵动的感觉,这种延续悠久的有声的特殊的语言自会有它特殊的内涵,牵动你的神经、牵动你的情感,带着你的心飘渺......。

四十年的除夕夜伴随着四十个爆竹声的夜晚一路走来,然而散去的烟花、回响的爆竹声又让我想起自己扎着牛角辫、眯着眼睛、一手捂住耳朵、一手举着香火去点燃爆竹的童年。那是个纯洁、质朴的年代,每个娃娃都穿着母亲做的厚顿顿的棉衣,外面加一件棉猴,就是那种戴帽子的棉大衣。两只棉手套像两只小熊掌被一根长长的带子连接挂在脖子上,跑起来在衣襟前甩搭甩搭的,那时的棉鞋只有一种,黑色五眼,叫做毛窝,脚面部蓄着厚厚的棉花,塑料底有些发滑,遇到下雪天就会湿湿的,只有上了床,母亲才帮我把它放到炉台上去烤,第二天才能干干地穿上去上学。那时候心中最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母亲们要给女孩做件小花罩衣,给男孩们买蓝色学生制服,哥哥穿上花六元钱买的新衣可神气了。那时候的年货好像都是定量,一家几斤带鱼几斤肉、几斤瓜子几斤花生几斤白薯,还要早早去商场排队,我记得爷爷总是在家里没人的时候悄悄打开木柜的锁,捧出一捧花生一捧瓜子装到我的上衣口袋里,这是给我这个家中最小的孙女特殊的优待,别的孙子孙女们是没有的,要等到年三十才能分配,因为提早吃完就不允许再购买了。从腊月二十四起,家中就开始大动干戈,扫房子、贴福字、贴窗花,油炸各种花卷、丸子、排叉、麻花-----这是父亲的拿手戏。我跟奶奶、母亲就将发好的面制作出各种面食,有花瓣、花卷、小白兔、豆包、糖包、馒头等。好不容易盼到了大年三十除夕夜,小孩子们再也无心帮助大人们做家务,开始各邻居家串串,敛回一些新鲜食物,人人小兜兜都是鼓鼓的:花生瓜子杂半糖。夜幕降临,稀稀拉拉的爆竹声逐渐变得稠密起来,各家亮灯旺火开始了年夜饭,我早已点燃母亲给我买的纸灯笼,跟院子里四、五个孩子一起打着灯笼巡视,纸灯笼也有各种各样的动物造型,中间插一根细细的红蜡烛照亮,若不小心弄倒了蜡烛,纸灯笼就会燃烧起火,逢那时,我们就会眼睁睁地看着它燃尽,所以我们都会小心翼翼地提着灯笼前行。也许我也是那种大人喊破嗓子都唤不回吃饭的小孩儿,我并不记得除夕夜餐桌上到底吃的是些什么东西,应该有肉和鱼,一定有大白菜、土豆、胡萝卜,好像偶尔弄到些西红柿,当时并没有大棚种的反季节蔬菜,大白菜是当时北京市民冬季的当家菜!当我打着灯笼巡视回来,餐桌上就空空地放上了茶杯,我便包着兜里的花生到街上找哥哥们放鞭炮,我好象记得当时的爆竹就有“二踢脚”、“麻雷”、“挂鞭”几种以及几样很小的烟花,哥哥们手里拿着二踢脚燃放,我看到他们被崩碎的手套,黑糊糊地冒着烟,也并不胆怯,也尝试着拿起拆散的“小鞭”,一个一个地点燃扔到空中,“啪!”“啪!”地过瘾,有时还跟街上的孩子打爆竹仗。搓着红红的小手回到家中,开始我家除夕夜特有的一道程序,母亲拉着我,将一小竹篮花生一个个包开,吹掉红皮,将白白的果仁放到面板上,我跟母亲小心翼翼地用擀面杖将每一个果仁擀成细碎的面面,母亲时不时将面面撵一些放到自己嘴里,然后叨念着:还得细!还得细!我们就一遍一遍地反工,直到母亲满意,我们便端着满满两碗花生面,一碗端给爷爷、一碗端给奶奶,爷爷奶奶都已经没有牙了,他们一左一右坐在八仙桌两边,笑眯眯地拿起小勺,品尝着晚辈们给他们做的特殊的美食,眼睛笑眯了一条缝缝,他们没有说话,但是从他们的笑容里,我感觉到了他们心中的甜蜜,因为此时的我也是心中甜甜的。那时候的我时常站在角落望着家中劳碌的人们,偶尔也去帮一下倒忙,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哥哥、姐姐都细心呵护着我这个小丫头,我像小鸟一样奔忙于任何地方......。

四十年不短了,然而每到除夕之夜,爆竹声时,我的眼前依然浮现当年十几位亲人一起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情景,我看到奶奶提着一壶刚开的热水向暖壶中徐徐地灌入,忽见一个白白的大馒头向自己滚来,奶奶停下来顺着馒头滚来的方向寻望,见她的第七个孙子-----我的七哥正歪在椅子上睡着了,奶奶厉声喊道:“睡觉去!”在场的家人咯咯地笑起来。

后来,爷爷、奶奶、母亲、婶婶、三哥相继故去,哥哥们成家、姐姐们出嫁,除夕夜家人的身影越来越少了,但是当年一个大家庭团圆的笑声却依然响在我的耳边,不曾远去!每年春节,在幸福快乐的同时,在心灵里留一个角落去思念那些故去的亲人、想念那些不在身边的亲人,因为当年的人和景已不再重现,当年的事和情却依在心中!

还在继续的好好继续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