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兴趣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教育的基本课程,它直接影响着小学生进一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它是一门理论研究的课程,所以学好数学这门课是非常必要的,在数学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236-01
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求,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总是有一部分学生感觉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难学的功课,上课度时如年,对数学一点兴趣都没有,谈到收获更是一塌糊涂。所以我在教学中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学生时间与空间,激发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快乐的学有所获。
一、爱学生,让学生热爱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要会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予以表扬,这样学生会在积极评价的体验中处于兴奋状态,自尊心得到满足,自信心得到提高,自然会增强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学中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和共同享受成功喜悦的过程。例如,我班今年从外地转来了一位学生,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数学基础很差,我每次走到他跟前,他都是头低着,很害怕我叫到他。通过一个星期对他的了解,我发现他的作业错误虽然多,但很整齐,所以我就每天从他的作业整齐程度上鼓励他,在生活上关心他,在学习上帮助他,两个星期下来,他上课敢于发言,作业错误减少了,性格比以前开朗多了,学习进步也较大。
二、创设有趣情境,吸引学生学习数学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用故事引入:唐僧师徒四人一路拔山涉水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十分炎热,唐僧饥渴难耐就让悟空去找水,悟空一个筋斗来到了一片甘蔗园,取了3根一模一样的甘蔗回到了师傅的身边,师傅拿出第一根甘蔗问:悟空你吃多少?悟空回答:我吃一根的一半。师傅又拿出第二根甘蔗问沙僧:你要多少?沙僧说:我要2块。师傅把第二根甘蔗平均分成4段给了沙僧2块,八戒一看沙僧多拿了一块,忙大喊:我要4块。师傅拿出第三根甘蔗平均分成8段给了八戒4块,八戒美美的吃了起来。思考:你觉得三个徒儿谁分得多,师傅这样分公平吗?学生抢着回答。就这样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
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传授式”“填鸭式”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无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重复,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有多少个字》时,为了巩固学生的估算能力,我组织学生开火车一个一个算,小组比赛算,全班抢答算,学生参与热情高,估算能力很快得到了掌握,在作业中做题速度快,正确率高。
另外,小学生理解能力差,在小学教学中有一些概念和公式比较抽象、深奥、枯燥无味,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例如用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设疑;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如教学《搭配中的学问》时,我利用握手,引导学生思考有序的握手方法,然后给出实物“红裙、黑裙、花裤、黄色上衣、白色上衣”,让学生小组合作搭配,看能搭出几套不同的服装。学生们的兴致很高,很快的进入到所学内容的探索中。
四、合理布置作业,让学生乐学数学
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拓展,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业这一环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消化课堂上学到的新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自己教学的得与失,从而查漏补缺,修改和完善个人的教学方案,进一步指导教师以后的教学工作。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全班一样的作业,每次的作业中出现了优等生的作业几乎全对,而后进生的作业几乎是全错,甚至有些后进生不会做也不交作业,后进生对学习产生了厌恶,优等生失去了学习的那股冲劲,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高。
所以,分层设计作业,合理的布置,能让优生吃饱又能使差生吃消。例如,我在教学完《住新房》布置作业时,把作业分成三种:(C)基础题,布置一些与例题相似的基础知识主要针对后进生,如“用竖式计算25×31=22×23=34×12=等”,让基础差的学生从中获取成功感,消除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B)综合题,布置一些与例题相近或稍有提高的以技能性、能力性、智力性为主的作业题主要针对中等生,如森林医生11×33=72,44×12=56,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A)拓展题,布置一些以综合性、系统性为主且难度稍大的作业题主要针对优等生,如一本故事大王65页,小华每天看5页,用11天能看完这本书吗?如果看不完,还剩多少页没看?乘法速算27×11=58×11=,这样满足了学生们不断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长期下来学生们都乐学数学,教学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总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方法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要让学生自己说“我爱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