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在校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局限性及其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在校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局限性及其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献标识码】 B

【中图分类号】 R 179.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0-0961-02

【关键词】 费用,医疗;社会保障;学生保健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和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我国由20世纪50年代起实施至今的高校学生公费医疗制度应对乏力,远远不能适应实际需求。大学生普通疾病治疗水平低,重大疾病和伤害则无力保障。在新的形势下,我国高校学生医疗保障体系亟待改革。

1 我国高校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的现状

我国大学生在校人数逐年增多,从1998年开始的高等教育持续地实施扩招,至2006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1 739万人,在校人数规模位于世界首位。由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以及目前的应试教育过分注重升学率,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缺少体育锻炼时间等,造成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高校学生患白血病、尿毒症和其他重大疾病的比例逐年上升,发生率已经达到3/万[1]。按照这个比例推算,我国每年患重大疾病的高校学生超过5 000人。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存在极大的隐患。

我国高校学生医疗保障体制从1953年一直延续至今,对于大多数学校,国家每年给每名计划内统招的大学生拨款60元作为医疗费用。对于二级学院、扩招及高职高专的学生,不能享受人均每年60元拨款,不少学校只得参照国家标准由学生个人负担。这些学生在校医院就诊,享受与计划内统招学生一样的医疗待遇,所需医疗费用由学校统筹解决,致使学校负担过重。据文献报道,中国人年均医疗费用的支出已由1980年的14.51元上涨到2006年的512.5元,增加了30多倍。一般大学生人年均医疗费用也达到了100多元。如果10 000名大学生中出现2~3名患重大疾病的学生,就能花光全部学生的医疗费。因此,对各高校来说,学生医疗保障确实是个难题。

针对上述困境,各高校就有限的医疗费用,采取了不同的使用制度。部分学校采取多方参与的管理模式[2],即校计财处负责公费医疗经费的核拨,校医院负责学生日常医疗事务及转诊转院审核报销。有的大学还成立了专门的公费医疗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和管理学生的一切医疗事务。学生公费医疗的实施基本上参照省级公费医疗管理办法。学生就医,门诊一般在校医院,凭学校发给的医疗证就诊,除挂号费外,一般可报销50%~85%,个人自付15%~50%;住院则先由保险公司在扣除自费项目部分后按比例赔付,不足部分学校按70%~90%报销。转诊、转院须经校医院批准后方可报销。

部分学校采取了另外一种管理模式。从学生每人每年60元的经费中,拿出部分发给学生本人,用于门诊包干使用;另外预留部分在学校作为调剂基金,用于补贴学生住院统筹资金不足和个人医疗保险超封顶部分,以及特困生的部分医疗费用。

另外,学校在新生入学时,学工处负责组织学生自愿参加大病和伤害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学生在生病住院时,可以由保险公司理赔部分医疗费用[3]。

2 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的局限性

目前,各高校在大学生医疗经费的筹集、运行和支付方面想了不少办法,多方参与的管理模式覆盖了绝大部分学生,切块包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矛盾,但保障覆盖面较窄,加大了学生的医疗负担。总之,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1 大学生医疗费的拨款标准太低 随着国家GDP的增长,国民医疗费用所占比例的提高,现行的大学生每年60元的拨款标准还是1953年制定的。在50多a后的今天,医疗费用数十倍地增加,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医疗费用也达到了100多元。因此,每年每人60元的拨款远远不够[4]。

2.2 学生公费医疗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浪费现象 学生公费医疗一方面存在保障不力,但另一方面又存在浪费现象。由于在校医疗只需承担少部分的费用,容易使学生放松对健康的维护以及在就医时过分消费医疗资源(如要求多开药或多开相关的药物);甚至部分学生小病大看,重复开药。

2.3 商业保险对于重大疾病仍然是杯水车薪 作为公费医疗补充手段之一的商业保险,本来是一种很好的医疗保障补充机制,但是由于国家在这方面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我国商业保险市场尚不完善,操作上还存在不规范之处,而且操作手续相当繁琐,理赔困难,不能用于救急。目前大学生系列保险含大学生平安保险、大学生住院医疗保险、大学生住院补贴保险、团体重大疾病保险和健康保险、伤害保险、人寿保险等。由于商业保险的品种名目繁多,分类很细,如不注意保单条款的限制,很难顺利享受保障服务。学生购买大病和伤害险,保险公司在理赔时扣的比例较高。加之学生住院大多数病情较轻,住院时间较短,故总费用不会太高。而保险公司理赔住院总额5 000元以内,则按扣除自费项目费用后的50%~60%理赔,理赔数额约占总住院费用的40%~45% ,赔付比例较低,加之赔付额最高6万元封顶 ,因此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以一个有1~2万名学生的大学来说,每年上缴的医保费用达到60~120万元,而大部分学校每年从保险公司报销的学生医疗费只有40%左右,毕竟保险公司是赢利单位,对于学生发生的大病,保障能力十分有限[5]。

2.4 计划经济的垄断性 高校医疗机构对大学生医疗资源占有绝对性,在这种制度下学校拥有学生看病的绝对控制权。学生去校医院看病,一般只是开些常用性廉价药,较复杂的病症可以转院,但要经校医院的同意。学生完全没有自主选择去哪家医院看病的权利,否则不予报销。这样直接导致了高校“低标准,全包式”的医疗弊端。

2.5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有待提高 我国绝大多数高校设有校内医疗机构。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经费有限,部分校医院的设备陈旧、卫生技术人员配备不足,且结构不合理,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业务水平以及药品的数量等都有待提高;加上校医院在很大程度上是学校安置教职工家属的部门,却控制着转院权,这样很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无法给予学生全面有效的医疗服务。

总之,许多学校都限定了学生无论在校内、校外医院住院的医疗费用累计报销金额,现实中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就得不到保障,公费医疗无法在这个时候更充分地显示出其本身应该具有的优越性,不能充分体现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能力。

3 建议与对策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生活费、医疗费和患病情况有其特殊性。有资料显示:72.69%的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支出在800元以下,其中3.87%的学生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即这部分学生是真正的特困生,他们每个月除了伙食费及购买必要的生活、学习用品之外所剩无几。另外,92%的大学生身体状况很好,很少生病,这是大学生不同于其他人群的一个显著特点,精力旺盛、身体健康,平均每学期去校医院就诊和去校外医院就诊的次数在2次以下的比例分别为87%和95%,96.2%的大学生医疗费用占总生活费支出的比例在10%以下[6]。

为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利益,充分体现我国创建和谐社会和平安校园的主题,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应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应在吸收各国经验的基础上,减轻学生医疗负担,根据我国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

3.1 国家应该提高大学生医疗费的拨款标准 随着国家GDP的增长和国民医疗费用所占比例的提高,国家也应该增加大学生医疗补助标准,加大对大学生医疗保障的经费投入,大幅度地提高现行标准,使之与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3.2 要深化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改革 尽可能地将大学生纳入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在制度设计上使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覆盖到大学生。

3.3 组建高校医疗集团 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有校内医疗机构,但多为非赢利的、分散的。高校应加强校医院的建设和管理,包括人才培养。提高技术水平和诊疗水平,更新设备,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尤其是在各大、中型城市都有大学城,数家高校集中在一起,应该有条件整合各个高校的医疗力量,建立一定规模的大学生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解决大学生中间的常见病、多发病,降低医疗费用。另外,高校医院也应加强会诊和联络机制,增加专科门诊,聘请专家兼职等,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3.4 学校医院在学生疾病的防治上负有重要责任 高校医院要加强卫生保健、预防监督的职能,加强健康教育和开展心理咨询,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心理素质,形成有效的医疗卫生防范工作机制。

3.5 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引导学生加强保险意识 在大学生中全面推行商业医疗保险,根据自身情况购买商业保险进行补充。在学生入学时,要求学生自愿购买大病医疗保险和伤害保险,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减轻负担,降低风险,逐步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

3.6 寻求社会支持 首先建立大学生医疗救助制度,将贫困学生一道纳入社会救助范畴;其次发展公益慈善事业,让学生在需要时得到一定社会援助,如慈善捐款、爱心援助等。建立“学生重大疾病救助基金”。它的投资主体应该包括政府、学校及社会捐助,学生也可自愿出一部分。

笔者认为,大学生中间有2类人群的医疗保障必须优先考虑:一类是特困生。学校在医疗保障制度的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给这部分学生以特殊待遇,将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使他们能享受到医疗保障的好处,不因为患病而加重家庭的负担,甚至是失学。另一类是重大疾病患者。这类学生即使家庭条件较好,但因患重大疾病,医疗费用支出很大,给家庭造成很大负担,甚至导致贫困。南京财经大学在大学生医疗保障方面的出发点是优先考虑特困生和患重大疾病学生的医疗保障问题,具体制度是:把政府下拨的每个学生60元中的45元发放给每个学生,用于学生的日常门诊医疗费,超出费用自理;每个院系每年可以上报8%的特困生,对于他们来说,仍然采取个人承担校内、外门诊的15%~30%费用的制度。这部分钱就从留下每人15元中支出。对于一个万人大学来说,这个总额有近20万,保障他们应该绰绰有余。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的实际状况,要完全做好大学生的医疗保障工作,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但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完善。

4 参考文献

[1] 戴劲松,王海,何云江.贫困学子患“恐病症”高校直呼“养不起”.[DB/OL](2005-09-23)[2007-10-20].www.省略/focus/content_3522379.

[2] 昊强.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应重视学校公共卫生工作.中国校医,2004,18(1):95-96.

[3] 汪丹萍.高校学生医疗保险势在必行.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102-104.

[4] 胡葆枫,刘嘉.高校大学生公费医疗费用调查分析.卫生软科学,2005(5):76-78.

[5] 崔晓华.关注大学生医疗保险.中国保险,2004(6):89-92.

[6] 边宝兰.关于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改革的探讨.中国校医,1997,11(5):221-223.

(收稿日期:200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