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护理安全管理思路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护理安全管理思路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能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减少医患关系紧张局面的发生。笔者通过对护理过程中潜在不安全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包括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护理事故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210-02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可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发生。护理管理者应及时发现医疗安全隐患,主动采取相应对策,控制和消灭不安全因素,识别和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1 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护理人员的因素

1.1.1 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偏低。目前,一线工作护士以年轻护士居多。她们学历偏低,在学校学习医学时间过短,基本功不扎实。住院患者往往存在多种疾病,病情复杂,涉及到各个专业的医疗护理问题,年轻护士很难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实施患者所需护理。

1.1.2 工作经验不足,实践时间短。对查对制度、急救制度、交接班制度、级别护理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掌握不够,对各项护理操作流程不熟悉,不能严格、规范、认真执行,以致患者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造成护理风险,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

1.1.3 责任心不强,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由于护士工作量大,长期超负荷工作,使护士身心疲劳,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从而导致其工作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执行各项护理操作,不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1.1.4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护理人员严重缺编。护士因长期超负荷从事繁重的护理工作,很容易造成身心疲惫,因而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服务不到位,甚至因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及对护理人员的不信任,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

1.1.5 护理文书记录和管理中的隐患。护理记录书写不真实、不规范,医生迟改、漏改医嘱,导致护士执行操作在前或没有医嘱。患者不在时虚填观测结果、重抄护理记录,病情变化记录不及时或漏记,医疗和急救设备物资管理存在漏洞等都会为诊治患者留下安全隐患。一旦出现护理纠纷,护士很难举证,造成被动。

1.2 环境设备因素

1.2.1 病区所有备用药品的存放、使用、定期核查等应严格遵守相应规定,以确保用药安全。药品的存放应分类放置,特别是外包装相似的易造成混淆的药品如:玻璃安瓿的KCl、NaCl;国产药与进口药;厂家不同的同名药;批号不同的同类药品均须注意,特别是KCl、化疗药物,毒麻药品应有醒目标识,定期清理,定期检查。

1.2.2 加强急救物品管理。护理仪器设备、设施配套,满足护理工作需要,氧气、吸引器、呼吸机、除颤仪、抢救车等急救设备完好,有安全警示标识。急救物品、药品、器材做到“五定一及时”(定品种数量、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定时检查、定期消毒灭菌、及时维修补充)。患者病情突变时,相应的抢救器材、物品、药品及时到位。

1.2.3 仪器、设备使用中的问题:仪器、设备的发展与完善标志着医院救治水平的高低,但设备的使用不当、故障、老化,护士单纯依赖设备的思想,患者长期使用医疗仪器所带来的并发症等,均可给患者造成不安全隐患。如输液泵未能按要求使用,造成药物应用错误,尤其是在用血管活性药、化疗药、湿化气道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监护仪、呼吸机的报警限设置有误或报警功能完全丧失,在临床上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1.2.4 住院环境和危险品的管理:地面有水时患者易跌伤,昏迷、躁动患者易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可导致患者烫伤等。患者擅自用电器造成电路故障而耽误抢救患者,严重者甚至引起起火。对于以上这些隐患都要提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

2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加强护理人员安全管理

2.1.1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是护理安全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必须精通护理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做到技术精湛,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要有计划地组织临床护士学习业务知识,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只有不断加强专业技术学习,努力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的落实。

2.1.2 严格执行医嘱,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临床工作中必须严格认真执行医嘱,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这些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为预防和判断差错事故的重要因素,对正常的护理活动起到了保障的作用。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事,哪怕患者有误解,也一定会得到医疗法的保护。

2.1.3 完善护理文书记录。2002年开始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了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客观资料作为法律性文件,为护患双方提供了法律保护及举证依据[2]。即使是患者病情危重,救治工作繁忙,记录仍然要求全面、客观、及时,否则稍有失误就会给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2.1.4 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管理。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护理岗位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使护士从法律的高度认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患者的权利和义务,认清自己的违规行为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并针对性地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同时提高自己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遵法守法,依法办事。

2.1.5 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在工作中发现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提醒,定期召开护理质量安全分析会,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时刻把好医疗护理安全质量关,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明确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衡量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2.1.6 “人性化”管理。合理分配护理人员的工作,劳逸结合,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努力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其以愉快心情面对工作。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改善医护互动关系,护患关系,培养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护士的爱心、包容心,以真诚的服务,精湛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

2.2 加强设备设施的管理

2.2.1 仪器设备的管理。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引进设备的同时,请厂家或有关技术人员开展专题讲座,使护理人员正确掌握其性能、原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所有医疗设备应固定位置放置、定期进行检修、安排专人管理,以保证抢救工作正常进行,制定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及保养使用档案,每周有专人对仪器设备进行常规保养并检查其性能。仪器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并放回原处备用。病房整体布局要合理,有利于监护、观察病情,便于抢救。

2.2.2 改善住院环境。认真做好患者的入院宣教工作,让患者在最短时间熟悉病房及其周围环境。病房卫生间及湿滑的地板要有防滑警示标识、通道有安全通道标识、供氧装置有四防标识,易坠床患者设置床栏,躁动患者使用约束带;易发生压疮患者应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气垫床、水垫等;精神异常患者指导留陪护,备床头铃并告知患者正确使用;常用物品放置在易拿取的位置。

2.2.3 加强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制定预防对策,及时做好宣教工作,确保患者住院安全。对患者入院时、住院中、出院时均进行安全宣教。确保做到患者安全第一,沟通为先,也有利于减少安全隐患,避免纠纷的发生。

3 小结

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护理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3]。护理安全管理的目标就是力求为患者提供零缺陷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和核心[4]。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49.

[2]苏兰若,谢淑娟.1028份护理记录中相关法律性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8.

[3] 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3-1055.

[4]邓松英.质量及反馈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实效性[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6(10):87-88.

(收稿日期:201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