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冷静应对经济寒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冷静应对经济寒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8年,浙江经济遭遇“寒流”,企业“过冬论”不绝于耳。“浙江经济究竟怎么了?”相信这是悬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一个大问号。为此,我们特意邀请了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为浙江经济把脉开方。

浙江工业“失血”严重

“经济回落过快且下行势头仍在延续”、“相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完成全年物价调控目标难度加大”、“节能减排尤其是节能压力加大”,这是吕祖善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所作的《关于上半年全省经济形势和下半年政府工作的报告》中提出的浙江经济运行中的“四大难题”,您长期关注和研究我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请您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形成这些难题的原因是什么?

■吕省长提出的四大难题,从工业企业这方面来看,主要是浙江在中国宏观经济出现重大转折状况下的一种短期的适应性困难。我认为,这是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

从主观上来讲,首先是浙江工业企业这几年出现了严重的利润外流。按照全国水平估算,浙江自2001年以来,工业固定资产起码少增长了1500亿元,相当于浙江目前工业固定资产净值的1/5多。如2005年,全国工业1元钱的利润,新增固定资产有1.2元,而浙江呢,1元钱的利润,新增固定资产只有0.8元。

特别是2007年,浙江工业1元钱的利润,新增固定资产只有0.35元,可以说在这一年,我们的工业企业起码有60%的利润没有投在省内工业上。在投入大量减少情况下,结果当然就是浙江工业的整体素质下降。

那么浙江工业的这些利润去哪儿了呢?一是投入省外传统行业,如绍兴有一家轻纺企业,在河北投资30多亿元创办钢铁厂,年产量已达250万吨。对于企业来说这是无可指责的,是我们浙江人对于全国经济的贡献,我们为此而骄傲,但对省内则造成了严重不利影响。其次就是投向楼市、股市和期货市场,还有其他非正常的流向。所以我说,浙江工业这几年存在着严重的“失血”问题。

其次是产业结构调整大大滞后于全国。我们估算了12个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的变化,全国这些行业2000年的比重是24.5%,2007年估计下降到了19.9%。而浙江呢,这些行业2000年的比重是36.1%,2007年则是28.5%。虽然下调快于全国,但传统行业的比重仍要高出全国近9个百分点,几乎比全国高一半。现在正是这些行业出现了较严重的困难,从而累及整个浙江经济。

第三就是省内部分行业产能增长过快。严重的过度竞争,导致一部分企业财务状况急剧恶化。如省内化纤行业这几年增长迅猛,从2000年产值占全省的2.6%上升到2007年占全省的4.3%,但2008年1―5月,行业利润下降21.9%。再如纺织服装和皮毛行业,也存在着产能增长过快、压价竞争等较大问题,是目前浙江利润增长速度下降的大户。

从客观上来说,中国宏观经济当前出现了两个重要的转折性变化。一是以低成本劳动为主体的要素价格全面上升,二是以低层次产品为主体的出口格局遭遇逆转。根据我的计算,2008年1―6月,全国商品出口如果扣除人民币升值和国内价格上涨,同比增长大致仅为3%,至少下滑近20个百分点。这两个变化对于中国长远发展来说,是一个必须跨过去的“坎”,是迟早要出现的。

困难是暂时的

现在不时有媒体报道浙企已经卷入“倒闭潮”,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我个人还是觉得,当前浙江企业的困难是局部的,个别媒体夸大了浙江企业所遇到的困难。从今年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来看,虽然亏损企业数比上年同期提高18.3%,利润增长幅度下滑也很大,但利润总计仍比上年同期增长14.1%,以平常心看,这也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增长率了。进一步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亏损比例并没有较大上升。2007年1―5月份有18.0%的企业亏损,2008年则是19.6%,仅上升了1.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并没有出现那种蔓延式的增长,与我们比较困难的1990年相比,我们目前的日子还是不错的。

浙江工业经济的困难是暂时的。我们看2008年1―5月浙江制造业分行业利润增长情况,在34个行业中,利润增长高于平均数14.1%的有20个行业。正常情况应该是高于和低于平均数的是一半对一半,现在的情况就表明是一种典型的两极分化,多数行业财务状况都比较好,主要是少数行业导致了全省的整体数据不太好看。而这些财务状况恶化的行业经过一段时期的适应性调整以后,以我们浙江企业具有较强的内在活力来看,应该是能很快走出困境的。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从结构分析中看到了一个非常可喜的迹象,这就是电子、交通运输设备、电气、通用设备这些行业财务状况都比较好。另外一些长期增长弹性较强行业的财务状况也比较好。这就在相当程度上表明,浙江工业目前的困难,确实只是一种宏观经济结构重大调整下的短暂的结构性阵痛。希望媒体不仅要报道困难行业以吸引眼球,也应该报道一下这些表现良好的行业以给外界全面的浙江信息。

今年以来,企业“过冬论”不绝于耳,面对经济“寒流”,浙企应当如何“御寒”,请您给浙江的企业家们支支招。

■对于当前的那些困难企业来说,有三点非常重要。

一是正确理解中央宏观调控的决心。我觉得中央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当前部分地区的企业困难,将会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区、各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真正做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而且我们应该注意到,在一些重要报告中,已经没有了“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样的话,这说明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非常有可能发生一些更加积极的变化。

二是要正确解读企业家信心指数。我注意到了浙江企业家信心指数有较大下降,但我们应该对此有正确解读。前几年浙江企业家信心指数高的时候,我们的投资是往下走的,这就在事实上表明,企业家信心指数并不完全反映企业家的真实想法。这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企业家们也有从众心理。当大家都说经济好的时候,他也会说好;当大家都说不好的时候,他也有可能说不好。所以这个企业家信心指数,好的时候和坏的时候,都会有可能是被夸大了,有时可能不一定真正反映企业家们的真实想法。

三是我们完全有可能较快走出困境。我们当前的经济状况与1964年东京奥运会前后的宏观经济问题非常相似,但日本的那次危机在东京奥运会后的一年多时间内就宣告结束,然后又迎来了历时4年9个月,年均增长率12%的“伊奘诺”景气时期。日本当时大概只有1.1亿人口,中国有13亿人,回旋余地非常大,而且中国现在的条件比当年东京奥运会的时候好得多,我们完全能用更短的时间走出困境。

另外,我们的工业企业也要积极实施“四个转变”。一是促进增长动力由以低成本劳动支撑为主向技术进步支撑为主转变,二是产品结构由低层次产品为主向中高档和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三是贸易结构由出口增长为主向国内和国际贸易并重增长转变,四是企业资本运行由大量投向省外传统行业和进入楼市股市等向重新回归省内先进制造业转变。

宏观经济变化有利浙江经济转型

请卓所长谈谈宏观经济的一些趋势,如何理解宏观经济的重大转折?它会给浙江经济带来一些什么影响?

■2008年是中国宏观经济转型的一个转折点。根据我个人的研究,中国国民经济将出现以下四个方面的重大转变。

一是企业高利润率时期行将结束。随着分配天平向劳动者倾斜,既降低企业利润率,也降低其利润增长速度,同时还意味着资本所得占GDP比重的下降。与此同时,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也将放慢,至少企业所得税这一块的增长将相应放慢。这10余年来,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双双超高增长,相当程度是挤压了劳动收入增长实现的,因此并不能认为这就是高的经济效益导致的。而在这以后,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相对较低增长,部分因素也将是工资增长较快导致的,因此也不能认为这是效益下降了,关键还是得看宏观经济的整体状况。

二是经济增长格局向内需主导型转变。当劳动出现短缺,同时其他主要经济变量也随之发生变化的时候,将会促使中国经济增长格局由外需主导向内需主导的格局转变。企业由于劳动等要素“挤压”力度加大,就会强化技术进步、注重管理、优化营销;同时由于消费“拉动”力度增长,从而不仅将消除成本增长的负面影响,还会加快推动一部分优势企业脱颖而出。进一步从宏观层面看,中国国民经济终于有望从根本上转变以往不合理的增长方式。

三是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加速。一方面制造业结构将加快优化提升,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加快提高,档次较高产品需求将增加,从而有望加快制造业结构优势提升;另一方面服务业发展将加快,在收入增长加快情况下,城乡居民就有可能把更多的钱投向劳务需求,同时在经济规模扩大和进一步充分竞争情况下,生产业发展亦将加快。

四是宏观经济增长的基础更加坚实。在低利润状况下,企业可用资金减少,从而减少投资,放慢资本扩张和产能增长,但同时也促使企业加快提高素质。更重要的是,劳动工资增长加快,国内消费增长加快,从而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所以我说,中国经济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增长。

这些变化显然是有利于浙江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浙江经济的发展更加坚实,更加健康,而且长期增长速度也不一定出现较大下降。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我还是像以前一样,估计仍然会有15年甚至20年左右的快速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