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效落实识字教学的几点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效落实识字教学的几点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每个学段制定了词语教学的目标,大大小小的教育杂志也在呼吁避免词语教学的“浮光掠影”。于是,“词语教学热”重新升温,课堂也紧接着出现了“一边倒”现象:部分老师在第一课时出示生字新词,带领学生横着读、竖着读、乱着读,还要请学生说说哪个词懂了哪个不懂,忙忙碌碌大半节课下来都没有触及课文内容;或者在第二课时,学生一遇到读不懂的句子,教师便把其中难懂的词语拎出来朗读、造句,绕了一个大圈后再回到课文的赏析。如此看来词语教学确实受到了重视,但是机械的教学是简单地用一种抽象的语言去解释另一种更抽象的语言,这样很难进入学生的精神领域。怎样的词语教学更有效,更利于学生学习,笔者就这个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识字教学 策略

一、在具体语境中感悟

1.充分利用情景图。几乎每一篇课文都配有相应的情景图,怎样利用这一“大众资源”来展开词语教学呢?某教师在教学《石头书》时这样呈现本课的生词:他先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看看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勘探队员:磊磊、川川)这块石头在两个孩子眼里怎么样?(光秃秃)在勘探队员眼里怎样?(一册书)书上有什么?(雨痕、足迹、波痕、贝壳、化石、地壳)

再比如教学《掌声》一文时,请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演讲)小英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残疾默默)老师知道这个情况吗?(刚调来、情况)小英是怎么做的?(犹豫,慢吞吞,眼圈红了)大家为小英鼓掌,掌声响了几次,图上画的是哪一次?(骤然间 持久,讲述,经久不息,鞠躬)

以上案例中教师以简单易取的课文插图为线索,避免了就词解词的场景,带领学生在具体的语境、情境中不露痕迹地触摸生字新词。这样的呈现方式不是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它们,既掌握生字词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使学生始终处在“我想学”“我要学”的积极状态,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2.积极调动学生的已知。张祖庆老师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诡计多端”一词时,并没有满足学生对词语表面意思的理解,而是请学生联系刚刚上的“感悟三十六计”综合实践课,用“三十六计”分析一下白骨精施了哪些诡计。最后综合学生的分析“变村姑——美人计、借尸还魂;化身逃——金蝉脱壳、以假乱真”等,确定“诡计多端”的意义:计中有计,环环相扣,计计相连,阴险之至。他以“诡计多端”为支点,带领学生沉入多重文本,在多重语境之间实现了互文、互训和互见,从而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洞察力、联想力和深度思维,我们不禁为这一提升拍案叫绝。

二、在反复品读中生情

我们时常品读优美的语段和文章,从字里行间去体味语言的内涵和韵味,但殊不知对于词语我们也可以“品”。词语的品读不是机械、呆板的语言文字训练,而是隐藏了训练意图的朗读享受。它巧妙地将理解,想象,朗读融为一体,让学生更加投入地朗读。学生虽然对词语仅仅是一种模模糊糊的认识,想象、理解和朗读却达到了水融的程度。

三、以字型为基点来突破

1.巧抓偏旁。张祖庆老师在《开天地》一文时,有学生提出来“创造”是什么意思?张老师先板书“创”请学生观察“创”字什么旁,并想一想这个字为什么要用“立刀旁”?再写出“造”,同样请学生思考“造”为什么要用“走之底”?最后,教师总结道:是啊,原地不动,能创造吗?同学们,“创造”需要工具,它需要力量,需要行动!我们今天就去看一看,是怎样去创造这个美丽的宇宙的呢?学生满含激情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2.妙用原型。张康桥老师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中“盗”一字时,出示现代汉字、古文字及木刻效果的象形图,并引进左民安著《细说汉字》——“盗,极欲”,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组词,鼓励学生探究物象图、古文字、现代汉字和词语四个要素其相互关系,然后巧妙地运用语词的悖论引发冲突进入课文的学习,在结束课文之前又回归“盗”字,引导学生体验伟大的“盗火精神”。薛法根老师在教学《卧薪尝胆》中手画“奴仆”图,指出古代地位卑微、专门伺候主人的女子为“奴”,而头带枷锁跪于地,屁股上插根毛的男人为“仆”,不但帮助学生清晰地记住了字型,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狐狸和乌鸦》中的“谗”的古文字勾勒出了狐狸贪婪的本性,《鸟岛》中“筑巢安家”的“巢”字描绘了鸟儿在岛上的幸福生活等。

以上几则案例都利用物象画或者是古文字进行原型启发应来进行词语教学,以此来感受汉字历史文化和优美形体。利用文字的原型、意象展开教学,“意”存在于“象”中,“象”又被记载到了文字当中,明“象”则尽“意”。原型启发融意于象,融象于言,有效地帮助学生在理解运用的基础上体味汉字“融象之美”。

综上所述,词语的教学并不是老师们拍拍脑门,想怎样上就怎样上,而应该努力让语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中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中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

(作者单位:溧阳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