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成果的传承与创新,正确处理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关系,整合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系,注重校园精神文化的梳理凝练,创新校园文化载体,密切社会联系发挥辐射示范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高校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历来就是文化传承的阵地、文化创新的基地、文明播种的园地,担负着孕育先进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责任,理应为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尤其是要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所作为。

高校校园文化源于社会文化,从文化的层次结构说,校园文化是从属于整个社会大文化的亚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校园里的折射和反映。高校拥有人才和智力密集的优势,所以,校园文化与一般的社会文化相比,更多的是精英文化,大多具有前瞻性、思想性、艺术性和品位高雅的特点,它不是对社会文化的简单认同,而是对社会文化的超越,它往往能够表达社会的主导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不仅能够引领主流价值文化,而且对未来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也能起到启示和引导的作用。同时,高校校园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的导向功能还能让大学生感受、认同这种文化,将校园文化的印记带到日后的工作岗位,并将所受的文化熏陶传递给整个社会。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辐射、净化、提升全社会的文化氛围,从而影响和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将为进一步加强和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要求的问题

1.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忽视校园文化的本质功能和主要作用

有些人对校园文化概念认识不清,只简单地将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等同起来,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开展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搭建师生展示才艺的平台、活跃师生的业余生活,并不了解校园文化是个包括校容校貌、教学设施、教学内容、管理制度、舆论风气、人际关系、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等在内的系统工程,校园文化活动只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部分表现形式,未能将校园文化上升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塑造灵魂的高度来认识,忽视校园文化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

2.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功利化、庸俗化、娱乐化、商业化的倾向

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大众文化与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对校园的影响和渗透日益明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临挑战。在大学生当中出现了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实用化、生活格调的低俗化以及人生态度消极颓废的倾向,在校园文化中相应地表现出追求时髦的“酷”文化、快餐文化、商业文化、网络文化、短信文化现象。校园文化的学术性和思想性明显不足,低层次、庸俗化的活动较多,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培育校园文化精品和文化品牌的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引导手段,大大影响了校园主流文化的向心力和先进性的发挥。

3.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整体规划和长效机制

有些高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划归宣传部、学生处等由单一或若干部门负责,却没有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也没有建立专门的校级统一领导机构。缺少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长远规划、整体布局和科学论证,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层次不明确,没能发挥好应有的统筹协调作用。

4.重视科学文化,忽视人文文化

随着高校扩招,很多高校基于学校声誉和学生就业考虑,在专业设置与课程安排方面紧跟市场走,采取的是功利性的教育方法,注重理论技能教育,轻视人文文化灌输,没能担负起传播除科学技术以外的人文文化的职责,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人生追求和生活态度。

5.开放性不足,辐射能力不强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中处于较高层次的文化,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导引作用和辐射渗透作用。但是,很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仍然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输出的渠道和载体不多,与外界文化交流少,走出校园、走向社区的积极性不高,与社会的接触面不广,自然起不到应有的示范区和辐射源作用,更不用说引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了。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传承勇于创新,以先进的高校校园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1.把握正确方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引导其把个人理想与远大理想有机统一起来,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帮助其形成正确的精神支柱;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引导其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标准衡量大学生的道德层次,使其明确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并自觉做出高标准的道德行为。

2.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发展与创新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之根、中华民族之魂、中国特色之源,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当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科学研究、批判继承、创新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恰恰是高校的优势所在。高校可以组织广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针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程中所存在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同时以开阔的视野、开明的姿态、开放的胸怀,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使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而且适应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

3.正确处理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关系,努力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

校园文化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主流文化指的是在高校中占主导地位、为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文化,它存在于高校正式组织之中,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起维护、支持作用。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大学精神的凝聚和沉淀,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非主流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指高校中仅为一部分人接受的或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如网络文化、短信文化、卡通文化、课桌文化、宿舍文化等,不同性质的非主流文化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或社会期望的非主流文化,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学生的荣辱观、审美观、价值观受到一定的误导甚至扭曲,从而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以主流文化为主导,高唱主旋律,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和品牌文化;同时要尊重非主流文化存在的现实性与合理性,重视和发挥非主流文化的积极作用,在弘扬主流文化的前提下提倡多元文化的融合。还要努力改造非主流文化中的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种种错误思想观念对大学生的侵蚀。

4.整合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系,注重校园精神文化的梳理、凝练和建设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并整合各相关职能部门,改变以往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建立起校级的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负责学校物质文化、组织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的统筹、规划、指导。在规划和建设中,不仅要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更要注重精神文化的总体设计和构建。精神文化的内容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价值体系中内隐的、深层次的东西,它从更广泛的层面上隐含一个学校办学的基本理想、基本理念、办学宗旨,学校对于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使命等,对师生具有隐性教育的功能。因此,各高校要对校园精神文化进行认真地梳理和凝练,弘扬学校优秀的传统校训,强化校风、学风、教风、作风建设,优化人际关系、舆论导向等人文环境,并以此来导引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5.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校园文化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时代性特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创新活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内容、新载体。第一,可以通过组织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水平、培养创新精神以及陶冶高尚道德情操的精品学术和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科技学术活动的教育指导作用和高雅文化艺术的熏陶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求真务实、培养创新精神,使大学精神充分渗透并贯穿于具有丰富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要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如教师节、校庆、国庆节、建党节等对大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第三,以先进人物、先进集体和文明宿舍评比为契机,打造标杆工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第四,要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关注社会需求、参与社会建设、提供社会服务,体现高校社会关怀精神。第五,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辐射作用,不断加强网络阵地的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网的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构筑起抵制不良信息的“防火墙”。同时也要研究、利用各种网络衍生工具如BBS、QQ群、微博等当代大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平台,扩大校园文化建设的覆盖面,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引导功能。

6.增强校园文化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发挥校园文化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加强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交流,不仅可以让身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充分地了解社会,加强其社会化进程,还可以增强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的示范作用,从而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辐射力。学校和社会文化交流平台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学校的特点和所在地方的区域社会发展状况,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大力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名家名团进校园的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参观各种历史文化遗址、革命博物馆,使大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通过社会服务和文化共建,组织并引导大学生自觉参与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等文化创建和公益性文化活动中,让社区能共享高校校园文化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骆郁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金哲等.当代新术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3]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张捍东,黄伟良.高校非主流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

责编:一 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