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孙吉亭:从“浅蓝”走向“深蓝”是头等大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西海岸经济新区被划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后。蓝色便成了新区的主色调。新区该如何谋求蓝色产业的转型,实现从“浅蓝”到“深蓝”的转变?如何充分利用港口的优势,发挥特色园区的带动作用,真正担负起核心区的角色,一直是业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在采访孙吉亭之前,记者理解的蓝色经济也是通常所谓的“Blue Economy”,并没有太多的延展思考。但1984年开始研究蓝色经济的孙吉亭,对于蓝色经济却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他向记者解释了他提出的“3B”概念理论。
他认为将蓝色经济简单地翻译成“Blue Economy”是无法准确表达其内涵的,而应该翻译成“Best&Bright&Bi-sealand Economy”,或者是“3BEconomy”。他进一步解释说,“BestEconomy”指蓝色经济是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Bright Economy”指蓝色经济区域内的天空是明亮的,海水是蔚蓝的,社会经济发展是生机勃勃的;“Bi-sealandEconomy”则指蓝色经济是海陆统筹规划、耦合发展的典范。
孙吉亭所在的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金湖路8号,不大的办公室里,摆满了有关蓝色经济的书籍。记者一眼就看到了他曾经出版过的两本书:《蓝色经济学》和《海洋科技产业论》,他提出的“3B”概念理论也被收录其中。
自从西海岸经济新区被划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之后,蓝色便成了新区的主色调。而如何挖掘新区的基础优势,整合、升级现有产业,确立蓝色产业的主导优势,使其真正担负起核心区的角色,一直是业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新区应该如何谋求蓝色产业的转型,实现从“浅蓝”到“深蓝”的转变?如何充分利用港口的优势,以及如何发挥特色园区的带动作用?带着这些问题,在10月的一个下午,本刊记者专访了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吉亭。
商周刊: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就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而言,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海洋经济和蓝色产业的最大优势,你认为在哪里?
孙吉亭:区位和自然条件优越、海洋科技优势突出、海洋产业初具规模、交通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和政策优势,是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六大优势。作为我国名副其实的海洋科技城,青岛的海洋科技人才和研发能力毋庸置疑。去年,西海岸的海洋产值是454.7亿元,海洋产业占GDP的比重达21.7%,而海洋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日韩,其占比也不过在13%左右。
目前来看,西海岸发展海洋经济和蓝色产业的最大优势,除了海洋科技优势之外,就是海陆空立体交通和区位优势。青岛新机场落户胶州,不仅为西海岸增添了安全、舒适、快捷的空中交通方式,还与前湾港和董家口港,以及高速公路形成了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一个更大规模、现代化程度更高的国际机场的加入,就像为西海岸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西海岸与日韩形成了“三角支架”型区位结构,交通的便捷,不仅吸引了大批投资兴业的日韩企业,贸易、投资以及技术、劳务等合作更加密切,中日、中韩、中德等多处国际合作园区也在此规划建设,多种交通方式相益互补,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区位和交通优势对经济要素的积聚起到“虹吸作用”,西海岸的蓝色经济也将得到极大提升。
商周刊:董家口港区和前湾港区是两翼,对于新区建设,这两个港区将担负怎样的角色和使命,发挥怎样的效用?
孙吉亭:2012年,前湾港区完成吞吐量4.0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450万标箱;董家口港区规划泊位112个,设计吞吐能力3.7亿吨,将再造一个青岛港。前湾港区和董家口港区就像磁石的两端,在西海岸2096平方公里的磁场内重新整合配置资源,以强大吸附力聚合产业要素,一批世界级的产业将跃世而出。
西海岸坚持以港兴城、港城联动发展,以港口裂变推进产业聚变、城市拓展,将航运服务业与临港工业、城市发展有机融合,将有力促进海洋高端要素集聚,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发挥引领作用,特别是对实现西海岸新区建设“国家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和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的目标定位起到保障作用。
商周刊:有专家认为,西海岸经济新区目前还没有形成很好的蓝色产业集群,那么在推进和布局蓝色经济,形成蓝色产业集群优势上。西海岸应该怎么做?
孙吉亭:针对全国沿海产业布局同质化严重,基本以粗放、低端产业为主,竞争力差的现象,西海岸经济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应该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做强临港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海洋服务业,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使产业发展由粗放增长向高端、高质、高效增长转变,由注重开发建设向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转变,实现海洋特色蓝色产业体系向“深蓝”转型升级。
商周刊:如何理解从“浅蓝”到“深蓝”,新区如何谋求蓝色产业的转型?
孙吉亭:进军“深蓝”领域是国家战略的需要,西海岸经济新区是这个大战略的核心部分,其头等大事,就是从“浅蓝”走向“深蓝”,尽快成长为蓝色巨人。
最近青岛的一大热点,就是10月8日《青岛市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纲要》,针对自贸区试点,《纲要》提出推动西海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向自由贸易试验区转型。凭借优越的区位资沥优势、优良的海陆空立体交通、比较发达的海洋产业等优势,“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落户西海岸已是可期待的。西海岸转型自贸试验区,抢占自由贸易区先机,将推动口岸向多样化转口商品积霖中心转型。
西海岸转型自贸试验区的战略思维,使得西海岸有望成为我国走向深海的“桥头堡”,体现了青岛提升国家海洋国际竞争力的重任,作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平台,为青岛在海洋强国战略分工中谋求龙头地位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把“海陆统筹”作为推动海陆整体协调发展的战略思维,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在发展路径上做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从“浅蓝”到“深蓝”,有个重要任务是破解海陆二元经济结构难题,推动海陆互动、海陆一体化发展,实现海洋、海岸和内陆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实现蓝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方面西海岸要发挥先行区和示范区的作用。
商周刊: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前湾国际物流园区,以及黄岛区的海洋生物产业园,在今年被评为了首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特色产业园,这些产业园将对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带动作用?
孙吉亭:这三个产业园各有自己的定位和特色。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之一;前湾国际物流园区内吸引了12个物流、商贸项目落户,大大提高了青岛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最受注目的还是海洋生物产业园,到2015年建设成为全球海藻加工行业科技含量最高、加工品种最全、产品附加值最高的海洋生物产业基地。这三个产业园,都很注重保护海洋生态文明,对建成海洋高端产业集聚、生态环境一流、城市功能完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的西海岸新区,将会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商周刊:在发展海洋经济和蓝色产业上,西海岸经济新区是否也应该借鉴其他区域好的做法,在这方面,国内有没有做的比较好的?
孙吉亭:去年,新区被评为了山东省首批生态文明示范区,拥有生态优势难能可贵。西海岸濒临黄海,拥有近海海域1.22万平方公里。当前黄海环保工作非常急迫,我觉得应该切实遏制陆源污染的流域,建立水环境协调补偿机制。环渤海的污染对黄海来说是个警钟,如果按渤海的路子走,黄海将变得无可救药。未来西海岸发展蓝色经济,生态环境压力很大,所以一定要强化海域管理,加大生态恢复和生态修复的工作力度,同时坚决守住围海填海控制线,保护那些曾被忽略的湾、岛、滩、岸。
前不久,广东制定了《广东省集中集约用海实施方案》,着力提升海洋空间资源优化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积极推进功能清晰、优势互补的集中集约用海区域,优化用海布局,引导海洋产业集聚发展,我认为这个经验西海岸可以借鉴。
相关链接
国内知名中外合作产业园比较
苏州工业园
苏州工业园是我国与新加坡的第一个政府间合作项目。1994年,我国与新加坡开始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如今,它已经成为中新合作的典范和国内工业园区的典范。从2001年1月1日起,中新双方在合资公司的股份从原来的35%和65%调整为65%和35%,中方成为大股东并承担管理权。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园区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机械制造、化学制品及医药制造、造纸及纸制品制造、金属及非金属制品制造等产业为主的制造业生产体系。其中电子信息制造和机械制造两大产业更以高度产业集聚规模,成为引领园区工业经济发展龙头。
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园区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两大产业规模持续发展壮大。目前,以纳米技术应用、生物医药、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园区内集群发展,2012年实现产值2020亿元,增长10%,占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4%。其中,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实现产值90亿元,同比增长50%。
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其以约占苏州市3.5%的土地、5%的人口、7%的工业用电量以及1%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2%的COD排放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已经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苏州工业园区对规划的重视,值得其他园区学习,这也是苏州工业园区向新加坡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将现在园区的实景图对比19年前的手绘图,甚至几无变化。园区坚持先规划再建设,先地下再地上。而且规划拥有较高的起点,早在19年前,当许多工业园还未必能把“三通一平”都执行到位的时候,苏州工业园已经实现了“九通一平”。
吴敬琏认为,苏州工业园区引进“新加坡经验”成为中国开发区建设楷模,而这种经验借道苏州登陆中国,正在从南方沿海向更广阔的中国腹地推进。
中新天津生态城
中新天津生态城,又称中新生态城。2007年1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访问新加坡期间,中新两国正式签署协议,在中国天津滨海新区合作建设生态城项目,这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中国与新加坡的第二个政府间合作项目。
中新生态城,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距离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150公里。整个生态城规划人口35万,计划用10至15年时间基本建成。
根据中新两国政府的合作规划,建设生态城的宗旨是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构建自然、城市与入融合互惠共生的有机整体,其将全面借鉴新加坡在新能源、垃圾处理、水资源等方面的经验。
业界普遍认为,中新生态城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将为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样板;为生态理论创新、节能环保技术使用和展示先进的生态文明提供国际平台;为中国今后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提供示范。
5年多的时间,中新生态城制定了世界上首套完整、可衡量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项目累计开工609万平方米,207万平方米已竣工,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成为国家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规划建设了国家动漫园、国家3D影视园、信息园、科技园等5个产业园区,累计注册企业超过千家,投资额900多亿元,初步形成了文化创意、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科技研发、现代服务五大产业集群。
中韩产业园
中韩产业园位于重庆两江新区龙盛片区。重庆两江新区是经我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也是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
2011年9月14日,我国内陆首个两国政府间共建园区,由中韩两国政府直接推动的两江新区中韩产业园揭牌。这是我国政府在沿海地区与新加坡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天津中新生态城之后,首个在内陆地区与别国政府推动的共建产业园区。
中韩产业园启动区面积7.9平方公里,拓展区面积6.4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汽车和电子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创意、数字娱乐等新兴产业,择机发展新能源设备等其他产业,打造以引进韩国优势制造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高端产业基地,韩国优势产业全球布局的战略节点和中国中西部地区布局的战略高地;按照韩国的社会文化习俗及建筑风格建设相关的配套生活居住设施,营造韩国化的生活环境,打造韩国人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家园和第二故乡,成为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的中韩产业重要平台。
钦州产业园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是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政府合作的第一个园区,于2011年lO月21日园区揭牌,翻开了中马两国合作共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新篇章,成为了北部湾开放开发的新亮点、新动力。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毗邻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和国家级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0万人。园区以打造中国——东盟合作的示范园区“中马制造城、共赢示范区”为目标,定位为“先进制造基地、信息智慧走廊、文化生态新城、合作交流窗口”,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材料及新材料、生物技术、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产业为主导产业。截至2013年5月,一批项目已经落户入园,总投资47.76亿元,产值将达200亿元。
2012年6月,中马两国又签署了在马来西亚关丹市合作建设马中产业园区的文件,开创了“两国双园”的园区国际合作新模式。
中奥苏通生态园
中奥苏通生态园是2011年中国、奥地利两国元首互访期间确定的合作项目,落户在苏通科技产业园。中奥苏通生态园启动区域总规划面积10.6平方公里,是南通市首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平台。按照规划,中奥苏通生态园的建设目标是,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把生态园建设成为中奥合作的体制创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先导区、国际高端产业的集聚区、可持续发展的宜居示范区。
2013年5月,中奥苏通生态园项目重要组成部分——奥地利中心在苏通科技产业园正式奠基。奥地利驻沪总领事米夏埃尔-海因茨认为,奥地利中心将成为奥地利乃至欧盟节能环保及能源利用等领域先进企业技术和产品的展示窗口,企业推动产业和技术升级的研发孵化基地,先进企业、产品和技术向中奥苏通生态园乃至整个中国市场转移的重要载体。
目前,生态园各项工作已全面推开。载体建设正式启动,园区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实施;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施蒂瓦和SET等全自动设备生产项目已经落户;基础研究工作基本完成。
镇江生态产业园
在2012年7月10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瑞士经济论坛开幕式上,瑞士清洁技术委员会与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了关于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项目的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与瑞士政府间战略性合作项目正式落户镇江。
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将打造研发板块、产业板块、生活板块以及休闲度假板块等四大板块。2013午1月启动的园区一期建设研发板块,又称“中瑞创新中心”,主要承担金融服务、瑞士产品贸易展示厅及网络交易平台、知识产权转移平台、办公等功能。据悉,研发板块周边已拥有国家中低压配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气体流量计型式评价实验室、CIFAL联合国培训中心、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等配套设施与平台,具有较好的承载基础和发展空间。
生态产业园的其他三大板块也各有侧重——产业板块将重点发展精密仪器与机械制造产业,如仪器、仪表设计与制造,机械工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基础件,电气工程等;休闲度假板块将充分利用圃山风景区优势,承载圃山温泉度假村、瑞士风情街、生态科技研发等功能;生活板块则依托环境优美的生态湖区,免费开放城市公园,集聚高档社区并提供多种健身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