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的服务业比重依然维持在较低水平,没有取得预期的高速增长。服务业比重随着经济发展不断上升是普遍被认可的规律,但是我国目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却有悖这一规律。本文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结构变化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业 结构变化 影响因素
在当今世界,服务业已经成为范围最广的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多年来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导向之一。然而多年来,我国服务业增长的实际情况并不符合上述导向和预期。1993年和2007年,服务业产出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3.79%和39.79%, 15年中仅上升了6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徘徊在40%左右,明显低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的背景下,结构转型期的中国服务业应如何发展?为什么中国服务业的比重明显偏低且增长缓慢?如何让服务业与整个国民经济保持良性互动的协调发展关系?这些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现实问题。本文在阐述我国服务业发展总体趋势和结构变化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
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结构变化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在世界各国中处于最后几位,198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仅为22%。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增长出现先快后慢的趋势,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高达到2002年的42%,随后一直维持在40%左右的水平(见图1)。
我国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但与世界同等水平国家比较,仍旧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我国2007年的人均国民收入为2360美元,为下中等收入水平国家,但服务业比率仍低于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与高收入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明显,要低于其30多个百分点。目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超低水平,并不符合工业化的一般规律。
(二)我国服务业结构变化
表1显示了我国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化,最后一行是2006年与1997年比重的差。从表1可以看到,我国服务业结构变化的趋势为:传统服务业比重不断下降,现代服务业比重逐渐上升。增加值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分别上升了5.9和3个百分点,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了2.1个百分点,也是上升幅度较大的行业。增加值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金融业和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分别下降了9.7和2.7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传统的金融业、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下降比例较大,而代表现代服务业的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上升比例最大。我国服务业的内部行业构成有不断优化的趋势。但与世界各国的服务业产业构成比较,我国仍旧存在很多问题:房地产、租赁以及商务活动等新兴服务业部门占服务业比重较小,对服务业整体增长拉动作用较弱;运输、仓储和通讯等行业发展速度较慢等。
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1990年以来,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始终在30%-42%的狭长区间内波动,年度增长速度也基本上低于同期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且在变动中停滞不前,某些年份甚至有所下降。导致我国服务业比重明显偏低且增长缓慢的影响因素有以下方面:
(一)统计口径问题
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统计口径问题。许宪春(2000)曾经对统计方面的影响作了阐述,表明在现价统计、不变价统计以及对服务业所涉及领域不断变化所产生误差的修正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统计的难易与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三产业具有服务内容复杂、涉及面广,服务单位规模小、数量多,新型服务项目不断涌现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第三产业统计的难度大于其他产业统计。就我国情况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第三产业的统计指标设定是在逐渐变化的。同时,由于统计条件相对较差,可供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技术准备不足,使得我国第三产业统计显得格外薄弱,增加值漏统计与统计不全现象非常普遍。
(二)体制和政策障碍
我国在体制和政策方面都存在一些不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对农业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限制,导致了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和大量人口滞留在农村,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和消费增长。服务业中一些行业特别是一些发展潜力较大的行业存在限制进入和垄断现象,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和最终消费需求。在政府主导的发展思路中,重制造轻服务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也成为阻碍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影响因素。再者,目前我国市场化程度不高,发展历程相对较短,未能给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第二产业的负向影响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是一个相对指标,其大小不仅取决于服务业自身的发展速度,还取决于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速度,与工业和农业比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服务业比重低(高),一种可能是服务业发展水平低(高),另一种可能是工业或农业发展速度更快(慢)而相对“挤压”(“放大”)了服务业比重。目前,我国服务业比重受第二产业负向影响,其原因就在于后者。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还没有进入适合服务业迅速增长的阶段。在此时期,工业加速发展,而服务业略显逊色,鉴于两者比重此消彼长的关系,服务业比重受第二产业增加值负向影响也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事实。
(四)低消费率
长期以来,消费率低是我国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07年我国的家庭消费仅占GDP的37%。相应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很低。2000年以来,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出现了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先从2000年的50%下降到2003年的35%后慢慢升到2007年的39%。生活消费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消费率低必然导致生活业发展缓慢和比重偏低。
(五)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技术对服务业的渗透,促进了服务业的增长。传统服务业只有基于信息化才能加速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先进管理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目前,我国信息化程度还很低,2007年的信息化发展指数仅为0.63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信息化程度低是制约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服务业市场化改革
缺乏活力的经济体制是阻碍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加速我国服务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具体说来,就是要按市场原则构建我国服务业的经营机制,充分给予企业诸多方面的自,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服务业来说就是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允许进入和允许竞争,即准许新的市场主体进入本行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率。
(二)发展生产业
生产业是为了满足中间需求,向农业、工业甚至服务业提供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许多生产者服务业的产出在循环过程中进入了其他服务部门,成为其他部门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要消除生产业发展政策上的歧视,给予与制造业同样的发展条件,促进生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服务业与农业、工业协调发展
在确保农业与工业稳步发展的同时,保持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均衡发展,改变服务业发展缓慢且滞后的局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实践上,今后要有步骤、有重点的发展人力资本优势性的服务业,在最终消费型服务业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加快中间型服务业发展步伐,不仅可以有力促进服务业整体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协调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关系。
(四)消除收入差距以协调区域发展
当前,居民收入低是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我国不同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而,服务业的发展依赖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若要增加居民的服务消费,提高服务消费率,就必须尽快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适当调整收入分配政策,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大力增强农村和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
(五)推进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因而,要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必须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首先,要加快我国信息化基础建设,通过信息化基础建设积极推动我国信息化进程,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其次,不断完善信息产业的服务功能,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提高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服务业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程大中.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技术进步[J].世界经济,2003(7)
2.华而诚.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J].经济研究,2001(12)
3.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江小涓.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报告: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结构[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与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1)
6.荆林波,李蕊.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结构变化与增长趋势及国际比较[J].产业经济研究,2008(1)
7.荆林波.信息技术对服务业的渗透与影响―对“鲍穆尔模式”的再思考[J].财贸经济,2004(7)
8.李辉.我国地区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经济,2004(7)
9.罗时龙.服务业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6
10.许宪春.90年代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J].管理世界,2000(6)
11.张世贤.工业投资效率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