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甭指望BIT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bit恐很难拉动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同时因为人民币有升值可能,即使能促进中国对美证券投资,但收益也会很低。
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是中美第五次战略经济对话的主要关注点之一。
长期以来,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一直在低位徘徊,直到2007年还只占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1%。(本文在未作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均采用美国经济数据局的数据)在中国承接的海外直接投资中,根据中国商务部披露的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数据,2008年1-9月,美资也仅占2.98%。按照美方的观点,中国的投资审核程序、潜在的投资壁垒和对美国投资者不完全的法律保护阻碍了中美投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中国。
由于中美贸易不平衡持续存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中美经贸摩擦不断显现、财富基金引发种种争论以及总额已经高达1.91万亿美元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问题,中国显然更具有缔结两国间BIT(双边投资协定)的现实动力。然而,这些理想中的收益是可实现的吗?
根据对美国经济分析局中关于“美国在华资产交易情况”、“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以及“中国在美资产交易情况”的近一年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一年来中美两国间的资本流动基本呈现以下格局:美国资本流入中国的主要方式是美国银行增加的权益和直接投资,流出的主要方式是出售在华持有的证券;中国资本流入美国的主要方式是美国银行增加的负债、中国增持的美国财政部证券、以及美国非银行部门报告的在美非分支机构持有的美国负债,流出的主要方式是私人部门减持财政部证券以外的美国证券。
由于从各个渠道披露的信息来看,金融部门很可能成为中美BIT中的例外领域,因此我们将主要考察BIT对中美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影响。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BIT应该是通过影响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市场内部化优势、市场规模、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FDI(国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进而影响FDI流量。对上述FDI决定因素,BIT只能起到辅的作用。
考察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趋势可以看出,其他远比BIT更为重要而广泛的制度变革并没有刺激美资的大幅增长。
这些变革包括:2001年中国入世和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自主进行的单边投资自由化,后者主要体现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最早的1994版和最新修订的2007版之间的巨大差异上。趋势显示,直到2006年和2007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在量上才出现突增,但同时这种突增从中国所吸收的美国直接投资占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总流量的比例看并不明显。
另外,从直接投资的收益来看,2004-2007年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收益率(收益/FDI存量)一直保持在19%-22%的范围内,显著高于中国同期对美直接投资仅2%-3%的收益率。这意味着当中国在技术、管理等诸多方面与美国市场上企业存在较大差距且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的大趋势下,BIT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促进作用将是有限的。
与直接投资一样,中国对美证券投资的收益率也不高。
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年升值幅度超过5.3%,那么持有美国证券的中国投资者很可能面临零收益的情况。对此,我们的问题是,即使BIT真的能便利中国对美证券投资,后者就会出现大幅增长吗?即使真的出现了明显增长,这种增长是我们需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