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未来新媒体”畅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未来新媒体”畅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几年前,笔者参加一个名为“媒体的未来”的国际合作项目,探讨“报纸消亡论”和媒介融合的前生后世。几年来报业市场的生生灭灭,实际上已经令人“惯看秋月春风”,但是对于美国报业的衰落与动荡,国内业界不免心有余悸。在中国内地,虽然报纸依旧欣欣向荣,但忧虑之声早已不绝于耳。不少报人对报纸渐趋消亡、面临转型的说法,也乐于接受。于是,开始出现媒介融合、全媒体、数字新闻、二维码、微博新闻、云报纸……让人们过足了“概念瘾”,却将如何提高报纸的质量抛到了九霄云外。岂不知,根据“报纸消亡论”的提出者菲利普·迈耶教授的设想,越是报纸“大限”临近,越是要办好社区新闻、注重调查性报道和强调社会责任!

不管报纸命运如何,不管报界在忙活什么,社会大众似乎只愿活在当下。于是,微博与微信这两款极其“世俗”的沟通工具,就成了普罗大众的“沟通神器”。在“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保罗·莱文森的理论视野里,脸书(Facebook)、维基百科都被称为“新新媒介”,因为它们与之前的“新媒介”截然不同。如果莱文森了解中国的微博和微信,也许会在“新新媒介”之前再多加一个“新”字。微博、微信之后,是否还会有更“新”的媒体取而代之?如果不揣冒昧,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为它勾画一幅“非标准像”吧!

首先,根据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原理,微博、微信之后的未来媒体,必能补其不足。也就是说,未来的新媒体可能融合了微博和微信的强弱关系、通信功能以及脸书、Skype的“邮件联系人匹配”等社交功能,将“强关系”一网打尽,同时又能弥补微信“弱关系”不足的劣势,更加凸显“社交媒体”的优势。

其次,它是一个比微博更“融”、比微信更“富”的“融媒体”和“富媒体”。也就是说,它将融合现有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广电媒体、移动媒体的优势而各去其短。它将更方便视频的录制与上传;它还是一个新闻、信息、社交、服务的综合平台;它还将融合“物联网”技术,成为家务和“物体系”管理平台。

第三,它还比微博更个性化,有不同的智能界面供选择,“中文版”、“外文版”、“少儿版”、“企业版”、“高端定制版”可以一键切换。保证了不同语言、不同年龄和阶层都能使用这个新媒体,“环球同此凉热”。

最后,在介质上,“未来新媒体”不可能像过去人们设想的那样,是一张会散发香味、带着密码甚至芯片,徒有其表的“信息纸”,而更可能是一个依托手机等智能终端的“网络融媒体”。它可以像手表一样,戴在腕上;也可以像太阳镜一样,架在额上;还可以像饰坠一样,挂在匙扣上。不过,它的终端屏幕既要够大、又要能折叠;它的网速要比现在的4G更快,利用最新能源的电池将更环保、续航能力更出色。

不过,“未来新媒体”越发达,控制人大脑的能力就越强,技术异化的强度也就越高。如今的“微博控”、“微信控”又会变成以后的“未来新媒体控”。另外,媒体的融通性越强,个性化越不容易实现;越是“全球一家”,越会有意识形态障碍。试图以“全球一媒”、“普世一网”来抹煞一切差别,重塑令上帝也心怀嫉妒的“巴别塔”,恐怕也是枉然。由此说来,“未来新媒体”所展现的,未必就是一个惹人怜爱的“美丽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