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颈椎前路两种不同融合方式1年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对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颈椎前路两种不同融合方式1年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对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两种不同融合方式1年后椎体高度丢失的情况。方法:将近3年来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单节段病变的29例患者,分成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术组(A组)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入并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术组(B组),比较两组1年后椎体高度丢失的情况。结果: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术组椎体高度丢失量大于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入并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术组组(P

【关键词】颈椎;椎体高度;椎间融合器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以及继发性病理改变造成脊髓受压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症,以中老年人为多见[1]。主治疗目的是对受损颈椎减压并固定。目前主流的并为广大外科医师所采用的手术方法有: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术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入并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术。自Cloward和Smith-Robinson报道颈椎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以来,学者们在防止植骨松动、脱出、塌陷,提高植骨融合率等方面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颈椎前路两种不同融合方式1年后椎体高度丢失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计92例,取其中单节段病变患者29例;临床表现以四肢麻木无力、躯干束带感、行走不稳、腱反射亢进、Hoffman征阳性等中一项至数项,并呈进行性加重,所有患者均经CT及MRI证实诊断。其中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术的15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入并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术的14例。手术方式均采用右侧Smith-Robinson的减压标准术式。两组减压方式相同:椎间盘切除减压,对椎体后缘骨赘增生明显者采用潜行减压。非取髂骨者将骨赘作为椎间融合器的植骨材料。术后颈部硬支具保护8周。术后随访时拍摄颈椎前屈、后伸位X线片评价椎间融合情况。融合节段高度测量采用融合节段上下终板中部高度, 所得测量数值均为实际测量值除线片放大率[2]。均以术后一年时复查时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

2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数据之间显著性检验用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P

3 结果

1年后融合阶段椎体高度丢失情况比较: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术丢失程度大于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入并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术组。

4 讨论

颈椎病前路融合术后椎间高度的降低不仅会造成椎间孔狭窄,降低手术神经减压的效果,也会导致相应椎体生理前突变小,引起生物力学异常,导致颈椎肌肉易劳损和加速邻近阶段的退变,颈椎后凸的进行性加重还会造成脊髓和神经症状[3]。自体三面皮质骼骨是植入物的金标准,但因手术技术、患者自身条件等差异,不同学者报道的融合率以及维持术后椎间高度等方面仍存在差异[2]。颈椎前路钢板的应用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移植骨相关的术后并发症如植骨块脱出等,但其是否能有效的维持术后椎间高度仍存在争议[4]。虽然这两种手术方式均能让患者颈椎术后即刻获得稳定,固定较牢固,但长期术后随访仍发现不同程度的椎体高度丢失,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后均无需另行取骨,减少患者手术痛苦,避免了植骨取骨部位并发症。经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放置椎间融合器的椎体高度丢失情况优于髂骨植骨。

植骨块高度丢失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移植物的吸收和再塑形过程中,受到持续的应力作用,在尚未达到完全整合和足够强度之前,应力作用可使移植物高度降低。2.取髂骨的手术过程可能导致植骨块的微骨折,降低了植骨块的强度。3.患者自身的骨质,植骨块与终板形状的匹配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3]。

椎间高度丢失与术后临床效果之间的关系尚不十分肯定,一般认为不严重的高度降低尚不会影响临床效果[5]。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手术技术,植入物类型,手术过程椎间撑开程度,内固定的选择及自身骨质等[3]。影响椎间高度丢失的多种因素尚难以严格控制,各种融合方式的优缺点仍需长期随访研究进行全面评价。

参考文献:

[1] BinderAI.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neck pain[J].BMJ,2007,334(7594): 507-531.

[2] Alvarez JA,Hardy Jr RW.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for one and two level cervical disc disease:the controversy surrounding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o fuse,plate,or both.Crit Rev Neurosurg,1999,9:234-251.

[3] Tye GW,Graham RS,Broaddus WC,et al.Graft subsidence after instrument-assisted anterior cervical fusion.J Neurosurg,2002,97:186-192.

[4] Benzel EC.Sine surgery : techniques, complication avoidance, and management. Livingstone:Elseviser Inc,2005.1477-1485.

[5] Tureyen K.Disc height loss after anterior cervical microdiscectomy with titanium intervertebral cage fusion.Acta Neuorchir,2003,145:565-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