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肋弓下半圆形小切口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肋弓下半圆形小切口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总结肋弓下半圆形小切口胆道手术中经验及其可行性与优越性。

方法 本组均采用肋弓下半圆形小切口,切口直径3~5 cm,其中行胆囊切除术72例,胆总管探查术30例,胆囊造瘘术6例,胆囊-空肠Roux-Y吻合术3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例,十二指肠切开奥狄氏括约肌成形1例。结果 术后切口感染3例,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满意。结论 肋弓下半圆形小切口在胆道手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显露好,操作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 半圆形小切口;胆道手术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4-0499-02

中图分类号:R 65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4.018

胆道疾病是普外科多发性疾病,针对该病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对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组织损伤,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的迅速开展,胆道手术越来越微创化,这是近年来胆道手术发展的方向。根据手术实际需要,在满足顺利完成手术的前提下,手术切口愈小愈好,手术野内组织脏器的损伤愈小愈好,基于这个理念,我们设计了肋弓下半圆形小切口施行胆道手术,现将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该切口手术治疗的114例患者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03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外科共开展胆道手术140例,应用肋弓下半圆形小切口实施手术114例,占全部胆道手术的81.4%;其中男45例,女69例,年龄18~78岁,平均46岁。其中胆囊结石、胆囊炎66例,胆囊结石伴化脓性胆囊炎5例,胆囊息肉5例,胆囊癌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18例,单纯胆管结石(包括肝内外胆管结石)10例,结石合并化脓性胆管炎6例,合并阻塞性黄疸3例。

2.手术方法 术前掌握患者一般状况、有关病史、患者胖瘦等情况,并于平卧及半坐卧位行B超胆囊底动态定位,了解胆囊位置、大小、有无粘连、积液、萎缩等情况,了解胆囊和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大小、数量及肝脏、胰腺情况,预先掌握手术操作之难易,进行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和切口大小。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82例,全身麻醉32例;切口拟在体表投影于胆囊底与胆总管之间,肋缘下近半圆弧形切口,直径3~5 cm,切开皮肤、皮下及腹直肌前鞘,上下游离腹直肌并向内牵拉(或者切断部分腹直肌),切开腹直肌后鞘、部分腹横肌及腹膜进入腹腔,用卵圆钳提起胆囊底,在胆囊三角区用纱布隔开周围组织,用两把小S拉钩向内向下牵引,用组织钳提起Hartmann袋,显露Calot三角及胆总管,探查胆囊、胆总管,根据探查情况施行相应手术。本组病例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1例胆囊息肉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共72例均行胆囊切除术,其余42例中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30例。用扁桃体钳先分离出胆囊管、胆囊动脉、切断并结扎胆囊动脉,胆囊管近端用丝线穿过打结,暂不切断;再从胆囊底部开始向胆囊颈部游离胆囊浆膜,将胆囊完整剥离胆囊床,距胆总管0.5 cm处结扎胆囊管,切除胆囊,常规缝合胆囊床,完成胆囊切除,一般不置引流管。对胆总管有扩张增粗及术前B超检查确诊有胆总管结石者,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置“T”型管引流。另外行胆囊造瘘6例,行胆囊空肠吻合3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2例,十二指肠切开奥狄氏括约肌成形1例。

结 果

所有患者手术经过顺利,不论单纯胆囊切除,还是胆总管探查、胆肠吻合,均可在此切口下顺利完成。手术野显露满意、手术操作简便,无意外胆管损伤和周围脏器损伤,胆囊切除患者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床活动,并开始进食少量流质饮食,最短者术后5天痊愈出院。本组术后切口感染3例,经局部换药后痊愈出院,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单纯胆囊切除者术后半个月后恢复正常生活,胆总管探查者或者胆肠吻合者术后1个月内均恢复正常生活;随访2个月至8年无结石复发及远期并发症发生。

讨 论

胆道疾病是最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胆道手术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占有较大比重,尤其胆囊及胆管方面手术为甚。胆道手术操作空间狭小,脏器固定,另外胆道系统结构复杂、变异大,操作过程亦可发生误伤。特别是胆管损伤、肠管损伤、肝脏损伤等,胆道手术并发症在腹部手术并发症中占有较大比例。传统的右肋缘下切口或经右腹直肌切口,暴露直接,有效操作空间增大,显露距离缩短,从而使术野暴露较为优越,因此,操作中如肝右动脉误断、胆总管误断、误扎以及胆总管损伤致胆漏发生机会明显减小,但传统大切口损伤大,腹腔骚扰重,患者术后恢复慢。

在LC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今天, MC仍屡见报道,深受广大患者欢迎。MC与传统的胆囊摘除术(OC)相比,具有创伤少、痛苦少、恢复快的优点,其胆道损伤率低于LC,而且LC中常遇有不可解决的问题需中转剖腹手术。但MC由于切口小,往往术中会存在手术野显露不满意,有时需经常调无影灯的角度,有时需用特殊器械辅助,术中出现副损伤的机会仍较多。胆道手术小切口的概念及长度选择尚无统一标准,有学者建议长度为3~5 cm[1],此类切口行单存胆囊切除尚可,但对肥胖患者或者行胆总管手术者显露尚不太满意,切口选择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术者技术条件来进行“个体化”选择[2]。我们采用肋弓下半圆形小切口可以获得满意的手术野显露,有MC的优点,同时半圆形切口可塑性强,加上切口上部肌肉回缩,用普通S型拉钩牵拉后,显露比规范MC切口要好许多,一般无需用特殊器械辅助,肥胖者可适当加大半圆形切口的直径,但一般无需超过5 cm,操作简单、省时,不切断腹直肌(或者切断约1 cm腹直肌),患者创伤小;有患者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医疗费用低、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因此,我们认为直径3~5 cm肋弓下半圆形切口可以满足绝大多数胆道手术的术野显露要求,更适宜无腹腔镜条件的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总之,术前通过全面的病史采集及肝胆B超、CT检查,作出准确诊断,了解结石的部位、大小、多少、胆囊的炎症粘连情况,包括患者胖瘦,估计手术难度,对制定手术方案,切口大小及手术方式选择是必要的。平稳的麻醉、良好的肌肉松弛、术者及助手具备丰富的胆道手术经验,是完成手术的关键。

参考文献

[1]O'Dwyer PJ, Murphy JJ, O'Higgins NJ.Cholecystectomy through a 5 cm subcostal incision[J].Br J Surg,1990,77(10):1189-1190.

[2]王 崑,邢宝才.腹部手术切口的选择与显露[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3):239-240.

(收稿日期:2012-03-09 修回日期:201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