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乾隆二十六年“河南黄河决口泛滥情形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乾隆二十六年“河南黄河决口泛滥情形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七月黄河决口于河南省中河厅之中牟县杨桥。洪峰正流直入贾鲁河,向正南经尉氏、扶沟、西华三县入大沙河,再折向东入淮河。洪峰旁流向东南方向经通许、太康、鹿邑、濠州、太和入西淝河,再入淮河。本图反映的便是当时的情形,黄水泛滥时所经各州、县、城镇、村庄,均贴签注述各地灾情,并以黄色深浅表示受灾程度。

《勘查豫省中河漫口黄水经过州、县入淮归湖情形图》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彩色官绘本,尺寸为42×58.3厘米。地图方向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绘图范围北自黄河,南到项城,西起郑州,东达洪泽湖。绘图人采用了中国古代地图传统的地形地物形象画法,形象地绘出了区域内各府、州、县、山脉、河流、小桥、集镇分布位置及地理状况。

图上没有注明绘画地图的年代及绘图人姓名,据地图内容的精细程度及绘图风格,可以断定此图必出自掌握大量数据的官方之手。又据图上标绘有陈州府的淮宁县(设置于雍正十二年,即1734年),其中“宁”字,未避道光皇帝名讳。这显然表明,此地图绘制于道光年前的乾、嘉时期。另外,据史料记载,乾隆十九年(1754年)裁临淮县,并入凤阳县。而图上凤阳府境内,没有绘出临淮县,仅绘有临淮关、凤阳县地名和城池。由此进一步推知,该地图绘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以后至嘉庆末年(1820年)之间。

查《黄河变迁史》、《黄河年表》、《清史稿》等资料,得知乾隆十九年至乾隆六十年(1754-1795年)黄河在豫省决口8次。嘉庆元年至嘉庆二十五年(1796-1820年)黄河在豫省决口14次。其中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七月,有“黄河决口于河南省中河厅之中牟县杨桥,主溜直趋贾鲁河,分溜入涡、淝会淮”的记载。

尤为重要的是,地图上有五条红签,记录着黄河之水南泛线路和入淮处。

地图上所反映的内容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七月黄河决口于河南省中河厅之中牟县杨桥的记载十分吻合。由此鉴定,《勘查豫省中河漫口黄水经过州、县入淮归湖情形图》绘制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统治者治理黄河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漕运。黄河北决会使漕运阻塞,而南决分流入涡、入颖、入大沙河,对漕运影响较小。由于形成了重北轻南的治河思想,因此,北岸堤防加强,南岸经常决口泛滥,黄水多股入淮。清前期,颖、沙河泛区的采水,多是顺贾鲁河南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为地利用贾鲁河作为分洪的减水河之缘故。

这幅地图,正是反映清代河南省黄河泛滥情形的代表作,对研究清代治理黄河、地理环境变迁、城镇和地名的发展演变,以及中国古代官绘本地图,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