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给流动少儿一个“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给流动少儿一个“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哼着小曲,牵着娃娃,上学校!

2009年10月20日,巫山县巫峡镇江东村村民张春林的心情很不错。前两天,他带着八岁的小儿子张超从岳阳打工回到巫山,顺利地“插”进了巫山流动少儿小学, “没缴一分钱赞助费,你说舒心不舒心”?

这所学校的校长叫张发田,今年74岁。他负债400多万元建起的这所学校,成了757名流动少儿最温暖的“家”。

建校:手儿伸得长

缺政策,就争取;缺资金,靠借贷。张发田建校的经历颇传奇。

流动少儿小学的前身是张发田退休后在巫峡镇创办的一个初中补习班。几经发展,成为一所民办中学。1998年改办为巫山县流动少儿小学。

学校办起来了,但校舍狭窄、设备落后,如何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家?张发田决定迁址办新校。

他向有关部门申请,并不厌其烦地四处跑动。申请的事项就一个:给流动少儿小学寻找一块新址。为了申请一块地皮,他甚至表示:“不管在哪,就算是火焰山我也要踏灭大火建起学校!”

县领导被他的这股狠劲感动了。2004年,巫山移民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决定把流动少儿小学迁建到上西坪小区的头道沟,费用自筹。

头道沟虽不是火焰山,却是一条建设难度比火焰山小不了多少的深沟。

“沟深且陡,两边坡坡上人都站不稳。要在这样的地方建学校,要多难有多难。”张发田说,“2006年开工,光修场坪就花了三年时间,砌了六米厚的石坎。”

比削山填沟做场坪压力更大的,是比大山还大的资金缺口。

建校要400万元。“我退休前只是一个教书匠,哪能拿出这么多钱,这无疑是无米架空甑。”张发田说,“好在我的七个子女都已长大成人,好几个都在经商,我的亲戚家底也还算厚实,可以去借钱。”

2008年1月下旬的一天,大雪纷飞,张发田依然在为建校资金的事奔走。下午,他约了一个开煤矿的亲戚,晚上到他家借五万元钱。傍晚7点多,他就在亲戚家门口等,一直到深夜11点,亲戚才回家。“雪大,车子不敢开快,让你久等了。”亲戚说。钱是借到了手,可张发田第二天就病倒了。

为填补巨大的资金缺口,张发田还打上了对口支援的主意,把手伸到广州黄浦区一所小学。他请来在广东开办服装厂的女儿担保,硬是“死皮赖脸”地从这所学校借走15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出了几身汗?蜕了几层皮?数也数不清楚。2008年8月,一座像模像样的学校落成了――建有教学楼、教师宿舍楼3500平方米,学生活动场所1600平方米,设有标准教室18间,学生758名,教职工30人。

招生:眼光看得远

“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最要紧的就是眼光要长,要让孩子们读上书。”这是张发田最大的心愿。

在少儿流动小学,可以看到很多张发田招来的特殊学生。

一年级三班,有个12岁的“大学生”。由于生下来就腿瘸、手残,迟迟没能跨进校门。“到一些学校报过好几次名,但总被拒之门外,说到特殊学校就读更合适,我们哪有那个钱?”她的父亲张科红说。实在没法子了,就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到流动少儿学校“碰运气”,没想到,已过了发蒙年龄的“大学生”顺利入学。

在县城一座石拱桥下,住着一家人,他们搭棚栖身,拾荒度日。父亲姓李,双腿残疾,拉扯着三个孩子。张发田闻讯赶去,不收一分钱的费用,把三个孩子接到学校读书。“你这是积了天大的德呀!”老李撑着一只特制的小凳,硬要“站”起来给恩人道谢……

说起一个叫白丹的女孩,张发田记忆犹新。有一次,张发田路过一处民房拆迁工地,看到惊心动魄的一幕:挖掘机已经开始轰鸣,房主却趴在房子上不下来。这时,白丹的父亲爬上房顶,张开手臂夹稳房主,飞步腾空跃下,两人毫发无损!面对他人的感谢,白丹的父亲却伤心地说:“我在这救人,我自己的娃娃还没得地方读书,走了几处学校都要收赞助费。”没想到,张发田当即接过话茬说:“把娃儿送到我学校去,你放心,不收你一分钱赞助费。”

…………

办学:老小齐上阵

“绝不让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辍学。”张发田说,为了办学,他把一家老小全“搭”进了学校。

妻子黄修英懂一些儿科医术,成了“校医”。“为了老张头办这个学校,我们可以说是一家老小齐上阵。”妻子黄修英说,“老张头的医保卡上每年有300多元,用到自己身上的很少,基本上都是到平价药店买些常用药,用于学生。”

少儿流动小学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对这些娃儿,黄修英细心呵护,百般疼爱。

前不久,广东籍学生张兴远急性阑尾炎发作,手术时,父母都没在身边。黄修英便日夜守候在孩子身旁,为他送饭递水,擦脸按摩,还把梨子压碎用纱布滤水,将肉弄成糊状,给孩子补充维生素……一个月下来,张兴远康复如初,黄修英却瘦了。

张发田的小女儿张兴慧出嫁之后,“户”走“家”不走,依然留在学校负责管理食堂。“纯粹是干帮忙,这些学生搭伙吃饭,还谈什么效益呢,也不忍心呀!”她说。

在广东开办制衣厂的女儿每年都从收入里拿出一笔钱,帮张发田还那笔千里之外借来的“外债”,从无怨言……

在流动少儿小学,孤儿、单亲、父母残疾、学生残疾、特困家庭等因素造成的贫困学生多达399名,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52.7%。为帮助这些贫困学生,张发田发动七个子女,每人每学期结对帮扶特困生,至今学校已为100余名贫困学生提供免费入学。

育人:功夫在书外

把孩子们接进校,怎么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张发田还有一手“绝活”。

一个叫熊培龙的学生,左腿先天性残疾,走路一瘸一瘸的,上体育课,他只能闷闷不乐地躲在角落里。

张发田没有放过这个“细节”。一只腿残就有一只腿强,根据这一判断,张发田别出心裁设计了一套“独脚跳”活动,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参加,看谁蹦得快、跳得远。结果,熊培龙“健步如飞”蹦在了最前面,同学们第一次看见他咧开嘴,笑了。

有一个同学悄悄拿了别人一块橡皮擦,被发现后好几天不敢上学。张发田到他家做工作:“哪个都有犯错的时候,爷爷我小时候还把同学的小皮球带回家玩呢。你看现在爷爷不是很好嘛。因为我后来改正了,又成了大家都喜欢的好同学了!”他手拉着手,亲手把这个“问题”同学送回了教室。

还有一个同学背驼得厉害,每逢她值日上台擦黑板时都要搭起凳子擦,台下一片哄笑。张发田见状,突然发问:“同学们,知道有一个大姐姐叫张海迪吗?”他借机把张海迪的故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对不起,我们错了。”全班同学从此再不笑话残疾同学,还主动前去帮助她。

张发田说,下一步,在领导教师教好书本知识的同时,努力把功夫下在课外,让学生多学到一些书本之外的知识,以利于他们健康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