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理性的衰退与非理性的崛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理性的衰退与非理性的崛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蝇王》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 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很简单,但却很有深度。很多评论家在探讨这部小说的主题时都着眼于“人性恶”这一角度,甚至戈尔丁在评判自己的这部小说时提到“人是堕落的,他的本性是罪恶的”,这个主题在小说文本中最后一页也直接体现出来:“他失声痛哭:为童心的泯灭和人性的黑暗而悲泣,为忠实而有头脑的朋友猪崽子坠落惨死而悲泣。”本文认为这部小说的意义不仅仅只是通过善恶的斗争来突出人性邪恶的这一主题,它更深一层的象征意义在于昭示20世纪西方的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的崛起,人成为“非理性的动物”,一种新的精神文化氛围的到来。以下从两个部分进行阐述,从小说文本中的人物的命运、矛盾斗争进行论证和20世纪西方非理性的精神文化氛围进行论证。

戈尔丁将内容与情节设置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作者以未来的时间来指涉当今的社会。其中的人物生活是现实的,孩子们的世界就是成人的世界,孩子们由善变恶的过程,就是人类堕落过程的展现,更是理性被非理性打败的预示。小说的四个主要的人物承担着善恶的斗争。以下从他们之间矛盾的斗争与命运的走向来展示小说主题所包含的除人性恶之外的理性主义的衰落。

首先拉尔夫,他是文明与理性的捍卫者。他吹响了代表民主与文明社会秩序的的海螺,集中孩子民主选举首领,要求孩子们服从指挥,建造居住的小屋和寻找食物来获得生存。他一直坚信会获得营救,燃起烟火并努力维持烟火。火是救援的希望更是文明的象征,因此在这个荒岛上他努力维持秩序与文明,实现民主。然而很快这种文明与理性被代表野蛮的杰克所打破,利用孩子们对吃肉的欲望,怂恿孩子们不听拉尔夫的指挥。拉尔夫很快陷入孤立之境,他所代表的文明与理性开始被反击和嘲弄。当拉尔夫说自己是大家选的首领时,杰克说:“选的又怎样!不过就是发出一堆毫无意义的命令罢了……”;当拉尔夫提及规章制度时,杰克更是叫嚣:“让你的规章制度见鬼去吧!我们有力量,我们会打猎!假如有怪物,我们就穷追不放!我们就围住它,我们就打、打、打!”到这里拉尔夫所代表的文明和理性已处于下风,进而面对野性发作的同伴,他也参与了打死他朋友西蒙的暴行,他为天真的丧失和人心的恶痛哭流涕,同时也暗喻他所代表的文明和理性已经不堪一击,被非理性所打败。

作为拉尔夫的助手西蒙,他是一个智者,是真理与美德的象征。他对事物有本质的认识,但他说的真话并不能为孩子们所接受。正如他发现“好像这不是个宝岛”, “好像你不是在打猎,而是……在被别人追逐,好像丛林里有什么东西一直跟在你后面”。可是连聪明的皮吉嘲笑他说的是疯话。他把野兽的事实告诉给伙伴,没想到却被杰克鼓动起来的孩子们被当做野猪活活打死。在 “蝇王”对他说的话中:“我就是你的一部分……我警告你,我可要发火了。你看得出来吗?没人需要你。明白吗?……我们将要在这个岛上寻欢作乐……我可怜的、误入歧途的孩子……不然,我们会要你的小命”。 这些是对他所代表正义、理性的一种讽刺,预言了他的死亡的命运,也象征着邪恶将毁灭美德,非理性战胜了理性。

皮吉,是拉尔夫最忠实的跟随者,是理性与科学的象征,“他实际上是代表人格化了的理智的声音,同时也成为杰克天性中恶的死敌”。他询问孩子们的姓名便于管理;相信科学与常识,用小火堆保持火的长期性,禁止用大火以防点燃森林失去生活的保障;坚定支持拉尔夫维护烟火;经常提醒拉尔夫要冷静处事。然而,他是孩子们取笑的对象,他的劝告被孩子们嗤之以鼻。 象征着科学的眼镜被抢走,最后被他努力保护的海螺和他一起被巨石砸死都不复存在,人类的智慧与文明被人性的黑暗所毁灭了。

与上述三人对立的是杰克,他代表了人性中的邪恶,更是非理性主义的代表,在他身上能清楚地展现文明与理性是怎样被邪恶所打败。杰克一开始是唱诗班的领唱,并具有较深的现代文明社会的印迹,与拉尔夫一起劳作,有着团结协作的意识;他聪明首先发现眼睛可以做聚光镜;杰克还有很强的组织与领导才能,组织打猎小组,规定按星期值班看守火堆。而当食肉的欲望与精神上的恐惧逼近时,杰克画上了花脸,人性中固有的恶占据了他的内心,开始疯狂地追杀野猪,进而到疯狂打杀自己的同伴的野蛮行为。领导孩子们打杀西蒙皮吉,放火烧山,继续追杀拉夫尔。他身上凝聚了仇视文明、理性,崇尚权力、野性种种人性恶,是恶的化身。同时他成功激发了孩子们身上的恶,理性与文明匍匐在了非理性的脚下。

综上所述,以杰克为代表的恶的一方雄霸于孤岛,而善的一方则天真泯灭或者惨死,人性邪恶的主题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理性与文明的败局也象征20世纪现实社会会中人类精神上的浩劫,理性主义的衰退

回到这部作品产生的20世纪,此时的西方文学精神代表着一个断裂的世纪,它生长在现代非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的精神土壤中。欧美世界在20世纪时社会变化急剧、动荡不安,人的精神文化心理复杂而骚动多变。表现在:一,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物质文明与现代技术加深了人们内心的焦虑、异化感;二,两次残酷的世界大战使人们对传统的人文主义和价值观产生了怀疑;三资本主义时期自由竞争与个人利益演化为国与国之间争夺的内在原因。对利益、权力的矛盾把人的阴暗面、私欲和恶激发了出来。当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时,人类自己所建立起来的理性王国已陷入非理性的境地。人创造的物质文明在无形中支配着人类自己,人的主体性开始弱化,这种异化感使人类逐渐感到生存过程中的非理性和荒诞感。在文学上看,这也是文学中经常描写病态、畸形、死亡、幻觉、歇斯底里等内容的原因。例如艾略特描绘的生命的荒原、卡夫卡带给我们人被异化的荒诞感等等。

在这种非理性的精神文化氛围里进一步理解《蝇王》这部作品,并结合这部小说中人物命运的象征意义,证明了它所表现出来的就不仅仅是人性恶的这一方面。正如一九八三年戈尔丁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文学院所声称的:“因为他的小说具有明晰的现实意义……阐明了当今世界人类的状况”,体现他这一对现实社会的深沉思考就是本文所论证的《蝇王》中所反映出来的理性主义的衰落与非理性兴起的主题。

作者简介:吕安宁(1989--),女,河南三门峡,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专业201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