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做个“国际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做个“国际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不久,我有机会到美国做了为期两周的教学考察,深深感到美国开放的教学授课背后,是他们包容的文化在支撑。而中国的年轻人,应该多多找机会去接触和了解这样的多元世界。

整个20世纪,美国的政治外交中心都在大西洋两岸,只是到了 20 世纪后期,由于亚洲国家的觉醒和亚洲经济的强劲发展,美国的政治外交才慢慢向西海岸的太平洋西移。从而出现了诸如洛杉矶这样的娱乐中心。

美国的多元城市文化

美国的西部大开发让人们逐渐抛弃了拥挤不堪的大城市,过上了小镇生活。美国地广人稀,人均占有国土面积是中国的好几倍。经过了200 多年的发展,美国人已经真正懂得去享受生活了。美国是从东部的十三个大西洋沿岸的早期殖民地逐渐向西扩张而成形的一个国家,这种逐步推演的历史自然而然地深刻影响了美国的经济、政治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使美国的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风貌,这也和美国人的文化保持了一致—崇尚独一无二。相反,中国因为急速扩张,城市多数都大同小异,或许这是一种经济高速发展中附着的文化现象。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是个小镇国家一点也不夸张。这种现实又反过来塑造了美国人的性格,开放、直率、积极、友好。走在大街上,乘坐公共交通、去商店买东西,只要你愿意,每个美国人都会友好地和你打招呼,并不去过多关注你的肤色和国度。

美国就是这样一个包容的国度,文化多元是它创造力的源泉。现在身处任何一个美国城市,听到服务人员说中文都一点也不稀奇。光在旧金山国际机场的海关,就有大量的亚裔工作人员。如果你的英文不够好,会有说中文的中国人来帮助你。让你真正感觉到宾至如归。

比如载我去旧金山市中心的小伙子就是从中国山东过来的,已经在旧金山生活工作了 6 年。我们简短讲了几句英文后就换成了熟悉的国语。一路的攀谈也让我初步了解了华人在美国奋斗的艰辛与斐然的成绩。

大学与社会一体

在国内我自诩英文很好,但第一次到美国,点菜竟然也听不太懂。语速太快,环境又嘈杂,只能连蒙带猜地和服务生交流,这实在很打击人。这也让我深刻意识到,在国内教孩子们如何点菜意义不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了解他们的语感和语速,总结常用词,直到应用熟练。

接下来我去了此行的目的地,亚利桑那大学。这个学校的很多专业在全美有很高排名,但综合排名却一直徘徊在 100 名上下。我准备回去好好研究一下美国的学院排名的门道。到学校上课的第一天,我一直傻傻地在找这个学校的校门,想到校门前合个影。这样也好回去有些炫耀的资本。结果真是太失望了,找了半天,都不见校门。和美国的老师求证才知道,多数的美国大学没有校门,也没有围墙。美国大学校园不设校门和围墙是一种形式,表达了美国人对于大学理念的独特解读:大学意味着开放的思维,意味着融入社区,融入整个社会。校园应该成为社会的一个部分,而不是高高在上,彼此割裂。

开放式教学

美国大学的很多课程都鼓励学生动手去调查,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我在美国期间的一节写作课就生动展现了美国人的教育哲学。在中国,你永远也想象不到写作还可以通过实践去操作。

这个课程的大体流程如下:老师解读一个写作理论后,引导学生在课上进行一定量的讨论后,接着每个学生自选一个话题(topic),并就这个话题写一篇随笔(essay)。通过图片的形式加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最后把随笔在全系组织一个展览(showcase)。这个过程着实给了我这个从东方来的老师很大的震撼。我细心地在展览的下午把美国学生的作品反复看了好几遍,发现他们的作品中更多地关注个人,关注个体,关注生命,尊重生活本身。这一点和中国有极大不同。中国的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往往无话可说,或者理论大而空洞。原因很简单,我们的学生离社区太远,离真实的社会太远,离真实的生活太远。

我在美国大学亲身体验他们的授课,得到了这样两个感受:第一,美国大学的授课体制和中国完全不一样,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评估体系的不同。美国大学几乎每节课都有详细而成熟的测评体系(rubrics),每节课都有一些严格的授课流程和标准。

他们的授课哲学理念与我们也不同。交谈式教学在西方国家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不过这种交谈式教学在中国恐怕很难实现。中国的学生与教授比例相差悬殊,教授往往要上一二百人的大课,没有精力对每个学生做交谈式的教学。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与中国权威式的文化也格格不入,我们的老师不喜欢被挑战,不喜欢辩论,甚至不愿意去做更多的思辨。

第二,中国人在美国受教育,适应时间还比较漫长。在中国十几年的重阅读不重听、说、写的英语教育让出国的人们备受煎熬。多数的中国人到美国后需要半年到一年不等的时间才能彻底跟上全英文的专业课程。

很多人会因此思考去西方国家接受教育的利弊。我认为,到西方国家接受教育是一种大势所趋,是一个让自己了解文化多元的过程。而了解文化多元之后的思维多元可以让一个人受益终身。

未来世界需要的是“国际人”。现在,中国的精英阶层有很大比例曾经在国外受训,他们接受了全球化的思维和多元视角,拥有更多得以去改进自己工作方法的机会。在美国的经历也让我看到西方世界对华人的重视,作为一个冉冉升起的大国,中国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关注与尊重。作为对自己有更高要求的本国年轻人,更没有理由不努力走出去增长眼界和见识。在西方教育的感染下,你反而才能对中国文化有更多深刻的思考,知道博大精深文化中的神秘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