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公租房”武汉疾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租房”武汉疾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今年的武汉“两会”上,“公租房”成为了热点议题――不仅与会代表纷纷建言、提案,为解决“夹心层”的住房问题献计献策,武汉市政府更是在第一时间对外公布今年的公租房建设计划。

会上,武汉市市委书记阮成发表示:“武汉市的保障性住房,将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转为公租房”,今年,武汉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10.77万套,其中3万套为公租房,以满足“夹心层”住房需要。

这一系列的快动作,无不标志着武汉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工程(简称公租房),正疾行驶入快车道。

“疾行”非偶然

在中国指数华中研究院副总监李国政看来,政府急于从公租房寻找一个突破口,解决经适房和廉租房面临的问题。

“无论是经适房还是公租房,只要是保障房,都面临着资金、土地和分配的问题。就算是经适房,至少也得十几万,许多低薪家庭,买不起商品房,一样也买不起经适房。同时,由于好地段土地值钱,许多经适房建得远离中心城区,买的人少,空置率较高。而好地段的经适房,却又面临着监管和公平的问题。”李国政解释说。

早在2009年3月11日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闻会上,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就提出了公租房的概念,即是指产权归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的公共租赁房,而“夹心层”则是既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又不够廉租房条件的“蚁族”。对于日益扩大的“夹心层”,政府应加快公共租赁房的建设。

此后,北京、天津、上海、常州、青岛、厦门、广州、深圳等城市纷纷开工建设或收购了一定规模的公共租赁房房源。重庆更是在全国率先大规模建设公租房,用于保障“夹心层”住房问题。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正式推出了标志第三次房产调控的《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简称《国八条》)。新《国八条》中明确提到公租房建设:“各地要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完善体制机制,运用土地供应、投资补助、财政贴息或注入资本金、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合理确定租金水平,吸引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

至此,公租房正式成为继经适房、两限房和廉租房之后的第四大保障性住房。

汉版公租房规划

2月12日至16日间,公租房一度成为了武汉市两会的“热词”,占据了本地各大报纸的显要版面。

2月11日,在接受政协委员咨询时,武汉市房管局局长周玉珍透露,今年武汉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10.77万套,其中3万套为公共租赁房,以满足“夹心层”住房需要,最快两三年内可建成入住。武汉的公租房,将主要面向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体、新就业者和外来务工人员,解决他们的住房难问题。

“事实上,武汉市已经开始公租房建设。”周玉珍介绍,自去年6月8日,七部委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之后,武汉已经开始公租房的建设筹备工作,“目前,已经有1000套,主要为企业为职工所建。”

2月14日,在与武汉口区两会团代表座谈时,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表示,“武汉市的保障性住房,将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转为公租房。”未来5年武汉市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新增10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建筑总量265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

“公租房相当部分将建在中心城区,一些还在比较好的地段,不能放在很偏远的地方。”针对市民普遍关心的公租房选址问题,阮成发回复质疑时说。据了解,武汉市首批公租房的房源分布将覆盖江岸、汉阳、口、武昌等地方,相当部分建在中心城区比较好的地段。

2月17日,新任武汉市市长的唐良智表示,今年武汉将建设10万套以上的保障房帮助住房困难群体,其中公租房将首次成为重中之重。经济适用房是过去解决保障性住房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目前,还不会取消这种方式,以后会更多采取廉租房、公租房,甚至安置房。

武汉将在近期出台公租房实施办法。根据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武汉市的公租房的面积也都会在60平米左右,主要面向收入中等偏下的住房困难家庭或个人,且会宽于目前经适房人均月824元的准入门槛。此外,针对重庆对公租房准入者规定的“个人月收入2000元以下、住房13平米以下”,周玉珍认为“这一标准对武汉很有参考价值”。

据悉,公租房已成武汉“十二五”期间主推的保障性住房形式,其租赁方式将类似于廉租房。武汉市公租房的准入标准、配租方式、退出机制等都已拟定上报,将按照湖北省有关规定于近期尽快出台。

重庆模式不能照搬

新《国八条》推出后,汉版限购令紧接着升级,郊区和二手房均纳入了限购的范围。然而,看似未在汉缴纳社保、或无纳税证明的外地人被挡在了楼市外,而事实上,已有机构觅得商机,准备帮外地人取得本地相关证明。据此,有业内人士指出,“限购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武汉要解决住房问题,何不借鉴重庆模式?”

在2011年武汉市两会上,武汉市侨联建议,应大力加强公租房建设,借鉴重庆经验引进社会资本。民建武汉市委建议,应严格控制公租房房租上涨。同时,通过对空置房制定奖惩政策等措施,引导业主将其转为公租房源。

2010年2月20日,重庆市提出建设500万平方米公租房,年底向社会投放20万平方米。一年之后,在重庆公租房正式接受市民申请。今年内,重庆将推出10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接受申请,这一面积约相当于2010年重庆主城商品房销售面积的一半。

重庆在公租房的探索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0年6月12日,七部委联合推出“重庆模式”。同年12月,国家副主席在重庆视察时,高度赞扬重庆的公租房建设,称它“是一个德政,是一个善举”。

“重庆模式”的优势在于通过系统工程解决重庆房地产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大规模建设公租房,解决100到200万人的居住问题;二、解决农民工户籍问题,从2011年开始陆续引入300万农民工进城给予重庆户口;三、解决入城农民工就业问题,强化IT产业的生产制造能力,加强建设IT产业集群。

那么武汉能够照搬或者更多借鉴“重庆模式”吗?“各城市的房价水平不同,人口结构也不同,所涉及的房产税、国家和地方的利益分配都不一样。重庆作为直辖市,又是公租房试点城市,它的模式具有特殊性,这种模式只能借鉴,而不能仿效。”中国指数华中研究院房地产专家李国政在接受《鄂商》记者采访时表示,武汉不能照搬重庆模式。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鄂商》记者,武汉肯定会走自己的路,“武汉市首批建设3万套公租房,数目不大,本身就有探索的意味在里面。”

落实是关键

“目前,武汉虽然位居二线城市,但依然面临着跟许多一线城市一样的压力:一方面是房价不断上扬,另一方面是‘夹心层’群体不断扩大。”武汉中科辉创房地产地理公司董事长陈晖预测,“夹心层”的住房问题,将是政府住房保障工作的核心。

据民建武汉市委调查,武汉每年仅高校毕业生就达25万人,外来务工人员已达100万,构成庞大的无住房保障群体;同时,房屋租赁市场租金高企,两室房的月租达到800-1200元,而同期武汉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600元,无房户压力大。此外,城中村改造也导致市场低租金房屋减少。

由于刚毕业买不起房,又不愿意把户口“打回原籍”,一些大学生只好把户口“挂空”在高校中。据报道,至少有10万名大学生将户籍“空挂”在武汉高校。这些学生的户籍问题,将继续影响着他们未来结婚和小孩办户口。

自今年2月1日起,《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大房子租不起,群租房被棒杀,“蚁族”们的处境更加尴尬。公租房政策的提出,无疑让公众认识到,是时候解决“蚁族”住房问题了。

然而,在武汉市宣布了公租房的建设计划后,随即有人提出:3万套,是不是太少了?对此,相关政府人士解答说,由于公租房处于刚起步阶段,供应量很少,并且从建设到交付还有一定周期,目前一些城市公租房的租赁对象仅限于正在申请经适房、两限房和廉租房的本地居民,给他们提供一个过渡性的住房。近几年内,恐怕也难以很快扩大租赁对象范围。

“首批建3万套公租房,数目说小也不小,落实到位才是关键。武汉的廉租房,发展得非常缓慢,建了几年,还没有1万套。相比之下,这3万套,若是真能如期建成,将发挥大用。”李国政分析说。

也许,政策出台后的落实,才是真正的考验。在武汉公租房驶上快车道后,能否更稳妥地掌握好前行的进度,这才是关乎民众住房保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