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承载金色:理想的脊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承载金色:理想的脊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还记得电影《左右》里让人揪心的剧情:一对离了婚的夫妻各自重新组建了新的家庭,然而两人共同的女儿――5岁的禾禾被查出患白血病,医生提出如果禾禾有个孪生弟妹,就可以用脐带血救姐姐。经过一番道德与命运的思想斗争,两个家庭同意了。然而命运却并没有就此妥协,而是带来了又一次让他们左右为难的抉择,多次人工受孕失败令他们不得不考虑采取自然的方式……

然而,电影的最后并没有给出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黄晓军却为我们交出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事实上,早在十几年前,黄晓军就曾经应邀参加一期《实话实说》,《左右》的剧情在现实中上演,在场的观众为救人与道德二者的取舍问题激烈争论,黄晓军却以其极具专业水平的判断将这场争论平息。“要救这个孩子,就算没有脐血,也可以用骨髓库的脐血,除此以外还可以做自体移植。”正是凭借着黄晓军准确的判断和高明的医术,最后孩子的生命得以延续的同时,也免去了关于一场伦理与生命的道德纷争。

追逐前沿的脚步

1984年,27集的电视连续剧《血疑》在国内播出,半个中国泡在泪水之中。彼时的黄晓军,还是中山医科大学的一名普通学生。也许那时候他还没有太多对死亡的概念,但认真和执着的态度无疑为他医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厚的基础。这一股热情,驱使他从中山到北京又去往美国,从硕士到博士再到世界顶尖医学院研究中心从事药物研究,黄晓军不知不觉走到了医学界血液研究的世界前沿。

1990年,初出茅庐的黄晓军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例自体去T细胞与单倍型相合骨髓混合移植:1998年,黄晓军率先在国内成功地进行了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力推动了我国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进展及中华骨髓干细胞资料库的建设。2000年,黄晓军率先探索并完成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合/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试验和临床研究,从配型、抗排斥、抗感染、复发等诸环节成功跨越了HSCT领域的最大屏障――HLA不合。

“以前兄弟姐妹之间也只有1/4的人能够找到供者,现在,即使是独生子女的家庭,至少有98%以上的病人能够找到供者。”黄晓军一脸的自信。

这份由内而外的自信,即便在最初遭到国际上一片质疑之时,也不曾打折。黄晓军坦言,在学术圈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国际会议往往并不代表最高水平,全美年会才是真正世界顶尖。尤其是在医学领域,就像欧洲杯之于足球界、NBA之于篮球圈。1997年,黄晓军被公派到美国的爱因斯坦研究学院学习深造,海外的这段经历促使他形成了临床与实验研究结合的思维方式。

在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国际学术界,人们几乎听不到来自美国以外的任何声音。黄晓军却从未因此而怯场,一年,两年,三年……

终于有人意识到跨越HLA不合的巨大潜力。如今的黄晓军,已经连续两年获邀参加全美骨髓年会,与美国哈佛的血液研究人士一起做继续教育。而这绝对称得上是血液研究领域的最高肯定。

“很多人以为白血病是不治之症,错了,十多年前就应该纠正过来了。儿童白血病70~80%能治愈,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类白血病80~90%能治愈,其他类型的也至少能达到50~60%治愈率。尽管治疗的过程比较麻烦,经常需要一年两年才能治好,但这跟不能治愈、绝症完全是两种概念。”

这是理想主义者的完胜,对于黄晓军来说,对抗血液病之使命或许仍旧任重而道远,甚至永远没有一个最终的胜利,但这种无畏无惧的执着,却是理想主义者坚持理想之路的根本。

如是知行合一

对于站在与病魔抗争第一线的黄晓军来说,生活的大部分内容都与此相关。但是黄晓军对于自己的定义确是不折不扣的“务实的理想主义者”。对于一切事物都追求完美,追求理想化,无论是工作、生活、抑或座驾。作为都市精英的中流砥柱,黄晓军可谓知行合一的典范。而对于座驾的舒适度以及私密性、空间以及驾乘感受,都是如黄晓军一般新都市精英的至真追求。除去忙碌的工作,放松的驾乘环境,以及优雅的空间都能填补生活中的快乐时光。

工作上的严苛要求,将理想化务实到实践中:生活上的美好憧憬,将驰骋的理想实现于知行合一的全新座驾典范更是黄晓军对生活的全新定义。在我们能够预见的未来里,迎接我们的必将是愈加精湛的医术,优渥的生活,良好的职业与道德规范化的社会体制。黄晓军在不断思考的同时,更注重医者自身的道德提升。黄晓军没说,却身体力行将现实与理想并得。但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的行动,一定比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的空想来得更加有力。黄晓军正在用他的行动陈述着一名医者的道德与理想,一名时代精英的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