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臀大肌坐骨结节滑膜囊肿112例诊治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臀大肌坐骨结节滑膜囊肿112例诊治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68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140-02

臀大肌坐骨结节滑膜囊肿又称坐骨结节滑囊炎,是农村老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病,我科于1998年4月~2010年10月间收治112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现将本病的诊断、治疗问题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女94例,男18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45岁,其中56~70岁居多。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6年,大多数1~4年。

1.2临床症状肿块位于右侧65例,左侧29例,双侧18例。肿块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在6~18cm,其中4例最大为14cm×26cm。大多数患者有坐垫样感觉,均是偶然发现囊性肿块。自感有进行性肿大,多数肿块活动度差。质中等,有囊性感,压之有胀感。个别患者病变累及坐骨神经支,且有向大腿放射性疼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及破溃,其中61例曾做诊断性肿块穿刺,57例抽出黄色透明液体,4例为暗红色液体。

1.3治疗情况全组11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9例术前曾用5%碘酊囊内注射治疗失败,改行手术治疗。采用局麻27例,腰麻或骶麻85例。18例采用俯卧位,84例采用侧卧位。采用纵形切口者64例,横行切口41例,半弧形切口25例。术中发现全部包膜完整,多数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囊肿的基底部均紧密连于坐骨结节,囊壁组织为滑膜,质硬而韧,内容物为黄色液体71例,暗红色液体41例。病理切片检查57例,镜下见多数为淋巴细胞浸润,未见结核样病变,病理报告为慢性滑囊炎。术后10~14天拆线,112例手术创口(Ⅱ期手术13例),伤口Ⅰ期愈合126占97%,伤口感染4例(换药治愈),占3%。随访85例,1年后肿块复发7例(Ⅱ期手术治愈),占8%。术后坐骨处压迫性疼痛21例,占25%。

2讨论

2.1病因与诊断臀大肌坐骨滑膜囊肿又称臀大肌坐骨结节滑囊炎,系坐骨结节滑膜囊的慢性病变,位于坐骨与臀大肌之间,好发于老年患者。其病因主要是坐骨结节长期与硬物接触、刺激、压迫或创伤引起滑膜囊内出血、感染所致。特别是老年妇女,臀部脂肪薄弱,臀肌萎缩更易发生。本组112例,全部为农村体力劳动者,除其中9例有外伤史外,大多数为长期从事坐位劳动的老年妇女,体型较瘦,平素活动较少。

本组临床诊断要点:①本病常见于老年人,尤其老年妇女多见;②患侧臀部酸胀感,坐时可有疼痛不适,个别患者可有下肢放射痛;③检查时在臀部坐骨结节处均可触及圆形或椭圆形囊性肿块,且活动度差,弯腰或屈髋时肿块凸出明显,易触及;④肿块穿刺抽得淡黄色或暗红色液体;⑤骨盆X线摄片未见骨质破坏,有时可见钙化斑片,超声波示囊性肿块,病理检查无结核病变。

2.2治疗与预防①对偶尔发现但无症状、无进行性肿大,直径在3cm以下的

囊肿,可改变久坐硬物的习惯,或加用厚海绵垫,肿块常可自行消失。②症状轻微,肿块较大一般容积在30~40ml以下者,发病时间较短,可先行醋酸氢化可的松或碘酊注射治疗,先抽吸囊液,用生理盐水冲洗2~3次并吸3后,视囊肿大小分别注入醋酸氢化可的松或5%碘酊1~4ml,用力按摩片刻,使药液遍及囊内。术后3天内选用硬座位,以期囊壁充分粘连,消灭死腔。本组术前失败9例,均为囊内注药后又因经验不足,处理不当,致使囊壁未完全粘连、残留死腔。③囊肿较大、症状明显、生活不便、肿块有进行性增大或保守治疗失败者,应以手术治疗为宜。

手术宜在腰麻或骶麻下进行,局麻效果多不理想。宜取侧卧位,患侧在上,患肢屈曲肿块突出较易手术,俯卧位常增加术野的深度,不宜采用。本组术后复发7例,均系俯卧位,局麻下施术,因术野深、操作困难、囊壁切除不彻底,以致术后1年肿块复发。采用纵切口对肿块暴露较好,术中操作方便,不宜采用横切口,横切口易损伤纵行走向的神经和血管,且创口易被污染,而致感染。本组4例切口感染者均为横切口引起。术中分离肿块要尽量朝坐骨结节外侧进行,以免损伤内动脉及内静脉,到达坐骨结节后需连同部分骨膜一起切除,才可彻底切除肿块,以免复发。本组术后坐骨结节处压迫性疼痛21例,多因术后肌肉粘连、疤痕形成所致。因此,术中要钝性分离臀大肌纤维直达囊肿壁,再沿囊肿壁向四周剥离,尽可能的减轻对肌肉的损伤、破坏,术中要认真止血,按解剖层次缝合切口,术毕在切口最低部位放置皮片引流,排除切口内积血,预防感染,均有助于减轻术后粘连、疤痕的发生。术后坐骨结节处压迫性疼痛,可采取坐位加厚海绵垫以减轻局部的压迫和刺激,症状明显者可配合理疗、按摩,均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总之,改变长期坐位劳动或工作的习惯,增加全身性活动锻炼是预防本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