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行动导向”理论的多维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行动导向”理论的多维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倡导“在行动中学习,通过行动建构经验和知识”。那么,“行动”为何能够成为“知识”建构的基础和认识的先导?学习作为一种心理过程是如何发生并得到解释呢?“行动导向”能否作为文化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从而提高其理论的统摄力和周延性?梳理并阐述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

杜威认为,经验起源于主体的主动尝试(行动),并在反思中建立行动与结果之间的有意义的联系,并由此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基于行动,是经验的连续改造”“学校即社会”和“主动作业”等实用主义的教育观、学习观和课程观,构建了关于“行动导向”的完整的学习理论体系,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如:职业教育必须处理好职业活动与文化修养的矛盾,建立专业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建设具有行动情境的实训环境等,注意工作过程中的经验重组和经验改造的连续性等。可以说,当前职业教育领域的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课程、实训基地建设等内容,都可以在杜威的“行动(经验)哲学”中得到理论阐释;“做中学”“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成为其最简洁、最鲜明的教学主张。

实用主义哲学正是“行动导向”的哲学渊源之一,当前职业教育在后工业化社会中的丰富形态,也为实用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肥沃的土壤。

皮亚杰等人的心理学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生论揭示了“行动导向”理论用于指导学习活动的心理过程。但是,皮亚杰的理论无法揭示人类高级的复杂的认知活动,维果斯基的文化中介论弥补了这一研究空白。

这些学习理论给我们的启发是:一要重视符号知识在思维发展中的物化提升作用;二要选择典型的文本知识,精心安排知识结构的逻辑顺序;三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多样化(动作、图像、序化知识)的教学呈现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在多样的环境(职业环境、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得到迁移和发展。

戴尔的信息传播理论

戴尔的“经验之塔”,直观描绘出“学习”经由“做的经验”(行动)通向“抽象的经验”(知识)的发展路径。

“经验之塔”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有效的学习之路应该充满具体经验,如“有目的的做”(行动),通过“设计”“观摩”“见习”能够有效地促进理解和行动,但教育教学不能止步于具体经验,行动中累积的经验,最终要外化为知识,凝聚为语言符号这类简约的表征形式,以提高经验的共享性、交流和传播。因此,在实行普职融通、学制贯通的职业教育背景下,尤其要重视“行动建构”和“符号学习”的两极互动和有效转化,既要“做会”,更要“会做”:方法意义重于产品和结果,经验要能外化,以利分享传播。

“行动导向”的扩充阐释

在德国职教领域中,“行动导向”没有明确的定义,只有内涵特征的描述:“从外延特征看,‘行动’表示服务于特定目标的系列化的动作,包括物质的、实践性的行动,也包括非物质的、智力性的活动;从限定属性讲,行动导向学习重在突出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政治和教育意义。行动具有目的性、主体自主性以及动作连续性。”从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行动”的内涵和三个特性可以在杜威、皮亚杰、戴尔等人的理论中得到具体阐释;二是作为“智力活动”的文化课应统摄在“行动导向”的范畴中,但需改造原有的理论内涵以适应扩充需要。

我们认为,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无论是偏重于行动(经验)的职业教育,还是偏重于认知(理性)的普通教育,完整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理应是“行动―符号互动”的螺旋提升过程,这是“行动导向”理论的完整内涵,文化课自然包含在其中;“行动导向”理论不仅适用于专业课教学,而且统摄文化课在内的所有课程,其内涵可以扩充阐释为:以帮助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和有意义的理性化的认知结构以及提高情意水平为目标,通过选取社会生活(含职业生活)或文本中的典型项目及主题任务为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或文本逻辑实施情境化教学,引导学生在“行动”中获得关于工作或学习的经验,即借助“行动”建构行动能力和技术知识,丰富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理论。

总之,“行动导向”是包含“行动目标”“行动载体”和“行动策略”,指向“行动结果”、强调“行动过程”的一种教学理论,它独具职教特质而又符合教育学的一般原理,对于推进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